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响报道要精益求精

音响报道要精益求精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音响报道要精益求精音响报道是广播电台特有的新闻传播手段。广播音响报道主要包括录音新闻、录音报道、录音通讯、录音访问记、录音专访、录音特写、记者现场口头报道、现场直播等形式。3月29日上午,高德占同志来到了人大天津代表团驻地,看望天津代表团的全体同志。附例稿录音报道:再就业明星告诉我们什么各位听众,我是中央台记者金树华。

第四节 音响报道要精益求精

音响报道是广播电台特有的新闻传播手段。广播的魅力在于听众能直接听到被采访者的原始声音和现场的同期声,不但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而且,使听众产生如临现场的感觉,别有趣味。

广播音响报道主要包括录音新闻、录音报道、录音通讯、录音访问记、录音专访、录音特写、记者现场口头报道、现场直播等形式。

广播记者手握话筒,在新闻现场直接报告新闻,表面上看是很轻松容易的,其实,广播记者的工作难度远大于报纸的文字记者,要搞成一次好的音响报道,广播记者在具备文字记者的十八般武艺的基础上,还要懂得音响,尤其要懂得如何把音响变成报道的元素,用音响说话、用音响表达新闻内容和主题,因此,记者采制音响报道时一定要精益求精,精心再精心。

一、录音新闻

用句通俗的话说,录音新闻就是带音响的消息,即把现场音响融合进要素齐全的文字消息之中,让文字与音响融为一体,共同展示新闻事件的重点内容和主题。

1993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下发文件,任命高德占同志为中共天津市委书记。3月29日上午,高德占同志来到了人大天津代表团驻地,看望天津代表团的全体同志。一般来讲,市委书记看望人大代表算不上大新闻,但这个新闻是中央新决定的一个载体,那就是还没上任的新书记在首都北京看望他将要上任的天津市的人大代表,这样,这条新闻不仅有报道价值,而且具备搞录音新闻的元素。于是笔者在会见现场忙开了,一边录音一边记录,还不时地观察现场,记下一个个多彩的镜头。

1993年3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会专题〈电波传真〉》播出了这篇录音新闻,该稿件获1993年度“天津好新闻”二等奖。

附例稿(131)

录音新闻:别开生面的会见

——记新任市委书记高德占看望人大天津代表

播音员:昨天上午,新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高德占同志来到了人大天津代表团驻地,看望了天津代表团的全体同志。正在举行分组会的天津代表团立即活跃起来,代表们鼓掌欢迎新书记的到来,会议室里气氛热烈。

下面我们来听一下本台记者金树华传来的现场录音。

(出现场欢笑、对话、掌声七八秒钟)

播音员:天津市市长聂璧初特别高兴,他向代表们介绍了高德占同志的情况,他说:

(以下出聂璧初讲话)

“德占同志呢,据我所知,是大学学化工的,当过厂长、当过经委主任、当过副省长、当过吉林省省长,他对经济、对工业和农业工作都是很熟悉的。吉林出了吉化,吉林化工厂是全国的典型,长春汽车制造厂是全国大厂。后来又到林业部当了几年部长,4年多部长。”

高德占插话:5年多了。

聂璧初:当过林业部长、当过省长、当过厂长、当过经委主任,再到天津市来应该是非常能够胜任的,我是这么看的啊!

吴振插话:非常合适的!

聂璧初:唉,非常合适的。年龄也适当,既不特别年轻,就说明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众人笑声),又不老,说明精力旺盛。(众人鼓掌声)

播音员:高德占同志在天津代表的要求下,和大家谈了一些想法,他说:

(以下出高德占讲话录音)

高德占:中央安排了、决定了。我呢还是有信心、有决心和天津市的同志一道,把天津的工作搞好。(掌声)信心从哪儿来的呢?咱们谈谈心啊。因为咱们今天是非正式的谈谈心。我想有三条:一条就是去年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发表以后,特别是“十四大”召开以后,全国改革开放形势发展得很快,国民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发展、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各地呢,都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那么在这个好形势下咱们天津,我想也是。我也听了很多代表在会上的发言,咱们也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咱们也是这个愿望,也有这个共识。这就是咱们今后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思想基础。我想这是最重要的。大环境特别好,都在加快发展,咱们也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像江总书记讲的几句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第二条,我考虑天津有过去好的工作基础和今后开发发展的巨大的潜力。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打下了一个好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今后上新水平、上新台阶的新的起点了。

第三条,我考虑做什么工作都依靠党的领导,认真地贯彻党的“十四大”的精神,遵循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发展。

(本文1993年3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会专题〈电波传真〉》播出,获1993年度“天津好新闻”二等奖)

二、录音报道

录音报道属于深度报道体裁,注重揭示新闻事实基本性质和深层蕴含,在报道开头和结尾中间要融进一个或几个实况片断。一般情况下,开头介绍语要简短,用两三句话描述新闻事件,为即将出现的实况音响作些铺垫,当然介绍语不要太多地与实况录音内容相重复,该用音响表达的新闻内容,绝不要用文字表述。

1996年7月1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神州瞭望〉》播出的录音报道《再就业明星告诉我们什么》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首先,这篇录音报道主题新鲜。在隔三差五就能听到评选这个明星、那个明星的开放年代,天津纺织工业总公司工会授予十位下岗职工“再就业明星”的称号,的确是一件大新闻。因为职工下岗待业已成为20世纪末以来的重大社会新问题。天津纺织总公司为什么评选“下岗再就业明星”?这是应该告诉广大受众的热点新闻事件,以录音报道方式诠释这件新闻事实是最好的表达形式。

