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可能影响沟通进程的信号

关注可能影响沟通进程的信号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他人非语言信息的观察,我们可以及早发现有碍沟通进展的问题,例如理解不够、缺乏达成共识的欲望或者可能产生冲突的苗头。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促使目标实现的有利因素,例如表示友好、赞同、支持以及合作的信号。你认为李明该怎么做才能更明确地传递信息?

通过对他人非语言信息的观察,我们可以及早发现有碍沟通进展的问题,例如理解不够、缺乏达成共识的欲望或者可能产生冲突的苗头。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促使目标实现的有利因素,例如表示友好、赞同、支持以及合作的信号。根据所获信息方向的不同,我们应该对自身的言行予以调整,对有利的信息给予回应和加强,对不利因素则应尽力去补救和挽回。在《沟通的技巧》和《面对面交流秘诀》中,克里斯以及彼得等研究沟通技巧的专家提出下列这些身体语言值得关注:

有限的目光接触,或者不用正眼看你;

双手合拢,披上外衣,系上扣子;

快速点头;

捂着鼻子或者嘴巴;

堵上或者摩擦耳朵;

双臂或者双腿交叉;

握紧拳头;

从你身边移开一些距离,通常会朝着门的方向;

烦躁,比如快速地用铅笔或者用脚底板打拍子;

脸上的肌肉越绷越紧;

来回踱步。

上述信号无论是单独出现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出现,都在向我们发出警示:对方可能产生了某种防备、不信任或者是排斥的心理。此时,我们就应检查自己的沟通方式有何不妥,是哪些言行导致对方发出了消极信号,并且迅速找到恰当的角度予以解释,帮助他人重新理解自己的观点,尽力使沟通顺畅地进行下去。

1.人们喜欢你的信号

微笑;

模仿你的姿态、行为和手势

良好的目光接触;

身体向你靠近;

开放式的身体姿态而不是双臂交叉;

直接面对你,表情自然放松。

2.他人对你的观点有兴趣的信号

思索式的点头;

身体前倾,想靠近你;

睁大眼睛,兴趣越浓,瞳孔越大;

放松的姿势;

张开双手,解开外衣扣子;

抚摸下巴或者把头偏向一侧;

神情似乎很挑剔,但实际上却在非常认真地思考你所提供的信息;

充分理解的附和声;

处理你正要呈送的文件或材料;

他人发出的上述信号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们的成功。因此,当发现这些受欢迎的信号尤其是在它们成串出现以后,我们应及时把握这种有利时机,以适度的言行维护良好的交流氛围,或者趁热打铁,加快共识的形成。

总之,深入而准确地读解他人的非语言信息,有助于我们减少和避免沟通中的失误,促进我们与他人交流渠道的畅通。同时,对他人身体语言的体察也会反映到我们自身所传递的信息当中,形成对他人所发信息的有效回应,所有这些必将改善并且提升沟通的质量。

在你的实习中,虽然你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但是他人并不十分信任你。你需要向他人传达更多信息,说明你值得信任。试问:你可以使用怎样的非语言信息说明你的能力呢?怎样整合这些信息并运用到交流中去呢?

(场景:星期五下午4:30时;××公司经理办公室)

经理助理李明正在起草公司上半年的营销业绩报告。这时公司销售部副经理王越带着公司销售统计材料走进来。“这是经理要的材料,公司上半年的销售统计资料全在这里。”王越边说边把手里的材料递给李明。“谢谢,我正等着这份材料呢。”李明拿到材料后仔细地翻阅着。

“老李,最近忙吗?”王越点起一支烟,问道。“忙,忙得团团转!现在正忙着起草这份报告,今晚大概又要开夜车了。”李明指着桌上的文稿回答道。“老李,我说你呀应该学学太极拳。”王越从口中吐出一个烟圈说道,“人过四十,应该多多注意身体。”

李明闻到一股烟味,心里想:“老王大概要等这支烟抽完了才离开,可我还得赶紧写这篇报告。”

“最近,我从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说无绳跳动能治颈椎病。像我们这些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多数都患有颈椎病。你知道什么是‘无绳跳动’吗?”王越自问自答地往下说:“其实很简单……”

李明心里有些烦,可是碍于情面不便逐客,他瞥了一眼墙壁上的挂钟,已经5:00时了。李明把座椅往身后挪了一下,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说:“累死我了。”李明开始动手整理桌上的文稿。“‘无绳跳动’与‘有绳跳动’十分相似……”王越抽着烟,继续着自己的话题……

(1)李明用哪些非语言行为暗示了自己的繁忙或不耐烦?

