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维组合分类及其编码的意义

多维组合分类及其编码的意义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维组合分类及其编码的意义_传播学十年:阐释与建构五、多维组合分类及其编码的意义多维分类系统以及多维码设计,对于我国电视节目研究和实践具有多方面积极的意义。科学而准确的节目分类与编码,能够使人们较好地分析市场上各类不同节目的总体供求状况。最后,多维分类系统和编码方法的提出,对节目研究亦有促进作用。

五、多维组合分类及其编码的意义

多维分类系统以及多维码设计,对于我国电视节目研究和实践具有多方面积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节目的科学管理。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对于电视节目的管理还存在“过于原则化”的粗放式管理弊端,对于丰富多样的节目种类,缺乏细致有效的分类管理。其弊端既体现在节目的宏观调控乏力上,或者胡子眉毛一把抓,也体现在微观的节目库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应用上,后者是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和制作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节目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编码,不仅有助于有关部门对节目有针对性的、有区别性的管理和审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电视传播一线机构充分利用节目库资源,节目库是成品库和资料库,充分利用其资源,意味着大幅度地节省投资和时间,降低节目成本。亦会使管理更加快捷、灵便和到位。

其次,有利于节目市场的有序化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业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在大整合和集团化的背景下,开始新一轮战略重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动向之一,便是电视节目在“做而不说”中进行的“制播分离”改革。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愈益明显,除新闻节目之外的其他节目制作逐步走向市场,了解节目信息成为制播双方的任务之一。由于旧的分类方法,无法使人们清晰有效、一目了然地掌握节目情况,因此对节目进行更科学、更准确分类的要求也日趋迫切,多维系统和多维码的出现,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产物。

科学而准确的节目分类与编码,能够使人们较好地分析市场上各类不同节目的总体供求状况。在收视分析中,常常需要从节目类型层面上,总体上分析市场上哪类节目更受欢迎,从而评价某类节目的供求是否平衡,观众的收视集中点在哪些节目上(6),良好的节目分类会为这类分析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人们比较好地利用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有效地调节节目种类和数量,避免出现供过于求的浪费和供不应求的窘迫,防止“节目供应”与“消费需求”脱节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也为节目交易双方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一套合理、可行的节目交易基准,利用统一的体系使节目能够在不同的市场上顺利交流,有助于加速节目在流通领域的运转,推动节目市场的繁荣和有序化发展。

第三,有利于构建新颖的节目类型。随着电视业的发展,观众收视需求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节目内容和样式已经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与此相应,不少节目的生命周期也在逐步缩短。如何寻找节目类型空挡,不断构思和设计出能够吸引观众的新节目,令所有节目制作者和编导们大伤脑筋。传统的分类方式,由于基本采用单一维度标准,无法细捋和凸显节目的多种特征。相比之下,多维分类系统因为采用多种维度标准为节目划分类别,用编码顺次展示节目的各种特征,因而对于设计和构建新型节目更有帮助。例如,通过对既有的节目进行分类和编码,详细了解节目种类现状,发现和探索节目缺项,分析的结果可以成为构建新的、适应受众需求节目的重要依据。如此一来,节目创新有章可循,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探索未知的盲目性,减少成本,降低市场风险。

以节目类型化而言,在观众收视日益多元化、分众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节目需要强调个性化和类型化。所谓“类型”,实际上是指一套制作节目的观念、内容、形式、技巧、表达方式乃至观众定位,是一个融合体,可以相应地用各种维度来界定,也可以相应地用各种维度来拼装和打造。类型被打造出来,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规范性。(7)多维分类系统既能够为科学、有效地界定各种类型节目提供“物质”基础,也可以为更新颖的类型节目的出生创造条件。

第四,可为节目编排提供依据。综合性频道讲求各种节目的有机编排,专业化频道由于节目内容相对集中,因而注意适当区隔和合理地编排节目,亦成为一大问题。对节目各个不同维度的细致区分,掌握各类节目的情况,可以为节目编排提供重要参考。

第五,有利于制定行业标准。同一些具有规范行业标准的市场相比,电视节目市场的行业标准亟待确立和规范。电视节目具有文化经济产品双重属性,建立一个合理成熟的电视节目市场规则,制定合理的行业标准势在必行。而一套完整、科学的节目分类系统,对于确立行业标准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多维分类系统和编码方法的提出,对节目研究亦有促进作用。一方面,科学的节目分类有助于廓清节目的多种特性,充分明确研究对象。而建立在统一分类标准基础之上的电视节目研究,能够方便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便于研究成果的传承和共享,降低沟通的成本,节省研究投入;另一方面,多维分类系统及其编码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应用方式,客观上亦会起到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对节目分类研究的关注,这或许是多维系统对节目研究的另一种贡献。

【注释】

(1)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中国电视受众研究》数据计算。

(2)叶家铮等:《“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调研报告》,2001年7月。

(3)陈崇山、孙五三主编:《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130页。

(4)Aylesworth, Thomas G.,1996.Television in America:a Pictorial History, River Falls Public Library.

(5)蒲建平:《关于中国影视视听节目科学管理的探索及建议》,http://chinatv-net.com,2001.6.5。

(6)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7)刘燕南:《收视率分析再探》,“WTO框架下我国电视传媒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讲话稿(长江·三峡),2001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