其次这篇录音报道内容丰富扎实,既有综合的全面情况,又有众多下岗创业再就业的典型,可告诉广大受众的理念和新闻事实非常深刻。

再就是音响元素丰富,通过本人谈话声音传达信息、表达内容的人物有3位,也就是这篇报道容纳了3个实现片断,为报道增强了吸引力,使报道更加入耳入脑入心。

附例稿(132)

录音报道:再就业明星告诉我们什么

(记者播报)

各位听众,我是中央台记者金树华。

最近,天津市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儿。纺织工业总公司工会授予程惠忠、董淑红等十位下岗职工“再就业明星”的称号。

在隔三差五就能听到评选这个明星、那个明星,老百姓对此早已见怪不怪的今天,在下岗职工中,评选“再就业明星”,却在津门引起不小的震动。

职工下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其中,既有部分企业在改革中精简下来的富余职工,也有因企业效益不佳停工下岗的。怎样安置这些下岗职工,成为各地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天津纺织系统有3万多职工因为各种原因下岗。其中一部分人通过各种途径,第二次就业。但仍然有1.5万名下岗职工,在家待业。天津纺织工业总公司工会主席王平生,是这次评选“再就业明星”的倡导者和主要的组织者。他向记者吐露了初衷。

(王平生谈话录音)

“我们通过调查,感觉到在下岗职工当中,有两种很明显的反差。一部分人在下岗以后,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现实,由无奈转向奋起,转向自强自立,一直达到生活的小康。而另一部分人,则是下岗以后处于消极等待状态,他们由感叹到等待,一直到无奈。而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的观念,都是不等、不靠,自强自立。我想,要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首先还要解决下岗职工的择业观念问题。于是我们就萌生了评选下岗‘再就业明星’的想法,并且得到总公司党政主要领导的支持和肯定。”

(记者播报)

在全系统层层推荐的基础上,天津纺织系统评选出10个“再就业明星”。这10个职工下岗之后,积极创造条件,自谋生路。有的靠摆摊干个体商业走上富裕路;有的办起了智残儿童学前班;也有的干起了家庭毛衣编织。他们靠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社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有的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今年32岁,被评为下岗“再就业明星”的董淑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董淑红录音)

“我是84年来到振华毛纺厂的,连续3年被评为局级先进生产者,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是93年8月份下岗的,我曾经失望过,我也曾经痛苦过。面对现实,我逐渐清醒了。依赖企业解决就业问题,不可能保证一辈子有铁饭碗。依靠父母的补贴、救济,也不是长久之计。理想体面的职业,又是可望而不可即。我开始萌发了摆摊干个体的想法。经过一个多月的思考和实地考察,我终于下决心试着干。我现在可以这样讲,在纺织行业处于辉煌的时候,我曾经为它作出过贡献,并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纺织行业处于低谷的时候,我又为减轻企业负担、实施再就业工程作出了新贡献,同样是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记者播报)

今年34岁的程惠忠,原来是天津毛衣厂的编织工。1994年7月下岗以后,创办了自己的毛衣编织加工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

(程惠忠录音)

“通过亲身的实践感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不能单纯依赖国家和企业,要着眼于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走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路。只有这样,才能丰衣足食。靠自己努力挣来的饭,吃起来才有味道。我决心以后干好自己的经营业务,并继续为下岗人员再就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企业、为国家减轻一些负担。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支持纺织业的改革、调整和二次创业。”

(记者播报)

各位听众,当一些下岗职工报怨无用武之地的时候,天津十个“再就业明星”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条条大道奔小康,靠自己创造的新生活更美好!

(本文1996年7月1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神州瞭望〉》专栏播出)

三、录音通讯

录音通讯也是属于深度报道类型的广播传媒体裁。录音通讯与文字通讯一样,报道中要有能够支撑主题的骨干材料和详细的情节事实,但它主要靠典型事例中的现场实况介绍、人物对话和比较完整的同期声,把某一新闻事件动态,活灵活现地、真真切切地告诉广大听众。那些以现场声音为背景的情节悬念和变化中的地方方言,别有魅力,适合广大受众的口味,能吸引他们不间断地收听下去。

以笔者采写的录音通讯《不见面的服务员——介绍天津长途电话台、医药站、铁路分局千方百计为承德地区抢运急救烧伤病员物资的事迹》为例,分析探讨录音通讯的特征。《不见面的服务员》是报道长途电话台、医药采购供应站和铁路职工为素不相识的伤病员寻找运送医疗设备的故事。

这篇录音通讯有三个特色:

一是用音乐烘托和表现报道主题。从开头到结尾,共选用抒情、沉思、欢快等旋律音乐7段,把全篇报道置于音乐起伏快慢舒缓等多种氛围之中,对听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和煽情作用。

二是音响丰富,通篇采用了8个带有同期声的现场片断叙述描写“不见面的服务员”们千方百计寻找救助办法的细节,优美的文笔加上清晰的音响,巧妙地把收音机旁的听众引入录音通讯中,使他们与“不见面的服务员”们同呼吸同焦急。

三是该节目围绕救人这条主线环环相扣,不断向纵深发展,随着急救设备的找到和送上列车的一个个细节的展开,新中国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被深刻地弘扬到极致,报道生动感人。

这篇录音通讯1975年7月20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工人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听众来信达百封,也受到新闻界同行的好评。

附例稿(133)

