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素养

论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素养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伴随着中国调查性新闻报道的标志性栏目《新闻调查》的出现,记者型主持人应运而生。也就是说,无论在调查现场还是在演播室,由记者型主持人出面对整个节目进行必要的串联和适当的议论,于是其又具有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和职能。[3](一)记者型主持人的主导者地位在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要成为节目的第一主角。记者中心制的确给记者型主持人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空间。

伴随着中国调查性新闻报道的标志性栏目《新闻调查》的出现,记者型主持人应运而生。记者型主持人集记者、主持人角色于一身,既要有丰富的采编实践和新闻工作的经验,又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善于进行现场报道评论;既要充当记者,调查采访事件的全过程,同时又是把调查过程直接向观众报道的人。也就是说,无论在调查现场还是在演播室,由记者型主持人出面对整个节目进行必要的串联和适当的议论,于是其又具有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和职能。在双重身份的角色下,记者型主持人不再是从记者或主持人单方面入手考虑问题,而是从节目整体出发,既要完成对整个事件的具体采访,又要考虑主持的方式,最终在镜头前用个性化视角、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化的语言把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向观众娓娓道来,从而让观众在他的引导下深入了解报道的内容。对于调查类节目而言,记者型主持人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主持人。作为记者,他必须要亲临现场,直接参与整个新闻事件的调查和报道,而且在整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完全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主持人,他是整个节目的策划者、组织者和传达者,要把媒体的意图通过自己对节目的理解把握传达出来,从而起到媒体与受众沟通桥梁的作用。[1]

一、记者型主持人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调查类节目最终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节目表现形式——电视调查文体,节目的调查是通过记者来完成的,记者既是调查的主体,又是节目的结构元素。“一个调查节目的完成,需要调动多种电视语汇,但是唯独调查记者的行为以及由此展开的调查过程,是《新闻调查》最具调查个性和最具优势的语汇。”[2]总的来说,一个标准的调查文体就是以展示调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主的新闻报道方式,由此可见调查记者在新闻调查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节目中,记者就是完成探寻和揭示这种社会现实的一个角色,是在替代公众探寻这个过程,并且把它揭示出来。所谓的探索包含了很强的主动性,因为此时的记者不仅仅是在旁观事件发生,而且要介入。但是,这种介入并不是说要改变事件,而是要去挖掘事件,要把那些被遮蔽或埋藏起来的东西揭示出来。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3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已由最初多数人仅仅“出声出像”的被动从属地位逐渐走向了节目的主创地位。尤其是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他们往往参与整个节目的策划和创作过程,深入到节目的各个环节中,更深刻地把握节目的宗旨,真正成为节目的“灵魂”。中国传媒大学朱羽君教授曾这样评价说:“主持人(出镜记者)是调查节目的一个重要元素,他在现场的走访、提问、发现,就是在结构节目内容,他的风度、气质、智慧,是节目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目的质量。主持人是新闻调查节目的灵魂,是电视书写的笔尖。”[3]

(一)记者型主持人的主导者地位

在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要成为节目的第一主角。比如,在《新闻调查》里,调查记者对选题有一票否决权,记者是采访拍摄小组的组长也就是记者中心制。在这个制度之下,记者型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创者全方位深层次地介入到他主持的每一个节目中,包括每个选题的确定、节目前期的策划和采访计划。同时,记者中心制明确了记者就是报道事件的最重要的创作者,他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视点。而不是他人的视点,而且记者要从头到尾参与整个新闻事件的判断过程,并且最终实现对新闻真相的探寻过程,同时还包括在后期的编辑过程当中,如何让记者的思想和建议得到很好的体现等。记者中心制的确给记者型主持人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空间。记者型主持人对自己的节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把握整个节目的调查采访时就更游刃有余,更能发挥其作为节目“核心”地位的作用,而其责任也更加重大了。

