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年会的要求,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围绕这个主题,将简要地介绍和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状况和未来走向。从历史上看,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处于缓慢发展状态,真正的大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来25年间实现的。可以说,这场变革在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四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势头看好。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应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江濠生先生的邀请,我和我的同事燕旎女士,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委派,荣幸地前来澳门特别行政区出席“公营电视及广播机构国际年会(PBI)2004”,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传媒业界高层人士一起,交流广播电视发展的信息和经验,探讨广播电视发展的过去和未来。这是传媒业界的世界性盛会,对于推进世界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江濠生总裁的盛情邀请表示诚挚的谢意,对这次盛会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年会圆满成功!

按照年会的要求,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围绕这个主题,将简要地介绍和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状况和未来走向。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经历了一场极其广泛而深刻的伟大变革,其核心内容就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把经济建设作为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场持续二十几年的伟大变革,不仅涉及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而且涉及全体人民的观念、劳动、创造、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使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这场伟大变革中,一方面自身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整个国家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成为当今中国覆盖面最广、受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现代传媒。

从历史上看,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处于缓慢发展状态,真正的大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来25年间实现的。

25年来,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四大力量的推动下,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经历了两次重大突破,形成了两个高速发展期,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重大突破,将会形成第三个高速发展期。

第一次,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政策突破为特征,以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和中央批准调整发展方针为标志,以实施“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和推动以新闻改革为龙头的全面改革为主要内容。这次突破,大大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电机构兴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广播电视生产力,全面推进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和覆盖,全面扩展了广播电视的规模。与此同时,也开启了广电自身的财源。从1984年到1986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31.2%。

第二次,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技术突破为特征,以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新技术的运用为标志,以有线电视台建立、有线网络建设、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和卫星电视频道开播为主要内容。这次突破,大大增加了电视频道,扩展了节目容量,提高了收视质量,实现了中央卫星电视跨国传播和省级卫星电视跨省区传播,同时开始实行有线电视和加密频道收费政策。这次突破,使中国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有线电视网络和用户市场,使有线电视收入成为省辖市和县级广电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38.4%。

始于新世纪、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大突破,以体制突破为特征,以体制改革与数字化发展为标志,以体制机制创新、从模拟向数字转换、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为主要内容。这次突破,将使中国整个广播电视业在观念、体制、政策、法制、技术、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将不仅改变整个广播电视的传播格局和面貌,而且将对国家的信息化进程、先进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乃至人们的观念、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这场变革在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上述重大突破,有力推动了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和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广播电视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省辖市级以上广播电台308座(其中国家级2座、省级32座、省辖市级274座)、电视台363座(其中国家级1座、省级34座、省辖市级328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579座。全国城乡拥有收音机5亿台、电视机4亿台,有线电视用户达1.06亿户,经常听广播、看电视的受众均超过12亿人。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3.72%,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4.97%,分别比1984年增长26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广播电视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渠道、精神文化生活的主园地。

二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大幅度提升。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始终把办好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中心任务,在改革中不断推进频率频道专业化、多样化发展,着力提高节目制作能力和节目质量。据统计,2003年全国省辖市级以上广播电台共开办广播节目2064套,全年制作广播节目500多万小时,分别比1984年增长8.5倍和17.8倍;省辖市级以上电视台共开办电视节目2262套,全年制作电视节目179万小时,分别比1984年增长21.7倍和6.6倍;全年制作广播剧392部3815集,电视剧619部10654集,分别比1984年增长3.6倍和8.6倍。广播电视节目和内容的日益丰富,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三是广播电视传播手段不断改进。全国各地相继兴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广播电视中心设施及其配套的技术设备,采集、制作、播出、发送、传输、接收等各个环节正在从传统的模拟技术向现代的数字技术转换和过渡。全国已经建成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总长达409万公里,它同无线、微波、有线广播、卫星等传输手段一道,构成了天地一体、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庞大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国家和省级电视机构开办的53个卫星电视频道,已经陆续在全国各地落地。广播电视逐步实现传播手段现代化,打破了过去地区间的信息传播障碍和封闭状态,有效地扩大节目覆盖范围,使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受众都可以收看到3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并改善了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效果。