录音通讯:不见面的服务员

——介绍天津长途电话台、医药站、铁路分局千方百计

为承德地区抢运急救烧伤病员物资的事迹

△下面播送本台记者金树华采制的录音通讯:

(出抒情的音乐5秒,压低混播)

生命,是可贵的,但是对病危的人来说,更可贵的是人际间的互相关爱和互相帮助。

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人间奇迹;就能够使生命垂危的病人转危为安,直至战胜病魔,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工人同志们,下面请听今年6月发生的一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吧。

(音乐扬起3秒,渐出长途台电话铃和问答声……压低混播)

仲夏,挥汗如雨。

今年6月29号,晚上9点多钟,天津电信局长途电话台和往常一样,话务员们头戴耳机,温和地答对着一个个不见面的顾客,接通了一条条电话线。电话铃声和话务员们的答对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片紧张而又繁忙的景象。

(出急促的铃声……机房嘈杂声音做衬,压低混播)

突然,在闪烁各色信号灯的班长坐台上,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班长刘秀芝一把抓起听筒:

“喂,哪里?”

“我是承德长途台!我地区13名贫下中农姐妹被烧伤,做植皮手术急需3台空气调节器降温,承德医药公司特向天津求援!越快越好!”

“好!请不要撂听筒,我直接接天津医药站。”

(出拨电话声音……压低混播)

刘秀芝一连串拨了好几个电话,但是都没人接电话。顿时,额头上流下了焦急的汗水,她恨不得立即把急救品送到阶级姐妹身边。她想方设法,继续拨打电话,最后终于通过传达室找到了天津医药站器材科当晚值班的俞道基同志。

刘秀芝高兴得几乎喊起来。

“承德,请和天津说话。”

原来,河北省承德地区丰宁县凤山公社石桥大队15名女社员,为抢救集体财产,被火严重烧伤。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人民解放军派直升飞机把15名伤员,从凤山镇转送承德市,进行抢救。

北京、唐山、石家庄张家口等地医药公司及时送去了急救药品。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15名社员姐妹闯过了休克关。可是由于天气炎热,一些伤员的伤口严重感染,又陷入昏迷状态,生命再次受到威胁。医生决定立即进行植皮手术,制止病情恶化。做植皮手术需要空气调节器来调节手术室和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因此,承德医药公司才打电话向天津医药站求援。

天津医药站是一个担负全国各地医药供应的一级站,经常给各地发送求援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俞道基深知,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所需要的药械及时送到,才能减轻病员的痛苦和减少死亡的危险。他和承德医药公司的同志通话后,真是急上加急。他想,炎热的夏天,烧伤病人是多么需要调节器调节温度啊!可是,空气调节器不属于急救物品,不能像急救药品那样即刻发出。再说,还得看看库存情况和请示领导之后才能决定。怎么办?

老俞看了看表,已经是10点钟了。他手握话筒,果断地回答说:“同志,我马上去找领导,一定争取今天晚上把空气调节器送出,半小时以后等我的电话!”

这时,坐在机台前的刘秀芝说:“老俞同志,让我们为抢救阶级姐妹共同战斗。你事情办妥以后,不用要挂号台了,直接给长途班长台来电话,我马上给你接承德!”

(抒情音乐渐起……压低混播)

阶级友爱,情深似海。一根红线贯穿,颗颗红心相连,不同岗位上的人,心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不见面的战斗集体。在社会主义祖国,一个人遇到困难,就有上百、上千个素不相识的人,热切地向你伸出友谊的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你……

放下话筒,俞道基立即找到站党委副书记张强同志,向他汇报了这件事。张强同志坚决地说:“为了抢救15名阶级姐妹,我们一定要全力支援承德医药公司!”

说完,他俩立即骑上自行车来到器材科王科长家里。老王见他俩汗流满面,连忙问道:“这么晚了,有什么急事吧?”

张强简短地说:“承德有烧伤急救,求援空气调节器,详细情况路上谈吧!”

(出自行车奔行、铃声混出……隐去)

王科长二话没说,推上自行车,随同张强和俞道基走出家门,骑着自行车,飞一般来到了医药站,登上楼梯,直奔3楼仓库。根据库存情况,他们研究决定,立即将3台空气调节器发送承德。

时间,1秒,1分……一闪而过。“抢救伤员,时间就是生命!”年近半百的刘秀芝,心里很不平静。

(沉思、回忆的音乐渐起……压低混播)

在旧中国生活了20多年,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在万恶的旧社会,有多少劳动人民被饥饿和疾病夺去了生命呵!

(音乐转欢快……压低混播)

今天,只有今天,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普普通通的贫下中农姐妹,才能得到党和人民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做到一方有困难,四面八方伸出双手,全心全意地支援。自己虽是“不见面的服务员”,但一定要在这场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的战斗中,贡献一份力量。

刘秀芝焦急地凝视着坐席上插在承德塞孔的塞绳,感到它有千斤重。我们人民的话务员,就是这样经常地通过这小小的塞绳,把党的温暖送到工人阶级、贫下中农的心坎上。现在,这承德塞孔的每一插一拔,都和抢救阶级姐妹的生命息息相关,责任重大啊!

晚上10点半钟,天津长途台班长台电话铃声一阵急响。刘秀芝拿起话筒,她盼望许久的喜讯传来了:“我是医药站,马上发出3台空气调节器,请接承德……”

刘秀芝立即接通电话线。

顷刻间,话筒中又传来了为运输问题而焦急的商议声音。原来,1台调节器重达140多公斤,大大超过了铁路快件托运的规定重量。空运,来不及联系,用汽车送又怕路上颠坏了,只有用火车托运最好。

怎么办?刘秀芝当机立断,充满信心地对双方说:“同志们,不要着急,运输问题由我来联系,我相信铁路部门一定会大力支持和协助我们的!”

