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骑马乘轿两相宜

骑马乘轿两相宜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至十九世纪中期,天津还没有现代意义的“公共交通”。天津富人或绅士出行,除乘轿外,还乘坐马拉的“轿车”。1900年以后,天津上流社会追求洋化,盛行乘西洋式马车。这几个“驴市”街巷名,为这种早已消逝的交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佐证。1901年,天津城垣拆除后,在南门西侧马道旧址建房成巷,故名。津南咸水沽双港附近有村名“北马集”“南马集”,旧时为马匹交易场所。

直至十九世纪中期,天津还没有现代意义的“公共交通”。当时人们出行,除步行外,主要靠人抬的轿子或畜力车。官员出门乘轿子,百姓从轿子的式样、规格以及轿夫的多少,就可以知道是什么级别的官来了。官员乘轿走在街上,前有鸣锣开道,师爷、衙役前呼后拥,行人要躲避让路,显然,封建社会的官轿,与其说是交通工具,还不如说是权力的象征。

天津富人或绅士出行,除乘轿外,还乘坐马拉的“轿车”。1900年以后,天津上流社会追求洋化,盛行乘西洋式马车。高官或富商,为追求时髦,家中都拥有一两辆西洋马车。驾车用高大的西洋马。于是,轿子使用大量减少,人们逐渐把轿子看成是女人的专用品了。

官绅富商外出的交通方式仍为乘车、骑马;而普通人、小商户外出的交通方式却是骑驴——这种交通方式历史沧桑,从老地名“驴市”“马集”中可宛然再现。市民外出到驴市去租驴,当时叫“驴脚”。旧时东北角、马家口、西头驴市口都设有租驴业务。养驴者多为郊县农户,他们牵着配有鞍辔的毛驴,站在道边招揽客人。一旦谈好价钱,有人租乘则牵驴出发,显然为乡村的交通方式。今通往北辰区的红桥北大街,由桃林胡同至盐店街一段,原名“驴市街”;今红桥区西弯大街附近原有老街名“驴市口”;另有老巷名“驴市口后河沿”。这几个“驴市”街巷名,为这种早已消逝的交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旧时公署衙门和豪门府第的大门口都设有上马石,供马夫侍奉主人上下马用。天津老地名马道胡同、拴马桩胡同、马棚胡同、马号胡同以及马集胡同等,就无声地显示出当年“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场面。“马道胡同”位于南马路西段北侧,原为天津旧城的登城马道,就是傍着城墙修建的慢坡,是登城的必经之路。天津每座城门、城角的两侧都各有一条马道,可骑马登城。1901年,天津城垣拆除后,在南门西侧马道旧址建房成巷,故名。“拴马桩胡同”在东门内大街北侧,旧时为埋有木桩的空旷场地,为赴县署办公人员拴系马匹之用,后建房成巷,故名。“马棚胡同”西起东马路,东至南斜街,因此处原置有拴马席棚,为客商歇马之处。红桥区校军场大街附近的“马号胡同”,此处在清末曾为清军养马场,故名。

既然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马、驴、骡的交易自然兴盛。津南咸水沽双港附近有村名“北马集”“南马集”,旧时为马匹交易场所。南开三马路北段有“马集胡同”,原为城南低洼荒地,1890年形成骡马集市,1926年建房成巷,故以“马集”为名。河北货场大街中段有“马集前胡同”,清光绪年间此地曾有骡马集市,胡同建在马集之前,故名。河北于厂大街中段也有“马集胡同”,清光绪年间为骡马集市,后建房成巷,1982年因重名改为“马市胡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