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夕是民间传说中的“七”

七夕是民间传说中的“七”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骨小篆在甲骨文中,七写作“”,当中一竖较短,有切断义。七原是切的初文,切是后起字,音借为数词七。上帝造人,七天完成。七也是循环周期数,也有人称之为满数。《易经·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七夕是民俗,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一个深情的李、杨爱情故事,也要借助“七夕”来写。“七夕”民间活动也多。

甲骨

小篆

在甲骨文中,七写作“”,当中一竖较短,有切断义。七原是切的初文,切是后起字,音借为数词七。古代“八九十”的“十”,写作“丨”,没有一横,到小篆体才以一横一竖为数词“十”。至于大写的柒,也可写作漆。方以智《通雅·算数》“太玄文”:“拟之二漆。”陆游《老学庵笔记》:“柒字晋唐人书,或作漆,取其同音也。”在漆树上取漆,要在漆树上切个小口子,才能流出液汁,切与漆也就有了意义上的联系。切用为数词,漆也曾用为数词

七是实数,也是循环周期数。

七是实数。如七弦琴、七星剑、七节鞭、七星针、七星岩、七品茶、七香车、七宝楼台、战国七雄、七大洲等都是实数。有人说这实数中的七也是奇数。彩虹正好是七色,音乐正巧七个音阶,佛教浮图多为七层。上帝造人,七天完成。释迦牟尼面壁七日而成正果。不少传说,中外有点相似。屈原《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人面蛇身,一日七十变。”再如《庄子·应帝王》:“中央之帝为浑沌……儵(tiáo)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些说奇也奇,但还是实数。至于为什么这样奇,除神话传说外,要寻求科学的解说。

七也是循环周期数,也有人称之为满数。《易经·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彖传》解释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天行指的天之自然之理。我国古代七曜(yào)历,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次序排列,七日一周,一周一来复。周而复始,就是满数。

《圣经·旧约·创世记》:“上帝造物,六天造齐,第七天休息。”现在的星期制度,就是根据旧约来的。曹植的《七启》有八节,以七为名,因为七是满数。《诗·豳风·七月》说到七月,耕稼耘籽,皆以“讫功”,是说农事皆完成了,也有满义。

七表吉祥,也表不祥。

七曜指天上七颗星体,不但吉祥而且神圣。有了日月等天体,才有阳光,才有春耕夏种,春华秋实,人类才能生生不息。传女娲造人,初一造鸡,初二造猪,初三造羊,初四造狗,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造人。年初七是人日,是很吉祥的。再如皇帝有七庙,佛教有七佛,也都是吉祥的。《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这里七是表果实多,表青春所余尚多。《摽有梅》为婚嫁乐章,也是吉祥的。

七也表不祥。欧阳修《秋声赋》:“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史记》也说:“七月律中夷则,夷则阴气之贼万物也。”故朝廷杀人犯,也选择在七月。又如迷信人死要做七,就是隔七天要做一次佛事,一次送走一魄,七周送走七魄,超度亡灵。这自然是不祥。王应奎《柳南随笔》也说,“人死四十九天而魄散”。这完全不足信,顾炎武说得好,这“无足深考”。

七也是文章体裁,七夕是民俗

关于文章体式。平步青《霞外攟屑》:“自枚乘创体,历代作《七》者,可考见四十家,唐后不胜举。”如枚乘有《七发》,刘向《七略》,东方朔《七谏》,左思《七讽》,张衡《七辨》,傅毅《七款》,桓麟《七说》,刘梁《七举》,马融《七厉》;有王粲、曹植、张载的《七哀》;此外,还有《七训》、《七华》、《七喻》等等。

七夕是民俗,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是有名的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一个深情的李、杨爱情故事,也要借助“七夕”来写。“七夕”民间活动也多。权德舆《七夕》诗:“今日云耕渡鹊桥,应非脈脈与迢迢。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想“开妆镜”、“月下穿针”,都是极有情趣的民俗活动。

注:

①流沙河《七、八、九亦借字》,《新民晚报》2007年4月28日。

②河金松《汉字形义考源》457页,武汉出版社。

③陈子展《诗三百题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