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谦逊虚心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谦逊虚心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六章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谦逊虚心Chapter 16那些理解所有崇高、高贵以及合乎道德的事物的全部伟大和全部价值的人对幽默都有怀着好感,他们为了能够热爱这些东西而感到鼓舞。会后,毛泽东问总司令朱德,尽管他明白,这也许是多余的。这样,就非常真诚又非常风趣地表达了毛泽东的心理:“我真是离不开你啊”,也表现了毛泽东谦逊坦诚的态度和品格。

第十六章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谦逊虚心

Chapter 16

那些理解所有崇高、高贵以及合乎道德的事物的全部伟大和全部价值的人对幽默都有怀着好感,他们为了能够热爱这些东西而感到鼓舞。他们感到本身也有许多高贵品性、许多智慧、真正的人的尊严,因此他们尊敬自己,爱自己。但是要成为一个爱好幽默的人,这却还很不够。凡是爱好幽默的人,凡是天性委婉、容易激动同时又善于观察、公正不阿的人,在他们的目光下,随便什么琐碎、寒伧、渺小、卑微的东西都是无法隐遁的。他们发现,就在自己身上所有这一套也是很多的。一个爱好幽默的人既然认识自己内在的价值,他就十分深切地看到在他的处境中、在他的外表上、在他的性格里的一切渺小、无益、可笑、卑微的东西。

——车尔尼雪夫斯基

提到谦逊与虚心,人们马上会想到那句中国著名的古训:“满招损,谦受益。”马上会想到毛泽东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语录:“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个真理。”这句中国古训和毛泽东的话是从人的成功、事业与进步的宏观大视野来看待谦虚的,它指出了人只有谦虚起来才能认识自己身上的“琐碎、寒伧、渺小、卑微的东西”,才能不论在取得多大成绩的情况下,都能永不自满,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其实,从交际的角度来看,谦虚也是交际成功的重要基础。亚里士多德曾说:“对上级谦逊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这番话就准确地概括了谦虚在人际交往中对不同层次不同人的不同的重要作用。想想看,有谁会愿意与一个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觉得满世界里谁都不如他的人来交往呢?交际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谦虚的人,才能给人以亲近感、信任感,让人觉得你的随和、亲切、易于接近。才能让人觉得他与自己平起平坐,也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谦虚的人,才能给人以信赖感、安全感,就能让人愿意将你引为知己和朋友,甚至引为莫逆之交。从这个角度说,谦虚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能让你在社会交际中以最佳的姿态最快的速度融入新的交际圈中,能帮你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懂得谦虚了,在交际中如何表达你的谦逊与虚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说得太假太过了,人家会说你是虚伪;说得太直太白了,人家会说你是肉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那些一本正经的谦虚之词:“我做得很不够。”“这主要归功于党和人民”等。诸如此类的客套话听起来似曾相识,大家都在说,就难免减弱了谦虚的真诚与分量,难怪人家说你不真诚。甚至有人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口号:假谦虚就是真骄傲。

那么,表达谦虚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结论只有两个字——幽默!看两个生动的例子吧。

一天,郭沫若和茅盾这两位文学大师相聚了。他俩谈得非常愉快,话题很快转到鲁迅先生身上,郭沫若诙谐地说:“鲁迅愿做一头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愿做这头‘牛’的‘尾巴’,为人民服务的‘尾巴’。”听说郭老愿做“牛尾巴”,茅公笑了说:“那我就做‘牛尾巴’的‘毛’吧!它可以帮助‘牛’把吸血的‘蚊子’扫掉。”郭老看看茅公,说:“你太谦虚了。”这两位文学巨匠围绕着鲁迅先生“牛”的比喻,充分地展开联想,一个自喻为“牛尾巴”,一个自喻为“牛尾巴”的“毛”,谦虚地说明自己只是别人的一部分。这种方法既形象生动,又把两位大师博大的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人尊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钱老”,钱学森马上纠正道:“老钱。”从“钱老”到“老钱”,钱学森只是简单地运用了序换的修辞方法,将词序颠倒了一下,就把他的谦虚幽默诙谐地展现出来。可谓言近旨远,言简意赅,以四两拨千斤。

谦虚是一种美德,幽默是一种智慧。用幽默的方法将这种美德智慧而含蓄地表达出来,郭沫若和茅盾做到了,钱学森也做到了。下面看看本文主人公毛泽东是如何做到的吧。

1.朱毛朱毛,我是猪身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真是离不开你啊!