记者型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选题的策划和最后确定上,主持人有相当的主动权。也就是说,某个选题做还是不做,主持人基本能说了算;其次,对选题挖掘目标的深入思考及把握。比如在《新闻调查》中的《“非典”突袭人民医院》的选题挖掘上,柴静呈现给观众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期节目的调查已不仅仅是SARS本身,而是以SARS为镜看社会卫生应急系统,看社会保障系统,看政府职能,也在透视人们的心理素质。它调查的是政府监管不力,卫生部门的惊慌失措;再次,在节目的采访过程中,主持人对整个过程起到了关键性的把关和引导作用。可以说,他是整个调查过程的核心和关键,他的采访成功与否关系着整个节目的成败;最后,主持人要撰写节目串词,设计提问,控制采访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为调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真正成为栏目的“核心”。

(二)记者型主持人与团队的合作

任何一个栏目的成功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记者型主持人与团队的合作尤为重要。只有形成荣辱与共、精诚合作的氛围,才能充分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发挥集体的智慧,确保节目质量。

主持人与团队的合作在采访过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调查节目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纪录式调查,在采访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这就需要主持人和摄像默契的配合,使摄像可以及时捕捉突发的重要画面。同时,主持人还要时时保持与其他成员的协作,尊重合作伙伴,并能真诚谦和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同事。这不仅仅是职业道德问题,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修养。只有把自己真正地融入到集体当中,使其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保证节目的成功。否则,主持人再有能耐,如果没有其他成员的默契配合,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节目。

在调查节目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是创作者。做节目之前,整个团队要积极讨论。拍完节目之后,大家要一起商量结构。编完节目之后大家再一起看片子,然后提出修改意见。这种工作方式使得以主持人为“中心”的团队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素养

(一)深邃的理性

一名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必须对社会有一份忧患意识,保持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深邃的理性。记者型主持人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细微的洞察能力,而且要关注弱势群体。通过主持人的调查采访,一些特殊人群才得以走进人们的视野。在调查节目中,主持人不仅要把握和驾驭整个新闻事件,更要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去发现我们身边的真实生活,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入调查,去承担一份义务和责任。

(二)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对思辨的解释是“思考辨析”。顾名思义,思辨力就是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思考辨析的主观条件。它具体表现在面对复杂的事情和问题时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并能换个角度和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对于一名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新闻调查类节目里更是如此。思辨能力是记者进行沟通、采访、调查的思维基础,良好的思辨能力能让记者在调查采访中更容易抓住新闻事件的要害,更容易激发出被采访者的思想火花,更能体现调查节目的权威和深度,同时避免调查节目的肤浅和浮夸。一个称职的记者型主持人在工作中应该有思想、善思辨、不浮躁,面对各种新闻事件有自己独到、深邃的见解。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的思辨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有快速判断分析的能力。(2)在采访过程中有获得深度信息的能力。(3)在采访时有提问到位、表达准确以及点评深刻的能力。

(三)平衡的意识和平等的态度

在调查节目中,平衡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它的出发点不是激起义愤、控诉或指责,而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平衡的意识意味着在采访中必须保持公正,这也正意味着形式上的均衡。在调查节目里,能够让被采访者充分自由地表达,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记者在提问时,问题太过尖刻,往往置人于死地,而且他们的坐姿、带嘲讽的微笑和不信任的眼神等副语言都传达了许多信息。记者不能质疑,而要提出疑问。质疑本身要多一层质询的含义,质询是什么?质询是双方态度的不对称或者说不平等,它会带有一定的威胁,给对方很大的压力。那么这种压力之下被采访者是否会因而变本加厉地去掩盖真相呢?新闻的目的是揭示真相,应该用所有可能的方式揭示真相,让更多的人站出来说话,那就不能给对方施加压力,因此记者在调查和采访时表现出的平衡的意识和平等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所谓真相,就是事物的本质。事件摆在记者面前,由他决定记录什么、怎么解释。记者必须把事情放到一定的坐标系里去考量。调查的魅力就在于不是简单的泾渭分明、善恶清晰,而是穿过表面拨开迷雾,不停地探索事物的本质,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一个人探索到的事实真相的多少,取决于他对世界认识的多少、他对世界的认识有多深。因此,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调查的路上,仍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探索真相的能力。

