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纪的媒介素养教育

世纪的媒介素养教育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该联盟针对美国学校教育的意见作了800个样本的调查,在随后发表的报告中,提出“21世纪学习架构”,将“媒介素养”能力拓宽为“信息、媒介与科技能力”。2009年5月,香港多家机构联合举办“媒体素养论坛:通识、考评、媒体”,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中,媒体文本与媒体科技密不可分。

二、21世纪的媒介素养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移动通信科技的发达,21世纪的大众传媒是一个多媒体世界,也是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和游戏机屏幕)主导的世界,它提供了一个参与式的互动传媒环境,而且是环球化的,由上而下的传统媒体时代已经过去。[62]这就给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的《巴黎宣言》指出:“要将媒介教育纳入学校课程,首先需要明确界定媒介教育都包括什么。时至今日,问题的关键不再是区分作为教学工具的媒体和作为研究对象的媒体。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巨大改变,我们需要在正经历巨大改变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来考察媒介教育。”[63]

同年12月,欧洲共同体委员会(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发布《数字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欧洲的路径》(A European Approach to Media Literacy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认为媒介素养涵盖如下三个领域:(1)互联网内容;(2)商业传播;(3)影音作品。

美国“21世纪能力策略联盟”(The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早在2003年7月就发表报告《为21世纪而学习》(Lear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将媒介素养纳入21世纪必备的能力之一。2007年,该联盟针对美国学校教育的意见作了800个样本的调查,在随后发表的报告中,提出“21世纪学习架构”,将“媒介素养”能力拓宽为“信息、媒介与科技能力”(如图1-2)。

该联盟的相关阐述认为,21世纪人们生活在充斥着技术与媒介的环境之中,这种环境具有如下特征:(1)信息丰富;(2)技术手段变革迅速;(3)前所未有的合作与奉献精神。为了能在21世纪有效生存,公民必须具备一系列的与信息、媒介和科技相关的实用技能和批判性思维:[64]

img4

图1-2 21世纪学习架构[65]

1.信息素养

(1)获得与评价信息的能力

①迅速获得有效信息。

②批判地、全面地评价信息。

(2)使用与管理信息的能力

①针对某项议题或具体问题正确地使用信息,并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表达意愿。

②广泛收集、管理信息。

③对获取和使用信息过程中涉及的道德/法律问题有基本了解。

2.媒介素养

(1)分析媒介

①理解媒介信息是如何被建构,以及为何被建构,具体原因为何。

②了解不同个体对相同媒介信息的不同阐释,价值观和立场是如何作用其中的,以及媒介是如何影响个体的信仰和行为的。

③对获取和使用媒介过程中涉及的道德/法律问题有基本了解。

(2)生产媒介内容

①正确理解和使用媒介表达意愿,了解媒介特性和惯用程式。

②在多元、跨文化的环境中,理解不同的表达和解释方式,并准确运用。

3.ICT(信息、传播与技术)素养

有效使用信息传播技术

①使用技术工具研究、组织、评价和传播信息。

②在知识经济年代,正确使用数字技术设备(如电脑、掌上电脑、媒体播放器、GPS等)、传播设备/网络设备以及社交网络,成功地获取、管理、参与、评估和创造信息。

③对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涉及的道德/法律问题有基本了解。

香港学者李月莲提出:“随着You Tube和博客崛兴,以及互联网迈向Web 2.0世代,整个传媒景观改变了”,因而,“在新的范式下,传媒教育应推行‘反思参与模式’(reflexive participation model),训练具备反思能力的传媒使用者(reflexive media user),当他们游走在媒体创作与媒体享用之间,能达到‘反思自主’(reflexive autonomy)的目标,即不会随波逐流,能建立独特的风格和具备独立的观点。‘反思’在这包含了批判思维、角色了解和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判断。‘参与’是指积极加入创作的行列。”这个模式之下的传媒素养具备以下特色[66]:

(1)反思式醒觉力(reflexive awareness):传媒用户能了解媒体的影响力;能反思自己有没有不良的创作动机,例如有没有“恶搞”;能思考分享制作成果的后果,例如是否会破坏别人形象。

(2)辨识能力(discriminative judgment):无论表达或接收传媒讯息的时候,都能辨认传媒讯息背后的价值观,能分辨内容真伪,鉴别品味。创作可以搞笑好玩,但如果弄虚作假或品味低俗,就破坏了分享平台的纯朴性。

(3)创意学习(creative learning):认识传媒运作,熟悉媒体制作技巧,懂得从制作及分享讯息中寻求乐趣,并从中获取知识。

(4)社会监察能力(social monitoring):具备良好的地球公民意识,对社会及周围事物有敏锐触角及监察力,监察以社会正义、公众利益和促进民主为依归,了解传媒的角色,不被人利用。

(5)合宜参与(decent participation):保持共享平台的自由及开放,包容不同意见,关注社群福利。在参与制作及分享的过程中,懂得遵守法律和道德操守。遵重版权,避免侵犯隐私、诽谤及滥发宣传。不鼓吹暴力及不宣扬不良风气。

2009年5月,香港多家机构联合举办“媒体素养论坛:通识、考评、媒体”,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中,媒体文本与媒体科技密不可分。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这门知识十分符合通识科的考评要求,精简地涵盖个人在处理各类议题时(包括课堂活动或独立专题探究)需要具备的能力(见表1-3):

表1-3 媒体素养与通识教育[67]

img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