1929年1月4日,毛泽东在宁冈柏露村召开了前委、特委、军委及地方党组织联席会。会议开了三天,大家一致通过了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留下彭德怀的红五军和袁文才、王佐带领的红四军团坚守井冈山。

“还有米吗?”会后,毛泽东问总司令朱德,尽管他明白,这也许是多余的。

“有,”朱德的回答却出人意外,“攻占永新后,还有一个粮仓我一直封存着谁也不许动,以备打仗时用。”

“真有你的,”毛泽东拍着老搭档的肩膀,激动地说:“朱毛朱毛,我是猪身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真是离不开你啊!”

“毛委员过谦了,”朱德诚恳地说,“你是毛毛雨,我们都是庄稼。庄稼离不开雨露滋润。没有你毛毛雨泽而润之,整个东方都没有希望。”

“过过,”毛泽东连连摆手,然后抬起头,望着起伏连绵的群山,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有多好的人民和战士啊!有了这两条,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说完,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运用析字和衍释的修辞方法来衍释姓名,这是毛泽东创造幽默意境的最常用的手段,而且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佳作无穷。在这句话里,毛泽东借用自己的姓“毛”的表面意思与朱德的姓“朱”(猪)的谐音关系,将“朱”解释成了动物中的“猪”,将“毛”也解释成了动物“猪”身上的“毛”,这样就将原来不搭边的两个姓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将“朱毛”解释成了“猪毛”。而后,毛泽东又极其恰到好处地引用了一句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仅将这句成语中的意思原封不动地用在了自己与朱德的身上,而且其中的“毛”又指“毛泽东”,形成了一语双关的表达效果。这样,就非常真诚又非常风趣地表达了毛泽东的心理:“我真是离不开你啊”,也表现了毛泽东谦逊坦诚的态度和品格。

值得一提的是,以宽厚忠诚著称的朱德回答毛泽东的话也非常的精彩,非常的幽默:“你是毛毛雨,我们都是庄稼。庄稼离不开雨露滋润。没有你毛毛雨泽而润之,整个东方都没有希望。”他顺着毛泽东的幽默语言来了个借题发挥,同样运用了衍释的修辞方法,根据毛泽东的名字中的“泽”字和他的字号“润之”的字面意义,顺势将毛泽东的“毛”解释成了“毛毛雨”,将自己和红军都比喻成庄稼,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逻辑链条:庄稼只有靠雨水才能生存,而“毛毛雨”的“润”“泽”才是庄稼成长的必要保证啊!

这样,朱德就以幽默应对幽默,以衍释姓名应对衍释姓名的方式,对毛泽东的伟大英明和谦虚品格都给予了真诚的赞美,也表达了朱德及红军干部战士当时的真实心态。

从朱德一生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幽默的人。然而,这次他的语言却为什么如此幽默而丰富多彩呢?美国一个研究幽默的专家曾经说过:幽默是智慧的产物。但有时幽默也需要一种磁场,需要一个环境,需要一种力的激发。从这个角度看,朱德这次的幽默语言要得益于毛泽东为他创造的一个幽默的环境,幽默的磁场啊。那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这样幽默的环境,这种幽默的磁场呢?

我想,肯定是需要的。而且,重要的是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从我做起,都来创造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磁场,那样我们的心灵才能绽放一朵朵幽默的小花。

2.我花了四夜三天的时间,才准备好了讲课提纲……半天就都讲完了。岂不折本了吗?

在延安时,毛泽东讲哲学深入浅出,讲得非常生动、活泼、有趣,许多听众不断发出笑声,有时则哄堂大笑。一天,有人当面说毛泽东讲课讲得好,毛泽东听后幽默地说:

“我折本了。”

毛泽东怕对方听不懂,就解释说:“我花了四夜三天的时间,才准备好了讲课提纲,讲矛盾统一法则,哪知只半天就都讲完了。岂不折本了吗?”

