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体育传播的意义

研究体育传播的意义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的体育学术界对体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缺乏研究基础与必要的研究成果积累,导致体育传播学研究这样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研究领域长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近年来,虽然一些体育院校先后开办了体育新闻传播专业,中国的体育传播学研究开始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第三节 研究体育传播的意义

一、体育传播研究的必要性

(一)从体育传播实践活动的发展来看

现代体育传入中国的一百年来,许多有识之士一直把体育作为强民救国的手段和途径,因此中国现代体育从一开始就带有极强的政治烙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被作为体育事业由国家全面主导和包办,体育在竞技领域被“为国争光”的政治理想所统帅。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学科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思维方式,把体育科研的领域和范畴局限于运动训练科学和体育教学领域,而对体育的社会科学领域涉猎较少。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的提出,以及中国加入WTO、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体育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体育事业已逐步进入市场,被称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构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体育科学理论,特别是相关的社会科学部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体育正在和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关系,体育再也不仅仅是体育行政管理系统内部的事,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不再紧紧是体育本体的人才,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体育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人才。因此,体育科研应该跳出原来的科研范畴,打破原来的理论框架,放宽眼界,更新观念,将体育科研放到更大的学科背景中去,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构建适合中国体育发展新趋势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完整理论框架,为培养适合中国体育发展需要的新型交叉人才而努力。

(二)从国内外体育传播研究的现状来看

从国际上看,随着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特别是体育传播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到20世纪90年代,体育传播学已经出现一大批极富价值的研究成果,从而为这一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些研究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劳伦斯·温勒尔主编的《体育媒介》、大卫·罗伊的《体育、文化与媒体》、雷蒙德·鲍耶、里查德·海因斯的《体育,媒体和流行文化》、加里·瓦内尔的《电视体育和文化转变的视野》、英国学者洛德·布鲁克斯的《表现体育》、瑞·沃勒尔的《镜头下的比赛场》等等。[20]这些著作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对体育传播现象和规律进行了探讨,对体育运动与21世纪国际传媒的关系,体育运动在当代大众传媒中日益增长的重要地位,现代体育与各类媒体以及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样式,媒体力量再现过程中的主流意识,当代大众文化传播中体育媒体的地位,体育媒体的历史、电视与体育及赞助商的关系,体育与电视的互动,体育新闻和文学,球迷与观众,“新媒体时代”的体育等内容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些著作使我们了解到国外体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方向,为我们对中国的体育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从国内来看,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虽较早有人涉猎,但是进展速度和成果却与国外相比有不小的差距。长期以来,中国的体育学术界对体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缺乏研究基础与必要的研究成果积累,导致体育传播学研究这样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研究领域长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对于传播学界来说,体育传播学所涉及的诸多特质与专业性问题,又是一个很难介入与把握的课题。近年来,虽然一些体育院校先后开办了体育新闻传播专业,中国的体育传播学研究开始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新闻传播院校来说,这方面的研究却还处于一种被漠视或遗忘的状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体育运动与大众传媒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体育传播现象与传播行为越来越成为后现代体育的基本特质与当代世界大众传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所遇到的传播问题也越来越多,开展体育传播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代体育运动实践与体育传播实践(包括体育新闻与大众传播实践)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新闻传播院校与体育院校联起手来,共同把体育传播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是大家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二、体育传播研究的重要性

体育传播学对于体育理论体系的建构和现代体育运动实践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意义。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运动无论在纵向的文化传承上,还是横向的文化交流上,都表现出鲜明的文化传播本质特征。

宏观而言,从思想层面的体育文化、体育思想、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精神等到制度层面的体育法规、体育制度、体育机构、体育组织等的传播,决定了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历史条件下体育的基本形态特征。

从微观而言,从体育活动形式、方法规则、运动技能技巧和技战术等要素的传播,到包括体育教育、训练、比赛、宣传、广告、新闻、公关、产品设计与形象策划等体育实践行为,都表现出传播活动对体育运动的深刻影响与本质作用。因此,传播之于体育运动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传播,就没有体育;体育即是传播。开展体育传播学研究,对体育运动及其相关信息的传播现象与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阐释,不仅对现代体育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代体育运动实践具有重要而普遍的应用价值。

三、体育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和发现体育传播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可以丰富和完善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体育传播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属性和本质之一。现代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全球化,从本质来说都离不开传播,都是体育传播本质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因此,不研究体育传播现象和规律,就无法深刻认识和把握体育的本质。体育传播学是现代体育科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从文化传播的角度,采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来揭示和阐释体育运动的传播本质和规律,从而为体育传播实践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其二,可以为体育传播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体育传播是现代体育最普遍的实践方式之一。无论是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大众体育都离不开传播活动,如体育教师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方法;体育官员或有关公关人员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公关活动;体育产业如俱乐部如何打造品牌,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知名度;运动员应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体育广告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示体育特有的魅力,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传播学理论。实践证明,现代体育运动和体育传播实践需要体育传播学,需要开展对体育传播的研究,以对实践提供指导。

其三,可以为大众传媒的体育报道实践提供依据。体育新闻报道和体育赛事转播已成为现代大众传媒的主要报道内容之一,拥有大批读者和观众。但是,如何才能向受众提供高品质的体育新闻报道和赛事转播节目?广大受众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报道和转播节目?媒体如何评价自己的体育报道或赛事转播的效果?这些都需要通过体育传播学研究予以回答和解决,并体现出体育传播学的功能和价值。

体育传播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同时又与其所处时代社会环境相互制约和影响。建设中国的体育传播学,需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但是必须与中国的国情现实和体育传播实践活动相结合,理顺我国体育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传播关系,探索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体育传播活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课题,并以此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思考题:

1.什么是体育传播?其宏观和微观的内涵有哪些?

2.为什么说体育传播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传播系统?

3.体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4.体育传播学与体育学和传播学的关系怎样?它的学科特点有哪些?

论述题:

研究体育传播学的意义。

【注释】

[1]《体育概论》,第16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年。

[2]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第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3]《体育概论》,第16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年。

[4]方国,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于1994年概括了中国国家起源的三个发展阶段(“古国—方国—帝国”理论)之一。方国阶段是距今四到五千年前左右,是以小国群体为标志的较成熟的国家形式,夏、商、周皆为此阶段。

[5]王俊奇:《试论先秦武术的发展及其特点》,《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6]转引自谷世权编著:《中国体育史》,第13页,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7]于春艳、王景贤:《浅论体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内蒙古统计》,2004年第2期。

[8]威尔伯·施拉姆等著:《传播学概论》,第5页,新华出版社,1984年。

[9]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第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第2页、第2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11]威尔伯·施拉姆等著:《传播学概论》,第2页,新华出版社,1984年。

[12]沙莲香主编:《传播学》,第2页、第2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第5页,新华出版社,1984年。

[14]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第27、2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荀子著:《天论》。

[16]范缜著:《神天论》。

[17]拉美特里:《人是机器》,载《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第242、246页,1979年。

[18]郝勤等:《论体育传播学的性质特点及其理论架构》,《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9期。

[19]郝勤等:《论体育传播学的性质特点及其理论架构》,《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9期。

[20]郝勤等:《论体育传播学的性质特点及其理论架构》,《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