四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势头看好。广播电视广告的兴起及其经营,开创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先河;有线电视收费,开辟了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新领域。至今,这仍然是广播电视产业的两大支柱,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近年来,产业发展正向多功能延伸。以广播频率资源为基础的频率专业化经营及其品牌开发,以电视频道资源为基础的文化娱乐类频道的经营及其品牌开发,以电视节目资源为基础的后产品开发和节目交易,特别是有线数字电视多功能开发,包括开办付费数字电视节目等新途径,已逐步形成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拓宽了广播电视的市场和创收领域。据统计,2003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的总收入为705亿元,比1982年增长80倍。其中创收收入为471.9亿元(包括广告收入325.78亿元、收视费收入110.56亿元),占总收入的67%。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部门,主要依靠自己的创收来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这些进展和成就,为今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当今中国,正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及其可持续性正在提升。我们清醒意识到,国家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几乎都与广播电视密切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正面临五大挑战:一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广播电视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律对广播电视业的影响日益加深,要求广播电视业按经济规律行事并融入市场经济之中;三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广播电视业态结构的转型,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四是信息传播多样化和国内外传媒的竞争,对广播电视业的挑战日益加剧;五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广播电视业自身的结构性战略调整的要求日益迫切。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摆在我国广播电视从业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为应对上述五大挑战,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广播电视业将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和深化以体制改革为龙头的各项改革,加快和推进以数字化为重点的全面发展。通过体制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解放和发展广播电视生产力,为广播电视全面发展开辟道路;通过数字化发展,提升广播电视现代化水平,拉动广播电视产品消费需求,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依照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把握市场经济发展和广播电视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正确的改革途径和举措,适时地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便捷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机制灵活、竞争充分、高度繁荣的市场运营体系,调控适度、运行有序、精简高效的政府监管体系,门类齐全、协调有力、高度自律的中介社会服务体系,为增强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实现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产品的需求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目前,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正在部分地区和单位进行试点。在总结试点地区和单位的经验的基础上,将在全国各地稳步推进。

在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广播电视事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谋求更快更大的发展:

一是数字化发展。要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突破口,创造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大力推进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全面推进包括制作、播出、传输、分配、接收等所有环节在内的广播电视全系统数字化,预定在2015年关闭模拟广播电视,逐步实现广播电视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根本转变,实现传统的广播电视用户向现代的多媒体终端用户的根本转变,构建开放的节目平台、开放的传输平台、开放的多媒体终端。

二是网络化发展。要以数字化发展为契机,大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升级,优化网络结构,全面提高网络传输质量,积极开发网络服务新业务,建立和完善网络服务体系。以体制改革为契机,突破体制障碍,按照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和完善网络传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运用市场机制和借助行政力量,全面推动各省、自治区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联网,逐步实现全国的全程联网和统一运营。

三是产业化发展。要把可经营性的广播电视资产、资源和业务从行政和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塑造和发展广播电视市场主体,按照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则组织生产经营,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市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本地化、个性化、信息化入手,大力发展节目内容产业、数字广播电视新业务和网络服务业,开辟文化经济新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节目服务、信息服务、政务服务和商务服务。积极推行广播电视产业领域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注意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非公有资本进入或参与法律法规允许的广播电视产业经营,逐步形成多主体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繁荣和产业壮大,使广播电视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集团化发展。要继续探索集团化发展的新路子,总结集团化改革的新经验,完善集团化管理的新体制。在此基础上,以资源整合为核心,进行战略性的结构重组,逐步构建现代企业性质的广播电视集团,发挥优势,打造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把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做大做强。

五是覆盖工程建设。要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在更大范围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广大农民听广播看电视问题;继续推进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建设,尽早运用卫星直播的先进手段,解决其他传输手段难以解决的覆盖问题;继续推进中国广播电视走向世界的进程,寻求以多种途径和方式,使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和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扩大在世界各地的覆盖。

六是法制体系建设。要加快广播电视立法进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法治政府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广播电视法》为龙头,由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构成的广播电视法律法规体系,实行以法治手段为主的依法行政的管理新方式,使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履行“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的职能。

七是人才队伍建设。要确立和倡导人才资源是最重要资源的观念,建立并实施广播电视人才建设工程,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培养、培训和充实,特别要注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着力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广播电视人才队伍。

以上“四化”发展和三项建设,既是我国广播电视系统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长期发展的基本走向。完成上述任务,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发展目标,有待我国几十万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我们愿意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各地发展广播电视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以造福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最后想告知各位的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为了加强对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战略、发展政策、发展理论和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已在不久前建立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规划院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本人荣幸地出任规划院院长和研究中心主任,现正组织研究人员致力于广播影视发展改革的各项研究工作。我们期盼今后能与各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同行们建立合作互助关系,加强学术业务交流,共同促进中国与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本文为2004年10月28日在澳门举行的“公营电视及广播机构〔PBI〕2004国际年会”上的主题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