她,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共产党员、人民的话务员刘秀芝,又担负起一件“分外工作”。

她,熟练地拨动着电话号盘,要通了铁路天津车站的电话。

(出天津站计划室现场音响……压低混播)

天津车站客运青年计划员小武接到电话后,一面叫人通知行装组赶快准备承运急救大件物品,一面电话请求天津铁路分局调度所。分局调度员张永生同志又马上请示北京铁路局,并和北京铁路分局调度所联系,通报情况。上级领导及时批准运输这批急救物品,并指示,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通知铁路沿线有关单位,做好协助工作。

10分钟后,刘秀芝的耳机里传来了天津车站计划室小武的声音:

“天津分局、北京铁路局领导已批准,请立即把货物送到天津站,上凌晨2点42分钟通过的60次列车!”

(出抒情的音乐……压低混播)

10分钟,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短的一瞬,然而,武桂兰、张永生,还有北京铁路局那些不知姓名的同志,在这转瞬即逝的10分钟里,却沟通了天津、北京、承德这千里铁道线,认真负责地为烧伤的阶级姐妹做了种种努力……

(出搬调节器人声、搬动声……压低混播)

就在这同一个时刻里,天津医药站的3楼仓库里灯光明亮。在站党委副书记张强的领导下,在站值班人员都行动起来。保管库的女青年们选好了空气调节器,身强力壮的男同志也纷纷上阵了。灯光下,人们忙着做发货、送货的准备工作。在毛主席“救死扶伤”的思想的鼓舞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3台沉重的空气调节器搬下楼,装上整装待发的汽车。

(出汽车发动机轰鸣声、喇叭声……压低混播)

零点了。

高耸的铁路信号灯映照着夜空,不时传来巡道工敲击铁轨的锤声,远处回响着火车的汽笛声。

天津车站的站台上,共产党员、班长赵文和正在召集行装组的同志们开“诸葛亮”会。他激动地说:“同志们,医药站同志连夜把调节器送来了,为了抢救阶级姐妹,我们要又快又好地完成装车发货任务。”

为了保证空气调节器在北京车站顺利中转,他们打电话给北京站行李房,告知发货车次等。北京站行李房的邢主任已经接到上级关于中转超重抢救物品到承德的指示。他当即向天津站表示,货物到达后立即中转承德。

(出机车鸣笛、进站、停车音响……压低混播)

凌晨2点42分,由吉林开往北京的60次旅客列车驶进了天津车站。

行李车前,紧张的搬运战斗开始了。列车只停13分钟,行装组不但要把3台用大木箱包装的沉重的空气调节器和其他货物装上行李车,还要卸下大量发来天津的货物,时间相当紧迫。赵文和向列车行李员简单讲明了情况,行李员破例地把3台空气调节器摆在车厢门口,以方便在北京站及时卸下中转承德。无论是装卸工人,还是行李员,大家动手装卸货物,开车前1分钟结束了战斗。

(出机车鸣笛、排气、启动、驶去音响……压低混播)

前方亮起了绿色的信号灯,汽笛长鸣,载着急救物资的60次列车正点发车了,向着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飞驶而去。(音响隐去)

凌晨2点55分,天津长途电话台刘秀芝的耳机里又响起了天津车站小武那清脆而带着喜悦的声音:

“急救物资已经发出!……”

“好!好!太好了!”

刘秀芝高兴地边回答边插上了承德的塞孔。顿时,这个消息传遍了承德,飞向了丰宁县的山山水水。

7月中旬,天津电信局、天津医药站和天津铁路分局,分别收到了承德地区寄来的感谢信。信中说:由于空气调节器及时运到,15名被烧伤的阶级姐妹,植皮手术以后,已经全都脱险得救。

喜讯传来,人们欢呼雀跃,感慨万千。

(出音乐……压低混播)

15位生命垂危的阶级姐妹,在党的关怀下,在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下,转危为安,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这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不罕见。但是,这个普普通通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我们人和人之间新型的社会主义关系。

这个普普通通的故事,给予人们教育和力量,激励着人们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干好本职工作,为人民、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扬起……结束)

(本文1975年7月20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工人节目》播出)

四、录音访问记

简而言之,录音访问记就是文字访问记加音响的融合体。与其他音响报道体裁一样,录音访问记的音响元素是由现场同期声和谈话录音等构成的。

录音访问记适用于对新闻人物或新闻热点涉及的相关人物的访谈。其间允许记者对有关场景进行描写或抒情、议论等。

1979年12月,笔者与人合作并执笔采制的录音访问记《浪子回头人人高兴》曾创造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即,每天早上7点播出的《天津新闻》节目,竟不安排任何新闻消息,用20分钟的节目时间,全文播出这篇近4 000字的录音访问记。这不仅是天津电台的一个奇迹,在中国各级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一条消息也不上,只发一篇专稿,也是空前绝后,仅此一次,下不为例的。

附例稿(134)

录音访问记:浪子回头人人高兴

△各位听众,下面播送本台记者金树华、董树义采制的录音访问记:

(深沉的音乐,压低混播)

“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是在我国人民中间流传久远的一句格言。在社会主义的今天,这句古老的格言,仍然没有失掉它哲理的光辉。

一度堕落为流氓犯罪分子的贾启成,转变成了一名新长征突击手,这不就是一个新的浪子回头的故事吗?这个真实的故事,最近在本市迅速传播开来,打动了很多人的心,特别在广大青年中,反响更为强烈。

