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近代史

日本近代史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近代史_中日双语辅导教程 基础篇 文科综合科目 1. 日本的开放▲佩里登陆横滨的图日本于1603年成立江户幕府,逐渐开始实行锁国政策,除了与中国和荷兰的些许交流之外,终止了与其他所有国家的来往。进口英国的廉价机制纺织产品后,日本国产商品逐渐滞销。对此政府采取了货币改铸措施,然而此举导致物价的进一步混乱。由此,日本在南北两地的领土在国际上获得了确认。1878年,政府内最具实力的大久保利通内务卿遭暗杀,

1. 日本的开放

▲佩里登陆横滨的图

日本于1603年成立江户幕府,逐渐开始实行锁国政策,除了与中国和荷兰的些许交流之外,终止了与其他所有国家的来往。在工业革命上取得成功的英国和法国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开始对中国和东南亚的贸易活动。为了与之抗衡,美国试图在日本扩张势力。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抵达浦贺(东京湾)。江户幕府受制于美国的强大军事力量,于次年的1854年缔结《日本亲善条约》,除了开放两个港口以外,还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1858年,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不平等条约),追加开放五个港口,日本从此丧失关税自主权,并承认美国在日本的治外法权。此后,日本与荷兰、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列强各国签订了相同内容的条约(安政五国条约),江户时代的闭关锁国政策就此落下帷幕。

2. 开放后的混乱

开放政策给日本的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进口英国的廉价机制纺织产品后,日本国产商品逐渐滞销。另一方面,日本的生丝和茶叶等被大量出口到欧美,导致国内供应不足。另外,国内的黄金价格远低于欧美,使得黄金迅速流出。对此政府采取了货币改铸措施,然而此举导致物价的进一步混乱。百姓对这种贸易的反感高涨,这也是是此后“尊王攘夷运动”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的交换比例:金1=银5 外国的交换比例:金1=银15 在外国将1克的黄金与15克的银交换,再将其在日本换成金,则有三倍的收益。由此反复,则日本的黄金大量流出至外国。

★尊王攘夷:推崇皇室的尊王思想和排斥外国人的攘夷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德川庆喜的大政奉还

1860年,镇压了条约反对派(安政大狱)的大老井伊直弼遭浪人暗杀(樱田门事变),以此为契机,幕府丧失了权威。1862年,萨摩藩发生英国人被杀事件(生麦事件),作为报复,英国于次年炮击萨摩,发起萨英战争。另外,长州藩炮击美国和法国的船支(四国舰队下关炮击事件),遭到四国联合舰队强烈反击。两次对战日本很快败阵,使得这两个进行了攘夷运动的藩阀深感与外国之间实力的差距,并意识到要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打倒保守派的幕府。1866年,萨摩藩和长州藩缔结军事同盟(萨长联盟),倒幕运动开始。当时的将军德川庆喜见大势已去,便实行大政奉还(1867),发出王政复辟的号令,废除幕府政府,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成立(1868)。各地方的幕府支持派随即发起戊辰战争,抗击明治新政府(戊辰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日本迈出了走向西方化近代国家的步伐。

▲大久保利通

1. 明治政府主导的革命

以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为中心的新政府为了与列强进行对抗,积极接受西欧文明,谋求近代化和富国强兵,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快速的改革,为鼓励产业发展和产业合作,致力于工厂的发展明治维新。由于西洋列强的扩张和日本国力的迅速发展,过去以清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关系(册封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 明治初期的对外关系

外交问题上,幕府时代遗留下来的不平等条约的修正成为一大课题。1871年,以岩仓具视为代表的使节团(岩仓使节团)被派遣至美国和欧洲,首先和美国进行了交涉但不成功,并在详细观察了欧洲近代国家的政治和产业发展状况后回国。

POINT

具体政策:

奉还版籍:各藩主将人民与领土的支配权归还朝廷

废藩置县:废除藩制,在全国设立府和县,确立中央集权制

四民平等:废除等级制度,承认职业的自由和居住的自由。另一方面,皇族、华族、土族等贵族制度也得到确立

文明开化:促进服装、建筑、饮食习惯的欧美化。引进阳历、星期制和公众假日等。福泽谕吉著《劝学书》,强调人人平等、个人自由和学问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公布学制,致力于普及小学教育。并于1877年设立高等教育机构——东京大学

富国强兵:确立征兵制度,意图修改不平等条约

殖产兴业:为了消解贸易赤字,建设国营模范工厂(富冈纺纱厂)。此外引进近代产业技术,为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做准备

经济改革:引进货币制度,进行地租改革,改“缴米纳税”为“缴钱纳税”。另外,还确立了邮政制度

扩张领土:通过琉球处分,将冲绳纳入日本领土,同时吞并阿伊努人的领土——虾夷地,改称北海道,组织屯田兵对北海道进行了开发。签订《桦太千岛交换条约》等协议,对国界进行重新划分

针对邻近的各国,日本首先于1871年向清朝派遣使节,签署了《日清友好条例》,相互开放港口并就承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达成了一致。

琉球王国自江户时代以来所属关系就很复杂(同时向清朝和萨摩藩进贡的双重朝贡状态),日本政府采取默认琉球王国为日本领土的方针,在1872年设琉球藩为政府直属,任命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1879年,日本政府强行施行了废除琉球藩和琉球王国,设立冲绳县的措施(琉球处分)

新政府在建立初期就对韩国提出了建交的要求,当时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朝鲜不满日本的交涉态度,因此并未正式回应日本的交涉。1873年,西乡隆盛、板垣退助等提出“征韩论”(主张对朝鲜出兵),但遭到回国而来的大久保通等的强烈反对而失败。此后,日本以1875年的“江华岛事件”为由,迫使朝鲜于1876年签署《日朝友好条例》,朝鲜由此开放。

另外,在桦太(库页岛)的归属问题上,日本由于忙于北海道的开发,1875年与俄罗斯签署了《桦太千岛交换条约》,将在桦太的一切权利转让给俄罗斯,以此交换千岛的所有权。并且,将所属不明确的小笠原群岛划为日本领土,1876年,将其归于内务省的管辖内。由此,日本在南北两地的领土在国际上获得了确认。

3. 自由民权运动

1874年,板垣退助等提出设立民撰议院的建白书,要求设立国会,以此为契机的自由民权论急速高涨。1880年,国会期成同盟成立,但其运动方针迟迟无法确定,翌年,在决定带着各自的宪法草案再次会晤后散会。散会后,一部分的参加者另行集会,决定成立自由主义政党。同年10月,以这个集团的中心——板垣退助为总理(党首)的自由党(日本最早的近代政党)成立。

▲板垣遭难事件:自由党总理板垣退助结束在岐阜的演说后,遭到刺客袭击而负伤。

1878年,政府内最具实力的大久保利通内务卿遭暗杀,在缺乏强有力的指导者的情况下,大隈重信主张早期引进英国式议院内阁制度、与右大臣岩仓具视以及伊藤博文等的意见形成了强烈的对立。与此同时,明治十四年发生政变,以伊藤博文为中心的萨长藩阀掌握了政权,开始向建立君主权较为强势的君主立宪制做准备。政府确定了制定钦定宪法[1]的基本方针,直接提出设立国会,并于1890年公开承诺开设国会。1882年,伊藤博文等被派往欧洲进行宪法调查。伊藤学习了德国的宪法理论,次年回国后推进了宪法的制定和国会开设的准备。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发布。1890年,成立了以板垣退助为中心的立宪自由党,与1882年大隈重信组建的立宪改进党并列两大政党。在日本的第一次众议院选举中,纳税额15日元以上且满25周岁的成年男子获得选举权,该选举权拥有者占总人口的1%。