“折本”本是一个经济学和商业领域的术语,意思是做生意赔了本钱。毛泽东巧妙地“借”来,说明自己不合算了,划不来了,这一词语的移用显得新颖、意外,同时也让人生疑:什么事让毛泽东赔本了?正当人们困惑时,毛泽东自己来给对方解疑了:四夜三天准备的讲稿只讲了半天,这不就是“折本”吗?从常理来看,讲稿准备了多长时间,与应该讲的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可毛泽东故意将这两个扯上了对等的关系,认为他准备多长时间就应该讲多长时间。这种不合常理的理由由于虚假荒唐而又别开生面,出人意料,所以就会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让人笑不自禁。可见,这种先设疑再解释的方法确实是创造幽默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这种方法在修辞学上称为“歧疑”。同时,毛泽东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谦虚态度,虽然他的理论功底深厚,但是他从不觉得自己多么高深,对待讲课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就是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绝不因自己是党的领袖与权威就自高自大,想什么讲什么。

3.没有他们,我毛泽东独龙能下雨吗?下不得的哟。

20世纪50年代初期,红军老战士李伯钊创作的歌剧《长征》上演后,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剧中多次出现毛泽东的场面,每当这时剧场里就是掌声雷动,一片欢腾。

有一天,有人来邀请毛泽东去观看《长征》,毛泽东感到盛情难却,便去看了这出戏。回来后,毛泽东一言不发,在院子里踱来踱去。这时,叶子龙从外面进来了,忙问:“主席,《长征》怎么样啊,不错吧?”

毛泽东苦笑了笑,脸上似乎还有些余愠:“好当然好,写革命,写长征我都赞成,但不能拿我毛泽东当菩萨拜哟。党内有那么多好同志,许多人还牺牲了生命。就拿长征来说,有几方面军哩,有那么多领导同志哩,应当写朱老总、恩来、弼时同志,写几个方面军的同志。光写我怎么行哩?”他停了停,又风趣地说道:“没有他们,我毛泽东独龙能下雨吗?下不得的哟。”

后来,毛泽东把这个意见通过女儿转达给了李伯钊。

这段话里,毛泽东用了两个比喻:“菩萨”和“龙”。第一个比喻是无奈的他比——别人将他塑造成了“菩萨”。建国后,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与权威声望高不可比,这也是人心所向,功绩所在。但那时的毛泽东已经敏锐地发现了自己已经被“个人崇拜”的苗头,并且真心地想阻止这个势头。所以他先提出了“不能拿我毛泽东当菩萨拜”的观点。随后他提到党内许多好同志和革命烈士,然后话锋转到论题的中心——歌剧《长征》上来,列举了在长征中同样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和几个方面军的领导者,最后提出“没有他们,我毛泽东独龙能下雨吗”的反问,以一个“龙”的比喻和“独”的强调修饰,突出表达了他真诚的谦虚态度:革命不是我一个人搞的,新中国也不是我一个人建立的,功劳不能是我一个人的。毛泽东迎合人们对他的崇拜心理,巧妙地用人民所熟悉的被神化了的“菩萨”、“龙”作喻,形象地说明了自己不想当“菩萨”的愿望,幽默地表达了自己是人而不是神、不希望被神化的愿望和谦虚大度的品格。

4.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

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1912年秋,他离开湖南省立一中后,就在图书馆里开始了他的自学生涯。后来他回忆这段历史时动情地说:

“我没有进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师范,它替我打好了文化的基础。但我学习生活中最有收获的时期却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这正是辛亥革命后的一年,我已经19岁了,不但没有读过几本书,连世界上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书,哪些书是我们应该读的,都一点不知道。乃至走进湖南图书馆,楼上楼下,满柜满架都是书,这些书都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真不知应该从哪里读起。后来每读一本,觉得都有新的内容,新的体会,于是下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多读一些。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

毛泽东渊博的学识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但毛泽东却没有满足这些,而是总觉得自己学有不足,总是抓紧一切时间来学习,并将学习作为自己人生中最大乐趣。他把自己的学习热情比作“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一个动词“闯”字的灵活运用,让人们似乎看到了牛的憨劲儿,听到了它畅快的叫声,也看见了这头饥渴难忍的“饿牛”的“贪婪”。这里,以“饿牛”来比喻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书的海洋里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这种夸张造成了幽默的效果,也给听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5.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但也不是折中主义,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建国后,有一次毛泽东与人谈到自己时曾说:“……我是自信而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又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但也不是折中主义,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我曾举后汉人李固写给黄琼信中的几句话:‘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后两句,正是指我。”