贾启成是本市红旗运输场的装卸工人,今年24岁。几年前,在“四人帮”的毒害和坏人的勾引下,他由一个中学生堕落成为一个小流氓。他到处打架斗殴、持刀行凶,曾经砍伤过20多人,被公安局抓捕后送去劳动教育2年。他父亲是个老工人,被他活活气死了。后来,在党团组织和老工人的关怀、教育、帮助下,贾启成终于幡然悔悟,痛改前非,走上了光明大道。人们听了贾启成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走过的道路和转变的过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迷途知返、重新归队,祝贺他喜获新生,大步前进。大家从心眼里为贾启成高兴,为他母亲和亲友们高兴,也为在失足落水的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个可供借鉴和学习的好榜样而高兴。

一天上午,我们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来到贾启成家拜访他的母亲贾大娘。

我们说明来意以后,大娘就和我们攀谈起来。

贾大娘谈话录音:我一提起他这事,心里真伤心。(哭泣)他父亲过世以后,我说,你要是再像以前似的,打打闹闹,咱们这个家整个儿散了。咱们娘几个要打算过,咱吃窝头咸菜,也不嫌艰苦。你要是还像那个时候再闹腾,我嫌寒碜,我没法见人,没法活了。你看着办吧。他点点头。(以下压低混播)赶到他顶替他父亲刚进场,他那流氓习气不会一下子转过来。家里也是嘱咐,厂子里领导也帮助,一点点变好。到选红旗手,选上他了。到家他说,妈,我评上红旗手了……(混播杂音止)

大娘说,启成顶替他父亲上了班,红旗运输场党团组织和师傅们不嫌弃他,还想尽办法帮助他,诱导他,他有一点成绩就肯定他,有一点进步就鼓励他,他这才一点点地好转,走上了正道。场里看他干活不惜力气,还评选他当了青年红旗手。启成高兴地说:妈妈,我评上红旗手了,我非把我那狗食玩意儿扭过来不可。我不吃馒头——蒸(争)口气!打那儿以后,到现在一天班儿也没歇。说到儿子的转变和进步,大娘激动地说:

(记者与贾大娘谈话录音)

贾大娘:我感谢党,要不这孩子就要不得了。那纯粹是社会的败类。我们家里做梦也想不到哇,不光他自己受感动,我们全家娘几个也都感动。

记者:老话不有一句吗:浪子回头金不换,是吧?他已经回头了,往前看,大家都高兴。

贾大娘:哎,高兴,我不说嘛,继续努力前进。

(谈话录音完)

说到这里,贾大娘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而,几年前,当小贾误入歧途、陷入泥潭、成为罪犯的时候,他的家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低沉、悲伤的音乐,混播)

父亲的笑脸不见了,头,再也抬不起来。他觉得儿子成了败类,自己没尽到责任,再没脸见人;他以为儿子已经不可救,希望破灭了;他忧心如焚,度日如年,终于怀着愤怒、怀着恼恨,服毒离开了人间!母亲呢,虽然还挣扎着活在世上,但她的心已经碎了,她精神恍惚,好像在做一场没完没了的噩梦……当时,同样在这间屋子里,笼罩着的却是一片凄凉和悲伤。只有母亲的哭泣声能打破这死一般的沉寂。本来是一个欢欢乐乐的美满家庭,却让一个不争气的儿子破坏了!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教训啊!但愿千家万户能够记住这一幕悲剧!

(音乐扬起,结束)

我们正在和大娘交谈,两位邻居串门儿来了。一位是治保主任侯素花,一位是退休工人雷月娥。知道我们是来采访的,也谈起了小贾转变前后他们的心情。

(侯素花、雷月娥的谈话录音)

侯素花:那时候,别说家里人恨,就连我们也恨,恨铁不成钢。现在说实在的,好了,一年到头不歇班,不嫌累。现在呢,也跟着高兴。

雷月娥:就是这社会,要是旧社会谁管,你坏,坏去呗。从前那孩子,现在变成这样的孩子,我们大伙都特别高兴。这么坏一块臭狗食,怎么变这么快?由于厂里领导抓得紧,两下结合起来,家里也教育,把臭狗食转变成先进了。

(侯、雷录音完)

这爽朗的笑声,表露出了她们高兴的心情。是啊,对小贾的转变和进步,谁不欢迎、谁不高兴呢?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时刻对儿子牵肠挂肚的贾大娘。你瞧,她兴致勃勃地又把我们领到里屋看看。这里是小贾的房间。屋里的许多奖品都是小贾转变的见证,都记下了他进步的脚印。

(出看奖品的效果——压低混播)

大娘一边指点着墙上贴着的一张张奖状,又拉开抽屉,拿出一件件奖品给我们看,有笔记本、纪念册、保温杯等等。

(效果渐隐,轻快的音乐渐出)

此时此刻的大娘,心花怒放,笑逐颜开,沉浸在无比的自豪和幸福之中。

(音乐扬起几秒,压低混播)

