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模式变革

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模式变革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模式变革_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3“拓扑”: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模式变革传播模式在人类传播中居于核心地位,不同的媒介技术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模式。基于媒介融合的以上传播特征,笔者将媒介融合时代的信息传播的模式称为“拓扑模式”,意即媒介融合时代,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空间、传播渠道、传播内容都日益“融合”起来,造成了各种边界的模糊,人类传播呈现出一种跨旨趣、跨领域、跨应用的结构。

3“拓扑”: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模式变革

传播模式在人类传播中居于核心地位,不同的媒介技术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模式。但相对于西方学界对传播效果、传播内容和传播者的关注程度,传播模式的研究算是一个相对冷门的领域。当然这也是因为传播模式所具有的稳定性,即它与媒介技术密切相关,除非是一种崭新的媒介技术出现,否则传播模式也就具有稳定性。比如从传播流程来看,“5W”模式依然适合于目前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而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互动模式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传播模式与传播的许多方面都有紧密关系,比如传播模式与传播时间、传播空间、信息政治、信息规制、信息文化等都密切相关。这些也是英尼斯关注的核心问题。比如印刷媒体的传播模式与帝国、集权的关系。而电子媒介与大众文化的产生更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技术层面的媒介融合带来了新的传播模式变革。在这种传播模式下:①信息的传播渠道逐渐融合,互联网、手机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渠道,传统媒体越来越依赖于融合渠道的传播。②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分界线日益模糊。传统媒体意义上的“把关人”角色开始淡化,借助于手机、互联网技术,理论上人人都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和接收。“公民新闻学”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领域。③信息传播效果难以测定。西方传播学的重要领域是受众和效果研究,他们关注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信息传达到受众的时候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无论是早期的强效果还是后来的弱效果理论,相对而言,都有一套可以测量的方式。由此对受众态度的控制也具有可能性。但在媒介融合时代,随着受众角色的变化,即既是接收者又是传播者,同时由于多元信息、整合的传播渠道等,对受众效果的测量日益艰难。比如从理论上来说,整合的传播渠道应该具有更为强大的传播效果,但同时由于多元信息的影响,使得特定信息的传播效果弱化。这对信息规制、公民参与等都有重要的影响。④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媒介融合时代,公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生产和信息发布,并对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最近几年的一些重大事件,都可以看到公民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意义。公民自主进行信息传播,带来了内容的多元化。这种公民内容的自主生产和传播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巨大。⑤时间和空间的解放。这是最具有根本性的。媒介融合给人类的传播时间和空间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的极速传播和互联网强大的存储功能,使得人们在接收信息上时间的束缚越来越少;而以电磁波为载体的、以手机为信息终端的融合技术,使得人们在接收信息上受到空间的束缚也越来越少,手机作为信息终端的意义在于,它使人们摆脱了居室内接收电子信息的空间束缚,实现了“信息跟着人走”。总而言之,在媒介融合时代,“随时随地地传播和接收信息”的理想成为现实。这与笔者在2001年所提出的“泛传播理论”之间形成了一个准确而有趣的呼应:这个新的传播时代在模型建构和总体理念上,似乎是在无意中融合后现代主义的动态哲学;从技术上看,它从多个层面对新传播提出了“泛化”的要求。“泛”,在汉语中是多义词,我们在这里使用它的“分散化”、“全景化”、“扩展化”及“一体化”的词义,并与英汉互译中的缩略词“pan-”泛相对应。事实上,分散化、全景化、扩展化与一体化恰好可以描述新传播观念中最为重要的属性:亦即“泛传播”的观念(11)

基于媒介融合的以上传播特征,笔者将媒介融合时代的信息传播的模式称为“拓扑模式”,意即媒介融合时代,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空间、传播渠道、传播内容都日益“融合”起来,造成了各种边界的模糊,人类传播呈现出一种跨旨趣、跨领域、跨应用的结构。在数学中,拓扑表示空间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比如是相邻、相通,还是相容等;拓扑学(Topology)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连续性现象的数学分支。今天,拓扑学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拓扑变换下的不变性质和不变量。由于大量自然现象具有连续性,所以拓扑学具有广泛联系各种实际事物的可能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以“拓扑”来象征融合时代信息传播的本质和效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