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办学模式与政府宏观管理

办学模式与政府宏观管理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业、办学模式与政府宏观管理今年,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整个就业形势都比较紧张。一方面是我们中国的人口持续增长,增加了就业的供给;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高速发达,使得机器代替了很多人类劳动,从而使得需求减少。

就业、办学模式与政府宏观管理

今年,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整个就业形势都比较紧张。紧张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个是扩招的原因。从宏观上说,就业紧张可能是持续时间相当长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我们中国的人口持续增长,增加了就业的供给;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高速发达,使得机器代替了很多人类劳动,从而使得需求减少。一方面供给增加,一方面需求减少,因此供求关系变得紧张。但是就业问题具体到每个人的时候还和很多其他的因素有关,例如所学的专业,个人的偏好,个人的期望值等等,更有甚者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机遇、运气,或者说取决于个人关系。这就可能产生一种现象,上学期间成绩最好的人不是找到最好工作的。这样很多人就会觉得,要不要读书,读书好还有没有用?甚至有人还会拿出比尔·盖茨的例子,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成了世界首富,学习还有什么用?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个人小学没毕业但是成了很有名的作家,他写给自己的墓志铭是: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这些现象从数学上说都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从办学上不能以小概率事件为参考,只能以大概率事件做依据,按照总体的变化和规律来确定办学模式。所以说,课程设计要科学,要有质量,强调好好学习,认真读书。这是从就业的问题到办学模式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政府宏观管理的问题。今年就业形势紧张,很多人都在反思,中国的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人才问题,还有资金技术问题,这是从宏观上说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工作这么难找,是不是我们大学生多了,这是不是矛盾?一方面我们国家人才短缺,一方面我们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我们经过思考,提出政府宏观管理原则,即当微观层次上的供求关系紧张的时候,政府就要从宏观上进行平衡。这样的平衡是需要一定的资源的,所以国家才需要税收。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是供求紧张,这个时候政府从宏观上进行平衡。第一,刺激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二,调整供给,比方说人口控制;第三,调整高等学校的布局甚至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置,包括培养模式,我们专业是不是跟社会需求对口。很多公司需要的是马上能投入工作的,这个时候就宁愿要高级技工而不是一个博士或者教授,因为任何企业、家庭和个人都是倾向于急功近利的,都倾向于只考虑短期利益。但是政治家应该从中观和宏观上考虑问题,应该考虑中长期目标。根据这个观点,在就业问题上,政府不是直接提供就业机会,而是在宏观上进行平衡。

从系统经济学考虑,每个人都是经济系统的一分子,只有每个经济系统的组成分子都有业可就,也就是资源充分利用的时候,才能实现每个子系统每个家庭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同时每个系统的每个个体都有事可做,也是系统从宏观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政府宏观管理原则是普遍适用的,比方说分配问题,一个社会,如果贫富过分不均,社会是不稳定的,所以说一个合理的社会财富的分布一定是正态分布的,很穷的人少,很富的人少,中产阶级很多,这时候财富分配是合理的。但是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调整是不能达到这一点的,市场经济存在马太效应,穷的越穷,富的越富,所以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不行的,是需要政府调整的。政府把最富的那部分人的收入拿一部分出来给最穷的人,这就是政府转移支付问题,或者称为财富的再分配问题。这样我们就会理解在供求关系出现紧张的时候,政府应该做什么。当就业问题出现,也就是人才的供求关系紧张的时候,政府就要从宏观上进行管理,从宏观上进行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