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媒介消费

电影媒介消费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电影媒介消费一部电影的百年史,记录着电影人追踪电影消费者趋向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可能的逆转过程。在这期间,电影的消费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过电影消费的狂热史。第一批观众不到40个人。《浮华世家》被称之为最早的彩色电影。电影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消费之一。目前还找不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电影消费量的记录,只能从电影发展的规模中得到一些佐证。

第二节 电影媒介消费

一部电影的百年史,记录着电影人追踪电影消费者趋向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可能的逆转过程。

在这期间,电影的消费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电影一度是人们在影像世界的唯一的梦想和激情。这一工业社会的产物,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掀起过人们汹涌的消费浪潮。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过电影消费的狂热史。在中国文化饥渴的年代里,多少个乡村少年为了看一部电影而夜行数十里,翻山越岭,有过坐在树杈间、屋顶上看电影的情景,有过银幕背面看电影、围墙外面听电影的情景。

电影是在摄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追求动感的影像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人们更希望让影像运动起来,这就有了后来的电影。作为连续性的照相记录,电影是照相的外延。摄影家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发明了每秒24格快速放映影像技术。即收视到人的眼球中的形象停留在大脑中的时间为1/24秒,如果当照片以每秒钟24张的速度向前移动时,就让人有了动的感觉。这一发明,直接导致了电影的诞生。

1851年,法国摄影师克罗代第一次拍出了“活动照片”。

1881年,英国摄影师迈布里奇在巴黎进行了影像移动的放映。1889年,马雷发明的第一部连续照片摄影机问世,同年爱迪生发明了放映机。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在巴黎的一家大咖啡馆里首映,门口招牌的白布上写着:卢米埃尔的电影,门票1法郎。第一批观众不到40个人。据说当时的观众中,还有一位中国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最早的电影是在集市上放映的。“电影沦落为最低层人们市集娱乐的行列,但对它却毫无损伤,它健康、年轻、有趣、狡黠、大众化、活力充沛,在逐渐消逝的世纪末显现爆炸的活力,从法国到海外,这种孩童式的娱乐对这个世纪末的时代预示了平静黎明的到来。”[1]后来,有了固定的放映场所电影院。

1900年电影院开始建设,1903年法国有了6家电影院,1908年超过了100家。而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电影也以同样的方式快速地扩张。特别是5美分电影院的成立,拥有50-90个座位的剧院大量出现。电影很快有了越来越多达到数十亿人的观众。

随后,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又从黑白走向彩色,从胶片走向数字,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代。

荷兰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评论说,“电影的发明和影院放映方式的出现,开启了媒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也标志着第一个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受众概念的诞生。在影院这个公共场所中,持续不断的动态图像延续着戏剧而非印刷品的传播情形,重现了早期受众的现场接收方式。大规模的人群接收同一讯息或观看同样的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创造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受众’。数以百万计的普通民众一起分享相同的、经媒介传播的情感和学习经验。”[2]

1926年,有声片出现。最早是在华纳兄弟公司发行的《爵士歌王》中,歌王艾尔·乔森在银幕上开始唱歌并说话。两年之后默片消亡。1929年,美国平均每周的观众达到8000万人次。1930年,达到了9000万人次。1935年,彩色影片出现。《浮华世家》被称之为最早的彩色电影。1950年代,三维电影出现,观众需要戴上特殊的偏光眼镜来领略火车、长矛扑面而来的感觉。同时,人们可以看到立体声宽银幕电影和全景宽银幕电影。

1980年,美国电影院观众达到10.22亿人次,行业收入为27.49亿美元;1985 年10.56亿人次,37.49亿美元;1990年11.87亿人次,50.22亿美元;1995年12. 63亿人次,54.94亿美元;2000年14.21亿人次,76.61亿美元;(30)2005年,国内票房收入89.9亿美元。