(2)如果你是王越,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3)你认为李明该怎么做才能更明确地传递信息?

————————————————————

(1) 李杰群:《非语言交际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2) Burgoon & Hoobler,Analysis of Difference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Modern Literature 2002(4).

(3)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85页。

(4) Samovar A.L.,E.R.Porterand,A.L.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 Riggio & Feldman,Applica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ntes Publishers,2005(6),p64.

(6) Erving Goffman,Relations in Public,Harper & Row,1972,p84.

(7) Riggio & Feldman,Applica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2005(6),p14.

(8) Knapp & Hall,Non-Verbal Messages,Pat Press 2006,p29.

(9) 张先亮:《交际文化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10) Dominic A.Infante,Andrew S.Rancer,Deama F.Womack,Building Communication Theory,second edition,waveland Press,p511—512.

(11) 史蒂芬·W.小约翰:《人类传播理论》(第9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 罗心涤:《旧警车出租保平安》,《法苑》2001年第8期。

(13) 雷蒙德·罗斯,《演说的魅力——技巧与原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版。

(14) 边一民:《公共关系案例评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1页。

(15) 孙卉:《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非语言传播手段》,《新闻界》,2007年第6期。

(16) 拉里·A·萨姆瓦:《跨文化传统》,陈南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50页。

(17) 刘书慧:《身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同与异》,《海外英语》,2012年第1期,第245页。

(18) 杨丹:《人际关系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页。

(19) 约翰·波伊:《事实胜于雄辩》,《成功营销》2007年第6期。

(20) 德斯蒙德·莫里斯:《肢体语言——人体动作与姿势面面观》,文汇出版社2012年版,第107页。

(21) 乔·纳瓦罗:《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45页。

(22) 武中:《脚语——独特的心理泄漏》,《人人健康》1997第5期,第16页。

(23) 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24) 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页。

(25) 张先亮:《交际文化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88页。

(26) 李杰群:《非语言交际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页。

(27) 军事科学院外军部编译:《2000新闻发布会——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回忆录》,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128—130页。 

(28) Frith & Gleeson,Shopping for Clothes:Body satisfaction,Appearance Investment,and Functions of Clothing among Female Shoppers,School of Psychology.2009(2),p4.

(29) 约瑟夫·A.德维托:《人际传播教程》(第12版),余瑞祥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页。

(30) Morand,Clothing Manners,Psychology Today,March/April 1995,p16.

(31) New York Times,February 7,1995,p.B1.

(32) New York Times,February 7,1995,p.B1.

(33)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34) 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35) Richmond,Virginia P,McCroskey,Communication,Pearson Custom Publishing,1997.

(36) Hasegawa & Gudykunst,Communication with Strangers-An Approach to Inter cultural Communication,McGraw Hiu Inc.,2010.

(37) Severin & Tankard,Jr.Communication Theory:Origins,Methods and Use in the Man Media[M],China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ess,2001.

(38) 理查德·韦斯特:《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9) Bowen F.Blackmon,Spirals of Silence:The Dynamic Effects of Diversity on Organizational Voi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3,4(6).

(40) 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页。

(41) Enrich & Wilson,Psychology & Tendency[M],University of Harvard Press 1985,p21.

(42) 约瑟夫·A.德维托:《人际传播教程》(第12版),余瑞祥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9页。

(43) 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

(44) 保罗·艾克曼:《人脸的情绪:研究指引与研究发现之整合》,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8页。

(45) 马丽编:《沟通的艺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20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