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众传播概念的提出与问题的源起

分众传播概念的提出与问题的源起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分众的划分必然是建立在受众需求差异的基础之上,这样的细分才是可操作的、可市场化的、有价值的细分。近20年来海峡两岸生活形态和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同样的特征,而这正是中国媒体传播分众化趋势发展的根本动因所在。这可从大陆与台湾地区近20年来媒体传播形态的历史考察中得到印证。中国媒体分众化发展的现在和将来会怎样?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当前中国媒体是否已经处于分众传播阶段?

1 分众化、分众传播概念的提出与问题的源起

分众传播、分众化能够成为新世纪两岸媒体发展的关注点,并非偶然,它以更具针对性、自主性、互动性的面貌浮出水面,凸现出新生传播形态所特有的生命力和穿透力,无疑正在改变着中国传媒的现在和未来,但要想辨识并判断其发展程度和地位,以及它在何种意义和方式上改变传媒的存在方式,需要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层面的全面的审视,需要首先对两岸传媒分众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历史的考察。

“分众”的概念由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首次提出,此后立即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直到现在都被认为是营销界和传播界最有冲击力的观念革新。分众传播是基于受众信息需求层次的多元化和信息消费群体的分化基础上的传播形态,它意味着传播渠道多样化和精准化,传播资源节省和效率的优化,传播效果更加容易掌控和测量。

根据不同的细分标准,所谓的“分众”媒体就表现为很多具体形态,可以按地域的不同来细分,按内容的不同来细分,或按阶层的差异来细分,按年龄的不同来细分,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按受众兴趣与需求的差异来定义不同的“分众”媒体。也就是说,分众的划分必然是建立在受众需求差异的基础之上,这样的细分才是可操作的、可市场化的、有价值的细分。例如,Discover电视频道的开播,就是以现代人不断增长的人文地理兴趣为切入点,建立在分众需求基础上进行成功运作的。

“分众”的出现深受技术革新的影响,但根本的原因是,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在从单一向多元发展,这一点在欧美尤其明显。近20年来海峡两岸生活形态和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同样的特征,而这正是中国媒体传播分众化趋势发展的根本动因所在。具体而论,两岸传媒的发展之所以能够迅猛地发展,原因有二:一是政策环境的改善,二为传播科技创新与普及。需要强调的是,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因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往往被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被外部制度化的社会因素所控制和影响。传媒法规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与传播科技的革新一道,推动着媒体形态的发展和进步。这可从大陆与台湾地区近20年来媒体传播形态的历史考察中得到印证。

无论是大陆传媒还是台湾地区传媒,在媒体技术革新与传媒政策松动的环境下,都遵从了市场化、商业化的变革路径,在市场力量与政治力量的博弈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变革了旧有的传播体制和传播形态,实现了从媒体内容到形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分众化,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未来的媒体一定是分众化的,是能够直接针对并满足受众特定需求的媒体,那么,正如一个硬币有两面,我们也看到媒体正在融合,传媒产业的界限正在模糊,传媒业者正在以内容为龙头整合各个传播媒介,涉足上下游的产业,融合电话、电影、有线电视、电脑等产业。这里就产生了关于分众传播的一系列问题,即:如何正确看待分众化?如何看待媒体分众化趋势的角色和地位?中国媒体分众化发展的现在和将来会怎样?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当前中国媒体是否已经处于分众传播阶段?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