(五)独特的人格魅力

辞海》对“人格”的解释是:在心理学上亦称“个性”。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社会心理学家陈仲康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联系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人格是“个体所异于他人的气质、习惯、动机、态度、价值、情操、趋向、定型、观念等行为倾向的统一体”。[4]

《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因此,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曾说:“任何艺术最后的竞争,必定是人格的竞争。”可见,人格魅力对一个节目主持人生命力长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人际交往心理学上看,个人显示其魅力或赢得他人喜欢与爱戴的方式不外乎三种,即语言魅力、能力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展示,其中人格魅力又往往处在核心位置。而从主持传播的角度来讲,亦有人在采访了大量观众的基础上将主持人的魅力分成人格的魅力、语言的魅力、风格的魅力、思想的魅力和亲和的魅力,其中人格魅力同样居于首要位置。”[5]可见,人格魅力是主持人成功和发展的基石。

主持人应具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包括真诚友善、富有爱心,宽宏正义、悲天悯人,果敢干练、坚韧不拔等。

1.真诚友善,富有爱心

真诚友善是主持人人格中的重要美德,其善良的品德表现就是对社会、对观众充满爱心,给观众展现自己真实和诚恳的一面。主持人在生活中也要同样用真诚的目光注视身边的一切,用善良的心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在节目中表现出感人的力量,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心。

2.宽宏正义,悲天悯人

主持人在工作甚至生活中,要做到宽宏正义、悲天悯人,要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人的情感、体味被访者内心的伤痛,要给予被采访者必要的人文关怀。新闻的客观和理性与情感的流露不应该相互排斥,有时候记者的同情心和真诚往往会使新闻作品有着非同寻常的震撼力。同时,给新闻注入适当的人文关怀更能体现人性的光芒。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由于主持人传播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上注入了人际传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大众传播形态,成功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大众传播的人际化和人际传播的大众化,从而使大众传播的特性及传播效果功能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6]那么,在这种传播方式下,大众传播者“在提供信息满足受众信息的要求的同时,给予受众一种人情味和亲近感,造成一个人与人相交往、相交流的虚幻的传播环境,并以此弥补了大众媒介传播所造成的受众的情感断流,从而使大众传播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7]

3.果敢干练,坚韧不拔

至今人们依然难以忘记《新闻调查》里《北京“非典”阻击战》中那惊心动魄的现场气氛。摇晃的镜头中,柴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弱身影穿行在病房之间。她近距离地采访了感染的病人,勇敢的柴静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在那样的现场,那一刻,柴静说她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责任,她有责任记录下这一切,让全国人民记住这场灾难,记住为这场灾难所付出的代价。此外,还有诸多记者如中央电视台的水均益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等,他们在新闻现场表现出来的果敢干练、坚韧不拔也赢得了同行和观众的赞许。

主持人的人格魅力是与主持人自身的先天禀赋、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生活阅历等因素息息相关的。而且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的文明进步而不断提高的。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电视的飞速发展,主持人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渐提升,富有个性的主持人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因此,挖掘和培养风格各异、富有个性化的主持人对提升节目的品牌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素质的记者型主持人不可或缺。我们期待着不仅在新闻节目里,而且在其他的节目类型中,主持人的风格会更加多元化,主持人这支队伍会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更加壮大。

(本文发表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年第10期)

[1] 罗幸:《中国调查性报道初探——浅析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学术论坛》2009年第6期。

[2] 张洁、吴征编著:《调查〈新闻调查〉》,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3] 赵华:《朱羽君:要坚守这样的阵地,不容易》,http://news.163.com/06/0509/13/2GMEFQP70001 124J.html。

[4] 陈仲康、张雨新编著:《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0-51页。

[5] 高贵武:《解析主持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页。

[6] 高贵武:《解析主持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7] 高贵武:《解析主持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