英国电影院观众1983年为6570万人次,1987年为7850万人次,票房收入为1.69亿英镑;1990年为9737万人次,票房收入2.73亿英镑;1995年为11456万人次,票房收入为3.85亿英镑;1997年为13930万人次,票房收入为5.06亿英镑。[3]2004年英国电影收入为7.7亿英镑。

2004年,德国电影收入为8.93亿马克,法国为11.34亿欧元;日本2109亿日元韩国生产电影60部,票房收入高达120亿人民币

电影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消费之一。据对美国有史以来最赚钱10大电影租金的统计(到1999年),《泰坦尼克号》(1997年)6亿美元,《星球大战》(1997 年)4.61亿美元,《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1999年)4.31亿美元,《外星人》(1982年)4亿美元,《侏罗纪公园》(1993年)3.57亿美元,《阿甘正传》(1994年)3. 30亿美元,《狮子王》(1994年)3.13亿美元,《武士归来》(1983年)3.09亿美元,《独立日》(1996年)3.06亿美元,《第六感》(1999年)2.93亿美元。这些数据只是从美国和加拿大市场获得的租金,专指从电影院的收入,不包括录像带的租金。[4]

中国人消费电影的时间,只比西方人晚了一年时间。就在电影诞生的第二年, 1896年8月11日,大都会上海开始放映“西洋影戏”,即电影。

1905年,由任景丰主持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第一部中国电影——谭鑫培主演的戏曲片《定军山》。

1908年,中国第一个电影院——虹口大戏院在上海虹口出现,可容纳250观看。从此开始了中国人电影消费的历史。

目前还找不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电影消费量的记录,只能从电影发展的规模中得到一些佐证。1905年-1920年,国内生产影片20余部。1913年,香港第一家制片机构华美影片公司成立并拍摄故事短片《庄子试妻》。1921年-1931年国内生产影片达到650多部,类型遍及社会片、爱情片、侦探片、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战争片、伦理片、宗教片等等。

20世纪30年代,电影生产进入丰盛期,1933年-1934年间,国内生产了265部影片,其中无声片占70%以上。从1929年在中国公映了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电影《飞行将军》开始,国内有声片有郑正秋的《姊妹花》、应云卫的《桃李劫》、夏衍的《压岁钱》、费穆的《狼山喋血记》、蔡楚生的《迷途的羔羊》、马徐维邦的《夜半歌声》、史东山的《马路天使》和万籁鸣的动画片《铁氓公主》等。同期美国电影占据了广大的电影市场,1933年进口外国片达421部,其中美国片309部。在香港,1935年-1937年,影片产量达到157部。

20世纪40年代前半叶,是中国电影深受二战重创时期。二战胜利后,1945年10月-1948年10月生产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等162部电影。1945 年10月-1949年5月,进口美国电影高达1896。1946年上海首轮影院放映故事片383部,其中中国影片13部,美国片352部。[5]1947年,国内生产了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内进入了一个电影新时期。从初期的探索到成熟,观众看到了一批新的角色。1949-1965年,国内共发行各类电影1213部。其中包括1961年和1964年生产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从事放映电影的单位从400多个发展到2.03万个,其中农村放映队有9800多个。电影观众人次从1949年的4700多万增长到1965年的46.3亿人次。

1966年-1976年的10年文革时期,国内仅生产电影93部,是电影消费的稀缺时期。

而在香港,1949年-1966年被称之为“黄金期”,其间生产了影片4000多部。

改革开放以后的1980年代,电影开始复苏,呈现出空前的繁荣。1980年,国内电影年观众达到340亿人次,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看电影30余场;1984年250亿人次;1989年293亿人次;1991年144亿人次;1994年20亿人次;1999年4.5亿人次。[6]

2002年100部,2003年电影年产量140部,国内票房收入9.5亿元;2004年电影产量212部,票房收入15亿元;2005年260部,电影国内票房20亿元,海外票房16.5亿元人民币,电视播映市场11.5亿元,生产数字电影52部,专业数字影厅突破200家。2006年电影产量330部,国内电影票房26.2亿元,海外票房收入19.1亿元,电视播映收入12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