1. 不平等条约的修订

1886年由于诺曼顿二号事件(诺曼顿二号船失事后,英国船长对日本乘客不施行主动救助,使得船上25名日本乘客全部遇难,然而该船长却在英国领事裁判中被判无罪)使得国民对不平等条约的不满日益高涨,以此为背景条约修改交涉开始展开。1894年,对俄罗斯在亚洲的贸易发展抱有不安的英国,与日本签署《日英通商航海条约》,成功废除领事裁判权,迈出对等外交的第一步。1911年,在外相小村寿太郎的努力下,和美国缔结《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实现了国内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税主权的恢复。同年,和欧美各国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大部分都得到了修改。条约修正的背后,也存在着对极端欧化主义(1883年开馆,并成为重要社交场所的“鹿鸣馆”为代表)的反感。此外,除了令当时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能力增强(制定宪法、完善法律、发展工业)之外,对这一时期日本的外交(甲午战争及日俄战争的胜利。俄国与英国的对立使得英国和日本密切联系,随后形成日英同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2.甲午战争

1894年,朝鲜发生了以东学[2]信徒为中心、要求减税和排日的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的要求出兵朝鲜的同时,根据《天津条约》(1885年清政府与日本在天津就朝鲜问题签订的条约)向日本告知此事,日本因此派兵对抗。日清两国围绕朝鲜的内政改革问题进一步对立,同年8月,日本向清政府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清战争)。战争以日本的胜利告终,1895年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并议和。其内容包括:

①清政府承认朝鲜的独立地位,放弃宗主权

②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③支付2亿两银子的赔偿金

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港口

然而,为了警惕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俄罗斯与法国、德国联手,发起了三国干涉,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3. 日俄战争

1902年日英同盟形成后,俄罗斯便与英日两国就中国大陆的权益问题形成了对立。日本与俄罗斯的交涉于1904年首次破裂,同年2月,两国相互宣战,日俄战争开始。美英两国反对俄罗斯占领满洲,于是给予日本经济上的支持,战局朝着对日本有利的方向发展。然而,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俄罗斯也因血腥星期日等革命运动而困难重重。在美国总统的调解下,1905年9月,日本代表小村寿太郎和俄罗斯代表维特于朴茨茅斯签订了讲和条约(朴茨茅斯条约)。其结果,俄罗斯方面:

①全面承认日本对韩国的指导、监督权

②将从清政府获得的旅顺、大连的租借权,长春以南的铁路及其所属权利转让给日本

③割让北纬50度以南的萨哈林(桦太)及其附属群岛

④承认日本在沿海州和堪察加的渔业权

国民承受着人力的损失与高额税款的压力支持战争,然而不包含任何赔偿金的讲和条约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在讲和条约签署之日召开的反对讲和国民大会发展为暴动(日比谷纵火事件)

4. 日俄战争后的日韩关系

日俄战争后的日本努力确保战争中俘获的大陆扩张的据点。1905年,与美国非正式缔结《桂太郞·塔夫脱密约》,与英国修订《日英同盟协定》(第2次),使两国承认了日本对韩国的保护国化。在此背景下,日本于同年第二次签订《日韩协定》,夺取了韩国的外交权,在汉城(现首尔)设立统辖韩国外交的总监府,并任命伊藤博文为第一任总监。

对此,韩国皇帝高宗派密使出席了1907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二次多国和平会议,进行抗议,却遭到了各国的无视(海牙密使事件)。日本以此次事件为要挟,逼迫高宗退位,并第三次缔结日韩协约,进一步干涉韩国内政,解散了韩国军队。针对对抗殖民地化而零星爆发的义兵运动,1909年日本政府增派军队进行了镇压,然而这招致了伊藤博文遭暗杀。日本政府进行了派遣常驻宪兵队等的准备,于1910年强行要求韩国签署《日韩合并条约》,将韩国殖民地化(日韩合并)。并且作为统治机构,设立朝鲜总督府。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满洲、朝鲜半岛的控制权的问题。

