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市的集聚效应与三大出版系统的形成

都市的集聚效应与三大出版系统的形成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 都市的集聚效应与三大出版系统的形成一个城市的都市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动态历史进程,是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或小城镇转变为先进的都市社会的历史进程。上海突出的区位优势,让西方侵略者觊觎已久。大炮的威逼,使上海在1843年11月17日开埠。这既为上海本地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吸引着别地出版机构向上海的迁移。

第二章 都市的集聚效应与三大出版系统的形成

一个城市的都市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动态历史进程,是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或小城镇转变为先进的都市社会的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都市先后会呈现出集聚效应、乘数效应和扩散效应。任何城市的都市化进程首先都会有一个集聚的过程,集聚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从空间上的分散状态向空间上的集中状态发展的一种社会过程。集聚性是都市化初期或中期的基本形式,它既是都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也是都市化进程中的动力和活力所在。

集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回报、大量的就业机会、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宽松的政治环境、丰富的文化底蕴都对外形成强烈的吸引。同时,由于政治、军事等特殊的原因也会推动着人力、物力向都市的迁移。从某种程度上说,都市的集聚过程是其自身的拉力和外部的推力合力作用的结果。这种合力,促使着人口向都市的转移。与此同时,也引起了设备、科技、文化、交通、建筑、信息、经济活动的集聚。集聚的结果,形成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在都市的集中,而这种空间上的集中,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形成规模效应和分工合作效应。在这两种效应的作用下,城市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魅力进一步增强。正如马克思所说:“城市愈大,搬到里面来就愈有利,因为这里有铁路,有运河,有公路;可以挑选的熟练工人愈来愈多;由于建筑业中和机器制造业中的竞争,在这种一切都方便的地方开办新的企业,比起不仅建筑材料和机器要领先从其他地方运来,而且建筑工人和工厂工人也要预先从其他地方运来的比较遥远的地方,花费比较少的钱就行了;这里有顾客云集的市场和交易所,这里跟原料市场和成品销售市场有直接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大工业城市惊人迅速地成长。”(1)都市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物质条件,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使人的需要发生变化,并改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进而形成独具个性的都市文化。

上海突出的区位优势,让西方侵略者觊觎已久。用坚船利炮打开帝国的大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选择,于是“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这个鸦片战争前中英交涉的主要议项,通过战争得到了暂时的解决。大炮的威逼,使上海在1843年11月17日开埠。以坚船利炮作依托,商人和传教士接踵而至,构成碾入帝国的两轮。1845年11月,后来被侵华外人视为上海租界的“根本大法”的《土地章程》公布,租界得以正式确立,畸形社会的“国中之国”开始形成。小刀会起义,使清政府与外国官吏的关系得以“融洽”起来。西方殖民者充分地利用了这次动乱,让租界得以扩充;管理租界的工部局、纳税西人会议等一整套的立法、司法、行政机构得以建立。自此,租界成了标准的“国中之国”。随后的太平天国运动又使得大量人口向上海迁移,人口、资金迅速向上海集聚。这既为上海本地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吸引着别地出版机构向上海的迁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