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前中期的新闻传播与信息控制

清朝前中期的新闻传播与信息控制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清朝前中期的新闻传播与信息控制中国明代在文字传播方面已经出现了发达的中央政府传播系统———邸报,也出现了民间新闻传播的萌芽———报房和民间“邸报”,明王朝对信息传播一直实行着严格的控制,这些现象到清代都被继承下来,在清代的前中期依然按着原有的历史逻辑缓慢发展着。到清中期,清廷开始对文字信息传播加以控制。

第二节 清朝前中期的新闻传播与信息控制

中国明代在文字传播方面已经出现了发达的中央政府传播系统———邸报,也出现了民间新闻传播的萌芽———报房和民间“邸报”,明王朝对信息传播一直实行着严格的控制,这些现象到清代都被继承下来,在清代的前中期依然按着原有的历史逻辑缓慢发展着。

清代的传播系统根据传播者、内容及开放程度可以分为四级:中央政府的传播活动、地方政府驻京机构的传播活动、地方政府传播活动和民间传播活动。

清朝在建立之初就参照明代的官报发行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邸报”,建立了中央控制的信息传播体系。与明代类似,清代官报的发行方式和渠道依然是通过通政使司、六科和提塘三个环节。(5)通政使司是收受臣僚章奏的机关,负责整理邸报中大量的章奏内容和地方上报的消息。六科发抄皇帝的谕旨,也整理臣僚的章奏。而提塘作为各地的驻京机构,主要负责官报的抄传、印刷和发行工作。清代的官报内容,主要包括宫门抄(朝廷发布的各种宫廷动态、官员任免升降、祭祀外交活动等消息)、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等。官报的重要内容由皇帝亲自批阅,逐日由提塘发行。因发行者为邸(各地政府在中央的办事处),清代的官报一般称为“邸报”,有时也称为邸抄、科抄、京抄、朝报、京报等。其复制的方式依然与明代一样,有手抄和印刷两种,其读者依然是政府官员。

由于提塘的主要工作是传递消息、抄发邸报,与明代一样,清代的提塘也设立了自己的报房。报房的设立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但是业务相对独立,其工作人员也并非公职人员,基本上属于半官方机构。与明代不同的是,清代的提塘官们除了发行邸报外,还自行进行传播活动,发行一种小报,一般称为“提塘小报”。其刊载的内容主要是提塘官和报方的工作人员自行采集的消息,主要目的是为派出自己的地方管员提供更多的朝廷消息。与官方的邸报相比,这种“提塘小报”的内容更加丰富。

清代的民间传播活动主要体现在京城的民间报房和“京报”的出现。尽管清朝初年,京城内就开始有了以私人名义从事抄报赢利活动的人,但是民间报房的出现是在清朝中期(乾隆时期)以后。一般认为,民间报房是从提塘报房中脱离出来的。(6)从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民间报房开始发展起来了,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十余家。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有雕版印刷、木或泥活字,最后发展到铅印。最初的报纸没有报头和封面,每天一期,每期4到10页,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印有报房的名称。到了清朝后期(同治时期),民间报房的报纸才开始普遍采用统一的报头———“京报”。尽管民间报房基本上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而是刊登官报的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等内容,也可以说是官报的翻版,但是由于其私人性和商品性,发行面比较广,速度也比较快,所以成了各级朝野官绅、士大夫阶层、商人及少数普通市井小民重要的消息来源。

清朝地方的传播系统与中央大同小异。清代驻北京的提塘称京塘,在各省的称省塘,也是州县在省城的办事机构,负责抄印、传送官方语言文书和官报。一些大的地方城市(如广州、杭州等)也出现了民间报房,出版以报道地方官场信息为主的非官方报纸———“辕门抄”。“辕门抄”采用活字印刷,三五天一期。此外清中期一些城市还出现了个别不定期的单页小报,刊登有关政治、军事、灾害等突发事件的消息。

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封建王朝一样,清王朝也实行了严格的信息管制。清代的言禁极严,在清初的康、雍、乾三朝就曾经有大量的“文字狱”产生,据统计有上百起,斩数百人。到清中期,清廷开始对文字信息传播加以控制。雍正、乾隆两朝多次查处“提塘小报”。清代乾隆五年(1740年)所颁布的《大清律例》,是在对古代邸报实施监管的漫长演进过程中,以明确的法律语言对邸报活动予以规制的第一部法律。该律例的刑律“盗贼类”的“造妖言妖膺书”条主要内容称:“凡造谶讳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各省抄房,在京探听事件,捏造言语,录报各处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7)除律例的刑律“盗贼类”外,一些禁令还散见于多种官方的会录之类的史料,相当于现行的解释性条款或地方性法规。禁止性的律令主要集中在未经批发的章奏、擅自采写的内容和伪造题奏御批及不实报道等方面。不过,到19世纪以后,清朝的控制就逐渐松弛,这也是民间报房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清朝对信息的严格控制限制了中国新闻信息传播的发展,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国的信息传播依然是以口传为主,一些传统的传播方式如歌谣、街谈巷议、旗报、露布等依然在普遍使用。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激化,许多农民起义如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白莲教起义、捻军起义及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依然是靠传统的传播方式动员舆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