看到这一切,我们不由得想到: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呀!曾几何时,一个持刀行凶的罪犯,变成了献身四化的建设者。小贾再也不是几年前的小贾了,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洗刷了身上的污秽,重新获得了组织、亲友和同志们的谅解和信任,并且入了团,担任了团支部委员、青年班班长。由于他在生产中积极肯干、成绩显著,组织上还给予他许多荣誉,在去年又破格给他提了工资。现在,小贾已经成为一名人人喜欢、人人夸奖的好青年。想到这里,我们饶有兴趣地向大娘问道:“小贾有对象了吗?”大娘笑着回答:“有了!有了!”她指着玻璃板底下一张照片说:“就是她。是今年4月定下来的。”我们立刻凑上去看。嘿,好漂亮的一位姑娘!两条短辫,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微笑的脸上露出两个小小的酒窝。大娘介绍说:她叫于树华,是个团员,也在启成那个红旗运输场工作,她家是我们的老邻居了。采访中得到这个消息,真是个意外的收获,我们十分高兴。于是,我们就和大娘商量,想见见小于。大娘爽快地答应:那好哇,晚上你们来吧,我把她叫过来。

夜幕降临,万点灯火。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又来到大娘家。

(出见面效果——压低混播)

小贾也在家,他主动把于树华介绍给我们。大娘和小贾姐姐也在座。小于殷勤地给我们和大娘一家人斟茶送水,就好像她已经是这个家庭的主人了。今天晚上,在这个家庭里,洋溢着格外喜悦的气氛。我们对着未来的主人问:

(谈话录音)

记者:你谈谈对小贾的看法好吗?(笑声)你有点不好意思啊!

贾启成:是有点拘束。

记者: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哈哈,笑声)

众人:说说吧!说说吧!

于:我,我说说,不一定对。在以前吧,我跟他,从小在一块长大的,对他比较了解。刚上中学时,他还不错。后来走了一段弯路,我也特别恨他。当时也小。没想到两人关系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后来他表现比以前有转变了,成为红旗手。我嘴上不说,可挺高兴的。经过别人介绍,我们俩关系又近了一步。俩人在一块,他不断地谈以后怎么重新做人,我很高兴。我这样想,人呐,尤其在年轻时,不可能一点错误不犯,犯了错误不怕,就怕不改,如果犯了错误改正了,还是不错的。因为年轻时思想单纯,也受“四人帮”的影响,犯了错误,如果改了,我认为还是一个好同志,这也有志气。

说到这里,小于若有所思,停住了话茬,小贾见对象有些腼腆了,就坦率地说:

(贾启成谈话录音)

“打街坊、邻居提出我和小于这回事,我几乎不敢相信,我说这不可能。我说小于打在学校到工厂,一直不错,又是团员,确实不般配。还真没想到小于挺谅解我这一方面,作为我来说,心情特别受感动。(笑)确实就是这样。我跟小于也曾这样说过,既然你对我以前犯错误不嫌弃,我说,我确实感动,冲这点,以后哇,我是任何错误不能犯。(众笑)你说过嘛,‘你把精力都放在干活上、生产上,你回来很晚,家里没人做饭,你就甭管了,我回来给忙活’。确实就是这样,下班之后,只要是回来的早,就上我们家忙活做饭。就拿我穿的衣服,破了也好,弄脏了也好,缝也好,补也好的。她经常劝我,说我:‘别回来人家一说你好,你就骄傲,犯错误。这回咱们在一个厂,我听到你挨批评,还是犯错误干嘛的,回去我就告诉你妈妈。’(笑)所以,我一点顾虑也没有,一点脑子都不走,给我创造了条件。我把精力都放在为实现四化作贡献和工厂生产上了。”

记者:小于,在这方面也可以说立功了。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对吧。

于:这不是应该的吗,我有嘛功。

(于笑、众笑。欢快而有生气的音乐起,压低混播)

听了小贾和小于的一席话,真是可喜可贺,令人万分高兴。采访归来,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衷心地祝贺小贾在获得新生、争得先进的同时,也得到了珍贵的爱情。我们衷心地祝愿小贾和小于在实现四化的征途中,相助相爱,比翼齐飞。这正是:浪子回头人称赞,跳出泥潭驾飞船。长征路上结伴侣,同为四化唱凯旋!

(音乐扬起,结束)

(本文1979年12月13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新闻》、《工人节目》播出)

1979年12月13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新闻》首次播出了录音访问记《浪子回头人人高兴》,立即在天津引起强烈反响。天津市委书记闫达开听完报道后给天津广播事业局局长李克简打电话,予以表扬,称赞这篇录音访问记写得好,这个报道主题抓得准,对维护天津市社会治安环境很有意义。这一天是中共天津市委常委会议日,早上还没到开会时间,市委第一书记陈伟达、市委书记闫达开等领导就来到常委会议室,大家见面互相询问听没听今天的《天津新闻》节目,不约而同地都说今天《天津新闻》的报道太好了,新闻单位应该多搞这样的好报道。考虑到当时天津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常委们一致同意推迟原定会议议题,改为专题研究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会议决定:一是让天津广播电台继续深入报道贾启成这个已经教育好的违法犯罪青年典型,在全社会造成挽救有罪错的青少年的社会氛围;二是近日在天津市体育馆举行一次5 000人大会,叫贾启成在会上讲述自己接受改造和教育,转化为先进青年的经历,为社会树立一个挽救青少年,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

30年后的今天再回顾一下全国新闻媒体的工作,因一篇报道使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党委改变常委会议题,专门研究新闻报道所涉及的社会问题,这还是唯一一次,真正是前无先例后无来者也。

