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众文化的研究定义

大众文化的研究定义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大众文化的研究定义前文提及,文化的“狭义”概念涉及了三种文化形态:高雅文化、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由于文化工业的广泛参与,大部分“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可能通过生产途径进入大众文化的领域。同时,高雅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与渗透也是明显的。随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大众要求的增强,大众文化也不断地向高雅文化学习。

四、大众文化的研究定义

前文提及,文化的“狭义”概念涉及了三种文化形态:高雅文化、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在诞生的早期阶段,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一同被排除在“高雅文化”之外。同时,大众文化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间文化,而是一种居于高雅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形态——在一定程度上,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就是大众文化产生的文化基础。[43]

通过针对大众和大众社会的讨论,我们认识了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受众对象。通过对文化工业的讨论,我们认识了大众文化的生产途径:由文化工业为赢利为目的进行的生产。这里要补充的是,在“文化工业”的内涵中,资本就是大众文化最为直接的推动力,而从资本运作来看,它必然要向一切可能获取利润的空间渗透和扩张。作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和途径,以商品形态存在的大众文化必然会使传统的文化观念、接受方式及整体格局都发生质的变化。[44]比如,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对于受众来说,电视剧、流行音乐、畅销书等大众文化都是可以方便得到的,这一方面使文化打破了神圣或神秘性而与公众亲近,一方面也确定了大众文化的一个社会功能:满足大众的休闲和愉悦需要。雷蒙德・威廉斯就说过,大众文化带有两种固有的含义:低等次的作品;刻意炮制的以博取大众欢心的作品,但它更为现代的意义是为许多人所喜爱。此语虽然表达了这位“文化精英”对大众文化的些许轻视态度,但也承认了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地位的确认——“为许多人所喜爱”,即大多数社会成员可接受、理解从而可以享受的文化。

为了理解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区别,我们还应当注意文化工业对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再生产。由于文化工业的广泛参与,大部分“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可能通过生产途径进入大众文化的领域。美国学者尼尔・罗森道夫(Neal Rosendorf)就指出,美国大众文化一直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外来文化在多数情况下都融入到美国的文化结构之中。例如,非洲民间音乐与爱尔兰凯尔特(Celtic)民间音乐结合在一起,产生了诸如蓝调、西部乡村音乐以及摇滚乐等流行音乐风格。他也观察到,好莱坞总是在迎来一代又一代的外国艺术家,这些人带来了外国的电影传统,像德国的表现主义、英国的浪漫主义、战后东欧的反专制主义,以及香港闪电般的武打设计。总体上说,美国大众文化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之中,由于受到无数“外国”的影响,美国大众文化中就存在许多使之能在全世界得到认可的因素。[45]另外,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化状况的分析,周宪也指出,“在当前中国的审美文化当中,虽然存在着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三元格局,但人们不难发现,大众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文化形态,近二十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它不但在其生产和流通的规模上超过了任何其他文化,而且还在以各种‘文化暴力’方式掠夺其他文化资源。这就造成了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甚至主导文化的‘殖民化’,在这里主要是指大众文化以各种方式利用来自其他文化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最终改造成为适合于大众文化逻辑的共享性的文化”。[46]

面对大众文化的挑战,高雅文化一般会选择两条出路:降低姿态,与大众文化相结合;走向反现实、反大众、“反艺术”的极端。不过,正如匈牙利学者阿诺德・豪泽尔(Arnold Hauser)所指出的,“孤立的,与生活不再发生关系的艺术作品,不管它如何迷人,总要成为一件无用的玩具,注定会失去它的人文价值”。[47]就大众文化对高雅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而言,高雅文化往往选择“高雅变流行”的策略,来重构自己的高雅文化。同时,高雅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与渗透也是明显的。随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大众要求的增强,大众文化也不断地向高雅文化学习。特别是文化工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它服从于市场化的营销策略,依赖于利润追求的内在动力,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出现了一种加速融合的趋势。正如我们看到的,大众文化不但借鉴高雅文化的样式,还吸收其内容和思想。这种结合必然导致了满足各个社会阶层需要的大众文化产品的出现,特别重要的是,推动并产生了大量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高雅”的大众文化产品,甚至使“大众文化”成为社会大众接受高雅文化的重要渠道。譬如,中国的电视连续剧《围城》、《三国演义》,电影《老井》、《凤凰琴》、《那山,那人,那狗》,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阿甘正传》(Forrest Gump)、《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等等。同样,在民间流行的许多民间文化样式,也披上了大众文化的“外衣”,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如美国的乡村民谣,中国的相声、评书、东北二人转,等等。[48]

讨论至此,我们可以提出“大众文化”的一种研究定义:在当代大众社会中,以文化工业为赢利目的批量生产的,以大众传媒为手段、旨在使普通大众获得日常感性愉悦的文化商品(culture commodity)。它融合了传统意义上的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特点,其存在形式多样,包括电影、电视剧、动画片、通俗小说、流行音乐、商业广告,等等。与之相似的一个概念是“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也多译为“通俗文化”),由于其指代对象在很多情况下与大众文化是一致的,所以有很多学者倾向于将这两种概念混同使用。不过,笔者认为,流行文化更强调了一种被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进行”时态,要比本书定义的大众文化更为“广义”:首先,它包括了“狭义”的艺术活动的活动和实践,可以是大众文化,也可能是普及化的高雅文化或民间文化,如冰上芭蕾、歌剧《图兰朵》;其次,具有“广义”的文化内涵,强调了这样一层含义:许多人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时尚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如牛仔裤、上网聊天、健身、蹦级、文身,等等。另外,还有学者把“民俗信仰、行为和事物”,以及“大众信仰、行为和事物”归为流行文化之列。[49]英国学者阿兰・斯威伍德(Alan Swingewood)提出的流行文化的概念,就涵盖了宗教、文学、乡村舞蹈、科幻小说、恐怖影片、19世纪的民俗歌谣与情欲诗章等,与本书所指的大众文化有着许多不同。[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