首页 理论教育 “读图时代”的选择

“读图时代”的选择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2.1 “读图时代”的选择一、没有好的图片编辑,编辑部塌了一半中国的不少报刊,在很长时间里只有摄影记者,没有图片编辑,而由文字编辑或者版面编辑来决定图片的使用。随着所谓“读图时代”的到来,图片的作用更是被高度强调。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一批比较新锐的报刊越来越重视图片的使用。靠这样的办报方针,这张以图片为主打的报纸,成为了西安街头最火的报纸之一。

7.2.1 “读图时代”的选择

一、没有好的图片编辑,编辑部塌了一半

中国的不少报刊,在很长时间里只有摄影记者,没有图片编辑,而由文字编辑或者版面编辑来决定图片的使用。这是有缺陷的。因为,摄影记者在拍照之后就失去了对所拍照片的控制能力,对图片说明、版式和文字都没有发言权;而摄影报道的组织策划,更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

中国特稿社的资深图片编辑曾璜说:“没有图片编辑,意味着技术指标达不到出版标准的照片、没有经过剪裁编辑的照片、视觉语言杂乱无章的照片、没有妥善安排的照片赫然登堂入室地出现在自己的报刊上,这就好像允许文字报道中的别字、语法不通的句子、随意堆砌的文字出现在版面上。”(2)

随着所谓“读图时代”的到来,图片的作用更是被高度强调。图片编辑作为联系摄影记者和版面编辑的桥梁,其舞台日渐宽阔。实际上,如今的版面设计和编排,很多情况下都是先考虑图片,然后再考虑文字。缺乏优秀的图片编辑的报刊,实际上塌了半边台,版面荒芜,风景难看,其生存空间极度缩水,更谈不上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一批比较新锐的报刊越来越重视图片的使用。比如,《中国青年报》提前完成了从“画刊版”向“报道摄影版”的转变,并在1995年将原来每月一期的摄影报道版面扩充为每周一期;《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也各自开辟了每周一期或多期的摄影专版;在西安独领风骚的《华商报》的办报思路也是大图片、大标题、短消息,该报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五步三秒”,即这张报纸摆在报摊上,最抢眼的必须是图片,读者看一眼,在三秒钟内走路不超过五步,就决定要买这张报纸。所以,图片比文字标题更重要。《华商报》据此做出规定:24个版每一版必须有图片;一天使用的图片总量不得少于70张;头四版的一般性照片不小于四栏,好图片不小于五栏,冲击性强的图片要占据七栏的位置。靠这样的办报方针,这张以图片为主打的报纸,成为了西安街头最火的报纸之一。虽然这是一张不大的报纸,但它的日发行量曾达到了40万至50万份。

重视对图片的处理,已经成为从总编辑到图片编辑,从文字编辑到校对,每天都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之一。

二、对图片编辑的资质要求

图片编辑是一个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工种”,具体来说,一个称职的图片编辑应具备以下能力:

●有较强的政治把关能力,思想敏锐,对摄影工作有热情,眼光独到,善于判断。

●摄影专业背景强,全面掌握图片处理的规则,不仅能够准确分辨什么是好照片、什么是坏照片,还能够完成照片的各种编辑工作。

●有很强的新闻敏感,善于提出选题,进行摄影报道的组织策划。图片编辑必须明白:本报本刊需要的主要是新闻照片,而不是艺术照。

●了解中国和国外图片市场,掌握充足的图片源。与各类签约摄影师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善于利用他们的特点和长处。

●具备高度的合作精神,能够协调总编辑、摄影记者、美编、文字编辑之间的不同需求。

●懂外语。很多照片来自国外图片库,其注释都是英文的。

●有较好的文字功底,能写出准确而漂亮的图片说明。

●熟悉计算机操作,能使用photoshop等软件对图片进行后期制作

三、图片编辑的基本工作

图片编辑的日常工作包括:

●搜寻与选择。从各种不同的渠道,组织和找到最能反映本报本刊对新闻事件所持观点的图片,要求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技术上符合印刷要求。

●剪裁。进一步突出图片冲击力,减少信息噪音。同时,美化版面。

●撰写说明。提供照片上可见信息以外的文字。

●布置大小。照片应该放大还是缩小,是使用一张横片引导读者的视线从左至右,还是使用竖片,形成纵深感,都要妥当考虑。

●设计版面。图片编辑应该熟悉报刊版面编辑学,做好图片与文字的配合。

●指挥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拍照,组织策划摄影报道。图片编辑要经常向记者强调一点:拍人们谈论的事,不要拍谈论事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