这篇报道之所以引起这么强烈反响,除了贾启成这个典型本身的教育意义大以外,更重要的因素是笔者的深入精心采访和下工夫写作并制作。为了打动广大听众的心,笔者在录音访问记的开头和结尾及主体部分,共加上了4段配乐。为了选取与访问记内容匹配并能烘托渲染气氛的音乐,笔者花费几个整天,把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的音乐资料听了一遍,从中选择了4段音乐。这4段音乐使录音访问记波澜起伏,有的部分气氛凝重,有的部分畅快抒扬,把文字报道写不出来的意味大大张扬出来,从而打动人心,煽起人们的亲情和对有罪错青少年的大爱、大关心、大教育的情绪和氛围,音响在录音访问记《浪子回头人人高兴》的功能性作用功不可没。

五、记者现场播报

在提倡“三贴近”新闻改革的环境下,广播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播报新闻,亦即过去的记者口头报道,被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新世纪信息爆炸时代给广播电视记者提供了更优越的摄录传输手段。今天,广播电视记者通过手机、电脑或微型摄像头,很容易将承载着新闻报道内容的声音和画面传给编辑部,经分类编排后进入播出系统播发。新技术手段的出现和广大受众越来越高的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要求广播电视记者必须擅长现场播报,这样才能真正使广大受众有身临其境的快感,才能使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更真实,更令人信服。

笔者在一线当记者的时候,曾采写了大量自己播报的各类新闻体裁的稿件,取得较好的社会宣传效果。例如,录音报道《公仆的心意——介绍天津市和平区区长刘福生义务为居民老大爷理发的事迹》,就是笔者在采访现场播报录制的。

天津和平区区长的级别,相当于江苏省的苏州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河北省的秦皇岛市、浙江省的温州市等省厅级市长,这么高级别的干部能坚持多年,每月给几位老百姓理发,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新闻,再加上记者在采访现场,一气呵成地完成采编录播四大环节的工作,报道是很有激情的,从而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生动可听性。笔者播报的这篇录音报道传回编辑部,转天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头条位置播出了。之后收到许多听众来信,他们既赞扬了刘区长这种公仆精神,又高度评价记者的口头播报说新闻的好处。

应该说,让记者播报口头说新闻,对记者的业务素质、工作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记者要有在庞杂的新闻要素中快速把握精华,在纷纭的事物中快速抓住要害和重点的能力,还要能出口成章,语气顺畅,通俗易懂口语化,等等。

(注:录音报道《公仆的心意》详见第二编第三章第五节附例稿(29)的第3篇)

六、现场直播

与记者现场播报说新闻不同的是,现场直播则是真正的一次性传播到位,新闻传递省略了前期传输、编辑、录制、再传输发射抵达受众目标流程的所有中间环节,新闻传播只剩下记者一个元素。这种形式的传播新闻才真正实现零时效,新闻发生与传播同步进行。这使广播、电视、网络记者在体育比赛、大型会议和大型活动的报道中,具有了更大的优势。

通常情况下,凡遇到大型活动如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在俄罗斯举行最后投票等大型体育活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及各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大多都进行了现场直播,借助现场直播,在现场内外进行即时采访的记者,都可以手握移动电话,把看到的、听到的新闻事实,直接通过电波报道给广大听众。此时,省去了诸多传输环节,记者说什么,收音机里就传出什么,就连记者在现场的情绪、心情都能直接传达给听众。多年来,笔者身为驻地方的一线记者,却有幸多次参加直播报道,体味了现场直播的快乐、兴奋。1995年5月6号,趁在天津举行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之机,国际乒联在天津召开代表大会,瑞典人哈马隆德当选国际乒联主席,这条消息就是笔者借助中央台正在现场直播乒乓球比赛实况之机,直接用手机对空发射出去的现场直播新闻。此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的《全国联播》和转天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又都播出了这条消息。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为了纪念和欢庆这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从6月30日早上6点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开通了现场直播《百年长梦今宵圆》。为了充分反映全国人民庆贺香港回归的欢庆场面,中央台在天津、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十几个省市设立了直播网点。为搞好这次直播,笔者和同事们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首先找天津市欢庆香港回归活动总指挥部,了解6月30日晚至7月1日凌晨天津全市迎归和庆归的活动方案,然后确定在天津直播的3个分网点的位置,再就是选择新闻人物,届时好即时采访他们,等等。经过充分地准备,按照中央台大型直播特别节目《百年长梦今宵圆》的策划案,笔者与同事共进行了两个时段的直播,第一次是在6月30日晚22时15分至20分;第二次是在7月1日零点20分到25分。由于天津直播网点的直播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同步报道了天津市九百万海河儿女喜迎和欢庆香港回归的宏大场面和奔放欢乐的气氛,受到中央台领导的表扬。7月1日凌晨2时许,澳大利亚国际台编辑部一位负责人,经过几番周折,把电话打进中央台天津记者站,要求把天津直播点的直播内容录音,传送给该台,他们拟马上播出。值得欣慰的是中央台这场现场直播《百年长梦今宵圆》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特等奖。

附例稿(135)

现场直播:海河儿女欢庆香港回归〖1〗

(上篇)

(出东站大联欢现场锣鼓、号声5秒,压低混播)

各位听众,我是中央台记者金树华,现在我在天津各界庆祝香港回归活动现场向您报道。

回归之夜的天津,沽水流霞,群星灿烂,锣鼓喧天,歌声如潮。900万海河儿女沉浸在欢乐之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欢聚在广场、公园和街头,遥望祖国南天,欢庆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现场效果扬起2秒,与天塔长跑现场人声混接)

各位听众,声势浩大的天津市“迎回归庆团圆”百万职工跑向香港长跑赛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现在我们来到设在亚洲第二高塔——天津广播电视塔下的起跑点。这里彩灯闪烁,人声鼎沸,巍巍天塔,直刺夜空。

