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的结构

语言的结构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际传播离不开语言交流,而语言交流离不开组词造句。词汇是语言符号的单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用以组成句子从而进入交际领域的语言成分,因而也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法就是各种音义结合体的结构规律。从人际传播的角度来看,传播者按照一种语言的特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话语,受传者按照同一语法规则来接受、理解话语,这样传播才能正常进行。

人际传播离不开语言交流,而语言交流离不开组词造句。在语言交流中,无论是口头形式交流,还是书面形式交流,无论是一段对话,还是一篇文章,都不是互不相干的词组或句子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些有意义相关的词组或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的连续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在人际传播中,应当根据不同的交流场合和方式从整体上考虑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篇章等语言结构层次在传播中的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语音是语言构成的三要素之一,是人际传播中语言交流的物质外壳,语言的词汇、语法及其语义都要以语音为物质载体。语言传播就是由说话者发出语音,听话者接受语音并将其所承载的意义还原理解的过程。语音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各语言的语音成分及其结构方式都不同,由此表现出各语言的外在差异,形成各自的特点。

在传播的言语链中,语言以音波形式进行传输,属物理学层面;语音的发送和接受,作用于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属生理学层面;而编码和解码属于心理学和社会学层面。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又由人的听觉器官去感知,因而语音具有生理属性。语音是一种声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也是由物体振动而发出声波,通过听觉器官感知而形成声音形象。声波及其产生、传播都是物理现象,因而声音又具有物理属性。语音具有一定的意义,作为意义的载体而起交际作用,这就决定了声音还具有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传播学关注的重点。

语言具有韵律特征,语言的韵律特征包括:声调、轻重音、长短音和语调。它们造成了语音的抑扬顿挫,在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用不同的声调、轻重音、长短音和语调,能表达不同的感情和意思。例如,“我会画老虎”这句话中的重音不同,句子强调的意思也不相同。“你好!”用平常语速说出,表示问候,带有尊敬的色彩;用快速说出,则往往是应付。在人际传播中,掌握语言的韵律特征,对于有效的表达和理解都有很好的作用。

词汇是语言符号的单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用以组成句子从而进入交际领域的语言成分,因而也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

词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词的总汇,二是固定结构的总汇。词的总汇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是表示客观现实中基本事物和基本概念的词。例如“太阳”、“月亮”、“星星”、“手”、“脚”、“桌子”、“板凳”、“父亲”、“母亲”、“学习”、“工作”等等,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凡是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就是基本事物,反映这些基本事物的概念就是基本概念,表示着基本事物和基本概念的词就是基本词,基本词的总汇就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具有普遍性、稳固性和能产性。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那些词的总汇是一般词汇,如“邂逅”、“车床”、“宰相”、“芭蕾舞”等。一般词汇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反映社会的变化最为敏感。它主要包括:固有词、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社会方言词等。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交际的需要可以相互转化。

语言里除了词的总汇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固定结构的总汇。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也叫熟语。熟语在结构和意义上都是定型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和词一样同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专有名词、谚语、歇后语等。汉语中的熟语非常丰富,如“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熟能生巧”、“乐极生悲”、“开夜车”、“走后门”、“元旦”、“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等,都属于具有确定的结构和意义的熟语。

语法是语言构成的三要素之一,是语言中词、词组、句子的组织规律。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法就是各种音义结合体的结构规律。按照语法规律,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共有四级:词素、词、词组和句子。词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本身没有组合的问题;词由词素构成,参与组织更大的单位词组或句子,在组织过程中还会发生形式的变化;词组主要是在词与词组合为句子的过程中形成的,与句子的组织规律基本一致。所以,语法规则的中心内容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与句子的组织规则。

语法在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一堆砖瓦随意堆放并不能构成高楼大厦,而必须要有一定的排列组合才可能建成各种建筑,同样,只有在语法规则的支配下,语言符号的基本单位——词语才能组织成合乎语言习惯的句子,来正确的表达各种意思。从人际传播的角度来看,传播者按照一种语言的特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话语,受传者按照同一语法规则来接受、理解话语,这样传播才能正常进行。如果有一方违反了规则,就会影响传播的进行。传播者语法有误,则受传者无法按照正常的规则理解话语;受传者不按正常规则理解,也不能正确的接受话语的信息。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没有它们,人们就无法用语言来正确表达,因此,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仅有语音、词汇和语法还是不够的。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各种形式都有自己特有的表达效果。语言表达不仅要清楚明白,还应当做到鲜明精练、生动形象,让别人听了看了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不同的语境、场合和表达内容,可以选择恰当的语言方法和手段,以便加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获得最佳的交流效果,这就是修辞的作用。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密切相关,是对语言三个要素的综合运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重复、叠韵、双关、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设问等。不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能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传递不同的意义,使语言更加生动。例如,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时,适当引用一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以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是一些意义相关的词组和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的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由语言符号(词汇)和语言规则(语法)所构成的抽象系统。语言的有机组合就构成了篇章。篇章通常具有结构上的粘连性,意义上的连贯性,表达上的逻辑性,在交际中具有语义的整体性。因此,在人际传播活动中,要用篇章的整体思维来考虑语言的组织结构,使语言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在人际传播活动中,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总是首先立足于整体,确定篇章的主题和需要表达的内容,其次考虑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分几个语段,怎样开头结尾,中间怎样过渡,前后照应,然后逐字、逐句、逐段进行语言组合。篇章在结构上通常由导言、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导言是篇章的开头部分,形式不一,可以是一句名人名言、一个历史故事、戏剧性事件或个人经历的事情;长短也不一,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段落或一个章节。导言规定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好的导言不仅能使传播者紧扣篇章主题,结构严谨,而且还能使受传者紧随传播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篇章的中心思想。正文是篇章的主体,传播者通过对比、对照、引证、分类、推论、列举等逻辑分析方法,以及叙述、描写、说明、论述等语体手段对篇章的主题加以论证。结束语是篇章的收尾部分,好的结束语可以使篇章结构严谨,首尾兼顾,高度概括篇章的中心思想。正如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大法有四:一曰章法,二曰股法,三曰句法,四曰字法。四法明,而文始有规矩矣。四法中,章法最重,股法次之,句法、字法又次之。”(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