毛泽东在这里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全面地解剖自己、审视自己,对自己做一分为二的评价。他首先引用了一句俗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以此来比喻自己就是那只在没有“老虎”时的“猴子”,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谦虚品格。当然,也有些自嘲的味道。更精彩的是,他顺着前一个比喻的喻体接着进行下一个比喻,将“猴子”延续成为“猴气”,将“老虎”延续成为“虎气”,说“身上有些虎气”与“也有些猴气”,这里毛泽东显然强调的是“气”,也即是人们所说的精神、性格、气质等。这也是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因为虎与猴这两种性格非常鲜明的动物,在人们印象中一是勇敢威武凶猛,一是温顺机智聪明。这种比喻和对比联在一起,不仅显出非常强烈的对比与反差,而且显得生动活泼,饶有风趣。毛泽东用这个比喻说明自己有时是一只勇猛的老虎,非常强势;有时却是一只温顺机灵的猴子,往往很弱势。后面的那几句引用后汉书的话:“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深刻地表达了毛泽东对自己客观评价时谦逊与虚心的态度和真诚的情感。说自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该有多么大的气魄与宽阔的胸怀啊!

6.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

在一些交际场合,运用自嘲可以摆脱窘境,自我保护。但是,毛泽东的口才特色是运用自嘲,增添乐趣,融洽气氛,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毛泽东在尼克松、基辛格到达的当天下午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他们。毛泽东在向尼克松表示了欢迎和寒暄后说:“今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要我们谈的问题限于哲学方面。”

尼克松接过话头说:“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读了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代思想深刻的哲学家。”

毛泽东指着基辛格说:“他是博士,今天主讲要看他。”

基辛格说:“我过去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指定我的学生要读主席的文选。”

毛泽东谦虚地说:“我那些东西算不得什么。”

尼克松说:“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国,改变了世界。”

毛泽东说:“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他一边说一边转向基辛格:“你跑中国跑出了名嘛。头一次来,公告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对话中的三个人毛泽东、尼克松、基辛格都是交际高手,他们的谈话中都非常明显地表达了对对方适度的赞美与欣赏,尼克松赞赏毛泽东是哲学家,说他改变了全世界;毛泽东赞赏基辛格是博士,而基辛格则通过让学生学习毛泽东著作来间接而含蓄地赞赏毛泽东。其中共同的一点是尼克松、基辛格这两个美国人都在赞赏东道主毛泽东。这里我们不去探讨这种赞美是否真诚,而主要看毛泽东如何应对这种外交场合的赞美,他只说了一句话:“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就轻松而幽默地表达了自己的谦虚态度。这里,毛泽东采用的是自嘲的方法来回应赞美,他巧妙地用“全世界”与“北京附近几个地方”来对比,刻意强调自己能力的“小”,这两种对比物之间的强烈反差自然就造成了一种不谐调,从而让人产生一种幽默的意境,在幽默中表达了自己的谦虚。

应该说,这时的毛泽东表达了真正的谦逊。这时的毛泽东刚刚经历了一场震惊中外的“9·13”事变。这一事变给毛泽东以强烈的震动,他忽然觉得自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在中国大地上并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与实现。所以他才说出了“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的话。显然,如果他要说“我什么也没有改变,我做得差多了”一类表达谦虚的话,那就不是毛泽东的性格了,当然也更不会有什么幽默产生了。

7.你知道,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法国人,他们都不会听我的。

1975年,毛泽东的生命已进入垂暮之年,他的双腿已不太听使唤,但他仍支撑起他多病的身体接见外国来宾。

10月的一天,西德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来访,毛泽东亲切接见了他。两位领导人寒暄之后,施密特说:“主席先生,在你的领导下,中国人在过去的25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有位叫玛丽·施莱的人特别喜欢你的诗……”

毛泽东说:“谈不上有什么成就呢,”他伸出小指头示意说:“我们的成就,就这么大点,太小喽。我也不会写诗。但我有一个长处——懂得怎样打仗,怎样打胜仗。”

谈到打仗这个问题,施密特兴趣颇浓。他着重分析了当时苏联所采用的一些国际战略,之后说:“如果谁的防务很虚弱,苏联人就可能加以利用,也不排除苏联可能变得咄咄逼人。”

毛泽东显得很激动:“你讲得好啊!我们是所见略同。但形势可能在十年或三十年之后会有变化,打仗是不可避免的。”

施密特又谈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后,毛泽东说:“看来你是一位康德派。我本人是马克思的学生,我从他那里学了很多东西。我不喜欢理想主义,我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感兴趣,关于我们谈的这个题目,我认为克劳塞维兹讲的是对的。”

施密特又提出一个问题:“你如何看美国、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的发展呢?”