大正民主是日本20世纪10年代到20年代(约为大正年间)发生的,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运动的总称。1912年,大正天皇即位,军人出身的桂太郎推翻以立宪政友会为执政党的内阁,成为首相(政党内阁的危机)。然而,这个非民主政权在反对党挑起的第一次护宪运动[3]中被打倒。桂太郎企图从过去的元老政治中脱身,继续维持内阁,政友会和国民党向议会提出内阁不信任案,支持民众包围了议会,迫使内阁上台不过50天就下台了(大正政变)。以此为契机,民众运动日渐高涨,对政治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16年,吉野作造提倡民本主义[4]等,要求政治民主化的民众的呼声越来越高。

1918年,根据对西伯利亚出兵的预测,大米的投机性买断猖獗,导致米价急升,都市民众、贫农,及被歧视的民众等,为谋求米的低价,反对买断,袭击了米商、富商、地主、精米公司等,并与警察发生冲突,导致了巨大的骚乱(米骚动)

1924年,清浦圭吾首相作为与政党保持距离的人物,从贵族院中选出了所有阁僚。对此,宪政会、立宪政友会、革新俱乐部三党(护宪三派)发起“宪政拥护运动”(第二次护宪运动)。结果以护宪三派的压倒性胜利告终。

取而代之上台的加藤高明首相是依据大日本帝国宪法,唯一一位由选举产生的首相。他应1919年到1920年间男性强烈呼吁拥有普通选举权的要求,于1925年通过了《普通选举法。至此,年满25岁以上的男性获得了众议院议员的选举权,有选举权的人一举增加到四倍(总人口比例的20%)。另一方面,为防止日苏建交后共产主义思想的波及,通过了治安维持法。(处罚参加共产主义组织的人员的法律)

1932年,五一五事件(海军青年军官们杀害内阁总理大臣犬养毅)导致内阁崩溃,政党政治走向终结,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都未能重生。由于犬养反对向满洲地区进军,他成了急于在大陆扩张的帝国陆军一派和新兴财阀的阻碍,他对日本海外版图扩大的反对被认为是其被暗杀的原因。

1. 第一次工业革命(甲午战争前后)

甲午战争后,日本的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中心发展了起来。特别是20世纪初,日本的生丝产量居世界第一,以纺织业为中心开展了贸易活动。

2. 第二次工业革命(日俄战争前后)

日本政府将一部分在甲午战争中获得的赔偿金用于重工业的发展,并在1901年设立了国营八幡制铁所。日俄战争前后,开始了重化学工业部门的工业革命。此后,民间企业的重工业一点点地发展,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兵器制造贡献了力量。工业革命进程中,形成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财阀。

3. 社会问题的产生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达,造成了很多公害问题。例如,1891年315-01木县发生了足尾铜山矿毒事件,历经15年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会议员田中正造采取直接向天皇进言等方法竭尽全力解决此类问题。

[链接答案]

阅读以下文章,并回答(1)、(2)的问题。

A为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近代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从1882年起于欧洲进行了宪法调查,并于1885年被任命为首任B。1890年,他成立了立宪政友会,并作为其总领导人组建了政党内阁,在明治宪法下为政党政治开辟了道路。

(1)请从以下①~④中选出符合上述文章中A的人名。

①伊藤博文
②大隈重信
③福泽谕吉
④山县有朋

(2)请从以下①~④中选出符合上述文章中B的职务名称。

①日本银行总裁
②众议院议长
③大审院长
④内阁总理大臣

(2009年 第2次 日本留学考试)

[1]与根据民意制定的民定宪法相对,钦定宪法为天皇制定的宪法。

[2]为了对抗基督教(西学)的扩大,由崔济愚发起的思想运动。

[3]以立宪政友会尾崎行雄和立宪国民党的犬养杀为首的在野党势力,连同民众提出“打破阀族,拥护宪政”等口号,以此来反对陆军出身的长州阀桂太郎的非民主藩阀政治。

[4]民本主义主张在规定了天皇主权的明治宪法中加入民主主义的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