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容分析的特点

内容分析的特点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内容分析的特点内容分析在早期即被重视,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肯定。对内容分析的诠释却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内容分析也不是惟一的传播学研究方法,更不能作为推断传播效果的惟一资料。内容分析的结论(结果)也常常受研究人员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和操作定义的限制,因为不同的研究人员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研究分类方法,提出不同的操作定义。

第三节 内容分析的特点

内容分析在早期即被重视,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肯定。对内容分析的诠释却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学者瓦利泽(Walizer)和威纳尔(Wienir)认为,内容分析是检视资料内容的系统性程序;克雷潘道夫(Krippendorf)认为内容分析是具有可重复性及效果探寻的技术;克林格(Kerlinger)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系统、客观、定量的研究分析方法,目的在于测量传播中某些可测得的变量。不管有几种定义,但其最基本的概念是大致相同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分析方法是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完全是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研究者按设计好的程序进行研究,研究人员的主观态度和偏好,不太容易影响分析研究的结论(结果),就是不同的研究者用同样的研究方法研究同样的内容,研究的结果应当是相同的。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内容分析对变量分类的操作性定义和规则应该十分明确而且是全面的,不同的研究者或相同的研究者重复这个过程都应该得到相同的结论。但也不能认为内容分析是纯客观的研究,因为现有的文献资料是否客观是不能预测的,研究人员在课题设计,特别是分析单位数量、分类办法、语义定义等方面也会有十分主观的选择和诠释。

2.内容分析是数量化的分析

所谓数量化的分析是对分析的内容(信息)进行准确的数量描述,排除了许多的主观判断,使研究结果有可靠的信度(准确性)。例如“某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所播放的电视剧40%有三个以上暴力行为镜头”就比“大多数电视剧中有暴力行为镜头”更精确。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提供了许多描述性数字,使人们看到的是用数字描述的分析对象,而不是研究人员的主观判断,有助于自己去向受众或社会解释和分析检验对象。

3.内容分析是系统的分析

内容分析采取科学的抽样方法,按特定的程序抽取,每个单位都有接受分析的机会;分析的内容是按明确的课题设计和一致的规则来确定;分析过程是用系统的、相同的方法处理;资料的统计是按预先设计的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的。

4.内容分析方法是比较经济的分析方法

由于内容分析是以现有文献资料为检验对象,工作量相对较小,且大部分工作在室内进行,减少了经费开支。在中国,公费订阅的媒介数量很多,研究者可以花很少的钱或不花钱使用。这无论对于商业研究还是学术研究,都是比较有利的,是可以普遍开展的研究方法。

当然,内容分析也不是惟一的传播学研究方法,更不能作为推断传播效果的惟一资料。内容分析的结论(结果)也常常受研究人员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和操作定义的限制,因为不同的研究人员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研究分类方法,提出不同的操作定义。例如,要研究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伦理问题,研究人员对语义的区别可能会有相当的不同。有的研究人员把未经法院判决的犯罪嫌疑人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来对待;有些媒介则主观性判断,把“罪大恶极”、“贪污犯”、“严惩”等词语视为违反职业伦理;有些研究人员则会忽视这类内容。因此,分类方法和操作定义常常会影响到内容分析的结果。再如,要研究国家领导人在媒介中的形象,在中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中国的传播媒介中,很少报道国家领导人的工作花絮、生活甚至家庭生活,有的只是外事和国务活动的报道,很难真实反映出国家领导人的个性特点和工作作风乃至生活等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