毛泽东说:“可能变好,可能变坏。永恒的和平共处是没有的。中国人什么也不怕,中国是做了打仗准备的。”

当施密特提到美国的保护政策时,毛泽东说:“美国把它的保护义务战线拉得太长了,除了日本,它还对南朝鲜、台湾、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还间接地对泰国承诺了援助,另外除了亚洲的许多地方外它还在欧洲、近东等地方也有承诺,这不是用10个指头按10个跳蚤吗?你们欧洲人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仰人鼻息是下策啊!”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谈话结束时,施密特拉着毛泽东的手说:“感谢你花这么长的时间接见我们。你的谈话对我很有启发。在我之前已有很多西方国家的政治家拜见过你,也许今后还有许多人来与你探讨世界形势,询问您对世界形势的估计,这使您承担了不少责任。你的话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摇摇头,幽默地说:“哪里话!你知道,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法国人,他们都不会听我的。”

这时,施密特引用了中国一句成语:“不见得吧?水滴石穿啊!”

毛泽东接着话头诙谐地说:“是的,你说得很对,可惜我没有足够的水喽,只有借你的水来穿石了!”

听了毛泽东的这句话,在场的德国人和中国人都哄堂大笑起来。

在这段对话中,施密特先后称赞了毛泽东两次,毛泽东两次都以幽默的语言做了谦虚的回应。第一次,施密特称赞毛泽东的诗写得好和领导中国建设取得的成就大,毛泽东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说“只有这么大”,并用伸出的一个小指头辅助语言,来表示取得的成就,这个夸张的度够大的了,成就再小也不能这么小吧?如果他一本正经地说“我们没做什么”之类的话,也就太无趣味了。第二次,施密特赞扬他富于政治远见,对世界形势有深刻的认识与准确的判断,“你的话有重大意义”,而毛泽东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你知道,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法国人,他们都不会听我的。”这是用了故作蠢言、假装糊涂的方法,说了一个大家都懂的常识——美国与法国人当然不会听一个中国的领导人的话了,这话不是等于废话吗?然而,这话不仅表达了毛泽东的谦虚,也表明了自己不想主宰世界的观点。这样的蠢话、废话就是幽默的来源。后来,当施密特引用中国的成语“水滴石穿”来表达希望用坚持的毅力改变世界时,毛泽东机智而巧妙地用了析词的方法将“水”与“石”分开并重新组合化用:“可惜我没有足够的水喽,只有借你的水来穿石了!”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是说借“水”穿“石”,实际是暗示对方说:你应该发挥你最大的力量来影响这个世界,改变世界的格局。

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谦虚,用谦虚的魅力影响世界,毛泽东的这番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8.地球那么大,大得像个西瓜,怎么改变得了?

1976年1月1日,戴维·艾森豪威尔和妻子朱莉·尼克松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接见中,毛泽东和戴维有过以下对话。

戴维说:“你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并改变了世界。”

“改变世界?”毛泽东笑着重复了一遍,“不可能。我没有那个能力。”说完他朝沙发右侧努努嘴,原来那儿摆着一个地球仪。“地球那么大,大得像个大西瓜,怎么改变得了?”可他脸上分明带着一种切西瓜的痛快神情:“我只不过改变了北京附近很小的地方。”

戴维笑着说:“说得好。”

毛泽东在听了戴维的赞赏他改变世界的话后,抓住这个话头,将比喻与夸张的方法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用“西瓜”来比喻“地球”之大,极力夸张地将地球缩小为西瓜那么大,言外之意是:我就连西瓜这么大的地方都改变不了,还何谈地球呢?奇特的比喻与夸张构成了幽默的意境,而这种幽默风趣的说法也表达了毛泽东的谦虚。

后边一句,则与前面介绍的毛泽东在1972年与尼克松谈话的问题及答法一样,这里就不说了。其实,这句答话既表现了毛泽东的一种谦虚的态度,同时也蕴含着一丝他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和世界最大的共产党领袖的一种自信。这时,毛泽东表达的内涵是比较复杂的,多义的。因为毛泽东自己也曾说过自己:我是非常自信的,但也是非常自卑的。有时是非常谦虚的,而有时却是非常自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