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生产的目标—计划—行动理论

信息生产的目标—计划—行动理论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迪拉德认为计划的因素包括:所属等级,意即计划的宏观—微观层次,如战略计划、战术计划等;复杂程度,即计划中所包含的阶段数量与未知因素的多少;完整性,即所包含的内容是否是充实无缺漏的。迪拉德以图3-11中的模型综合概括了这一理论的框架。图3-11 信息生产的目标—计划—行动理论资料来源 莱斯利·A.巴克斯特、唐·O.布雷思韦特:《人际传播:多元视角之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93页。

我们在对“社会模仿”理论、“群体思维”理论、归因理论等论述中指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解释并非完全理性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际传播行为是完全零散的、漫无目标的行为。而信息生产的目标—计划—行动理论恰恰是要来论证:人们对于人际传播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对自己要做什么是有想法的。这一理论具有科学传统,它跟科学一样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大多遵循一定的模式、规律,而且是客观的,人际交往的过程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是真实的、客观的。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信息生产分为三个首尾相连的阶段:第一阶段是“目标”,即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传播所达成的目的;第二阶段是“计划”,即对这一目的的具体表述;第三阶段是“行动”,即相关的实施行为。安德森等学者认为,最常见的传播目标包括:寻求帮助、给出建议、改变认知与态度、改变双方关系、获得许可等等。迪拉德认为计划的因素包括:所属等级,意即计划的宏观—微观层次,如战略计划、战术计划等;复杂程度,即计划中所包含的阶段数量与未知因素的多少;完整性,即所包含的内容是否是充实无缺漏的。

通过迪拉德等人的研究,发现有四个因素对理解计划十分关键:一是“明确度”(explicitness),指的是信息传达的明确程度;二是“支配力”(dominance),指的是传者相对于受着所拥有的权力;三是“争论性”(argument),指的是信息内在逻辑的合理性;四是“结果控制”(control over outcomes),指的是传播者对信息内在理由的控制力。

迪拉德以图3-11中的模型综合概括了这一理论的框架。

图3-11 信息生产的目标—计划—行动理论

资料来源 莱斯利·A.巴克斯特、唐·O.布雷思韦特:《人际传播:多元视角之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9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