(出现场主持人宣布开始,发令枪声、喊声,然后压低混播)

随着市委秘书长罗远鹏一声令下,手持火炬的200名运动员,向前飞奔而去。转瞬之间,那明亮的火炬,与一串串路灯交相辉映,像流动的彩带在海河两岸舞动。

这项在3月23号拉开帷幕的活动,全市各条战线6万多个长跑小组在100天里跑完了天津到香港和香港到天津的路程。今晚,1997名火炬手将通过三站接力方式,把1997把长跑火炬传到终点——海河儿女欢庆香港回归大联欢主会场,完成象征香港回归祖国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搏。

各位听众,我是中央台记者刘志刚,我现在在海光寺第一接力点,站在我身边的这几位是刚刚跑完火炬接力第一段路程的火炬手。

(出录音)

记者:您好,请谈谈参加迎香港回归长跑的感想。

甲:我现在非常激动,这次活动包含了我们天津百万产业大军喜迎香港回归祖国的一片真情。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跨入二十一世纪。

乙:我能参加这项意义重大的活动心情格外激动,香港回归,是雪百年耻辱、扬我国威的一件大事,对我们鼓舞很大。

丙:天津香港一脉情,香港回归祖国举世瞩目,让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

(出第二接力点现场音响)

各位听众,我是记者金树华,这里是火炬长跑的第二个接力点,潮水般涌动的市民,聚集在广阔的南京路两旁,连八九十岁的老人、怀抱孩子的妇女也和年轻人一样挥动着彩旗,呼喊着为火炬手们加油助威,翘首盼望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国航天津分公司机长吕春生接过记者的话筒:

(出录音)

“我作为国航天津分公司天津直飞香港的首航机长,心情特别激动。从1993年3月27日我首航香港那天起,我就盼着香港早日回归祖国。我们每次去香港,都要办理英国驻华使馆的签证,心里不是个滋味。现在好了,我们再去香港用的是香港特区的护照。我们更要保证飞行安全,提供一流服务,为天津和香港的经济繁荣架起空中桥梁,使香港和天津这两颗明珠南北辉映,共创辉煌。”

(出现场一段音响,压混)

各位听众,我是记者刘志刚,我现在在主会场。1997名长跑运动员高举1997把火炬跑入了主会场,在那里组成闪光的“回归”两个大字。在万众雷鸣般的欢呼声中,天津市委书记高德占从运动员手里接过火种,健步走向主火炬。一团火光砰然而起。这熊熊燃烧的火炬,蕴寓着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灿烂辉煌;这熊熊燃烧的火炬,祝福着我们伟大祖国兴旺、发达、繁荣、富强!

(下篇)

(欢庆的现场音响,混播)

各位听众,我是记者郑凯,现在我和我台记者王嘉军,在“天津欢庆香港回归大联欢”现场向您报道。天津海河儿女欢庆香港回归祖国联欢活动,现在已经进入高潮,900万海河儿女热烈欢庆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看到,作为联欢大会会场的天津站广场上鲜花怒放,彩旗飘扬,欢声笑语,华灯齐放,会场一侧的海河如同火树银花的彩带,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

(现场背景音响,混播)

群众甲:我们太高兴了,多少年就盼着这一天。

群众乙:香港回归祖国,这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群众丙:这场面太感人了,我真正体会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它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

群众丁: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愈发怀念敬爱的小平同志,是他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国家繁荣富强,在国际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才有了今天的香港回归。

(现场音响热烈欢呼,混播)

人们无法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人们在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欢乐。这时我们看到,五颜六色的礼花腾空而起,数千群众抛出彩带。这时候全场沸腾了。夜空中,一团团盛开的礼花,仿佛是一张张笑脸,在欢庆香港回归、在祝福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这时我们看到欢庆的人群中打出巨型横幅“祖国万岁”。

啊,欢乐的人群中又打出了几幅标语。它们分别是“天津问候香港,你好!”、“海河香江一脉情”、“告诉小平,香港回家了”。

(出现场音响,混播)

在这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时刻,看着这激动人心的欢庆场面,参加两航起义的林振华老人思绪万千。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员工心向新中国,冲破国民党的层层封锁,驾着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一架降到北京,11架降到天津。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两航起义。回忆当时情景,林振华老人说:

“当时我们从香港起义驾机归来,是极端秘密的,而且冒着很大风险。从那时起,我们就盼着香港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太让人高兴了,太让人自豪了。”

(出庆祝大会现场实况音响混播)

擂起震天的锣鼓,驱散百年长恨的阴云。香港回归,天津900万海河儿女沉浸在欢庆之中,他们载歌载舞,尽情地表达自己喜悦、激动的心情。

现在在场地中央表演的是具有浓郁天津色彩的舞蹈《杨柳喜庆》。《杨柳喜庆》取材于风格独特的天津杨柳青年画造型,以喜庆娃娃和柳枝姑娘的生动形象,通过轻盈的舞步、简捷大方的舞姿,展示出甜美和谐的盛世风情和喜庆欢乐。

现在我们看到,天津市领导和参加庆祝大会的群众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纷纷走入会场,与正在表演的秧歌队一起扭起了秧歌。

尽快地舞吧,尽情地跳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庆这历史的时刻,共庆香港回归。

(现场欢庆音响,扬起,渐隐)

(本文(上篇)1997年6月30日22时15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场直播《百年长梦今宵圆》中播出,(下篇)1997年7月1日零点20分在《百年长梦今宵圆》播出,现场直播《百年长梦今宵圆》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特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