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修改稿件的底线

修改稿件的底线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2.4 修改稿件的底线一、改稿的十个“不改”并不是所有的稿件或稿件的所有方面都必须修改,以下情况需要编辑小心处理:●对于通讯社播发的重要政治性稿件,对于上级审定的稿件,内容上一般不允许改动。不过,为了使报刊风格统一,则不在此例。但这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做到的,报刊编辑做的基本上还是一种流水线的工作。

6.2.4 修改稿件的底线

一、改稿的十个“不改”

并不是所有的稿件或稿件的所有方面都必须修改,以下情况需要编辑小心处理:

●对于通讯社播发的重要政治性稿件,对于上级审定的稿件,内容上一般不允许改动。这类稿件有的可以删节,但也要特别留心。如要修改,原则是只改错,不改好。

●对本报本刊资深记者的稿件,对在某个领域有特别专长的记者的稿件,不要无理由地随便大改。

●在有可能导致记者对编辑形成过强依赖时,不要轻易改稿。这时,最好打回去让记者自己重写。

●尽可能不改变原稿的风格。一般而言,编辑只能是“改好坏”,而不是“改风格”。如果仅仅是表述不同,则保留记者的表述方式。不过,为了使报刊风格统一,则不在此例。比如,插科打诨的风格,本身并不坏,但比较适合娱乐类报刊,而不适合严肃的主流报刊,也不适合某一类报道(如讣告)。

●没有说得出口的原因,不要轻易改。要做到每动一字皆有因。

●不要随便改自己不懂得的东西。比如,把“水华”改成“水花”,把“红移”改成“移动”。

●不要以点代面。比如原稿只是说一个城市的治安不好,编辑硬要把它改为“这反映了整个中国的状况”,就不妥当。

●不要随便改直接引语。国内一些报刊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编辑坐在办公室里帮记者虚构采访对象的直接引语。

●不要随意拔高。不要想当然地增加“深度”。

●不要在压缩和删节时,把生动的细节和有益的铺垫也删去了;不要在删掉华丽词藻的同时,还把新闻中一切描绘、背景、逸事、幽默统统删掉了;更不要把核心的新闻事实删去了。

二、归纳:改稿的底线是什么

优秀的改稿,应该达到类似于翻译的“信、达、雅”的境界。但这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做到的,报刊编辑做的基本上还是一种流水线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编辑没有时间按照上述的原则,对稿件大动干戈。国内大型日报的编辑一天要处理几十篇稿件,而西方日报的编辑一天则要处理几百篇稿件,平均几分钟一篇,不可能把上述要求一一做到。现实来看,也不是每一篇稿件,编辑都要亲手先搭一个架子。那样,报刊就无法正常出版了。

但是,不管工作多么忙碌,时间多么紧张,对于要上版面的稿件,仍然有着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编辑要保证稿件有新闻价值,要保证它政治上没有问题,要保证它的主要事实是确凿、清楚和明白的。

美国一家博客网站张贴了几条建议,虽然是说给博客写手们听的,倒也很像是对报刊编辑的忠告。该建议说,你在按发稿键(把帖子发出去)之前,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9)

●人们是否从标题就知道你要说什么?

●导语是否说清楚了?以及为什么读者需要了解?

●你选择的角度是否具有新闻性?

●外行是否懂得你在说什么?

●是否清除了难懂的术语?

●是否合乎新闻写作规范和是否显得客观?

●标题和内容是否包含吸引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和短语?

实际上,修改稿件的底线,也便是这样的一些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