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安抚慰问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安抚慰问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四章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安抚慰问Chapter 14幽默是慰藉人类的善意的微笑。进窑洞坐下后,刘志丹向毛泽东汇报了陕北根据地的情况,并表示不会因这种莫须有的诬陷坐牢而影响工作。本来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在毛泽东幽默的话语中变得轻松了。

第十四章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安抚慰问

Chapter 14

幽默是慰藉人类的善意的微笑。

——让·保罗·里希特

如果我们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比较喜欢或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或怜悯。这不仅包括如我们一样的芸芸众生,也包括那些在我们看来非常伟大、非常强悍、非常杰出、非常超凡的人!这是因为人类与生俱来一种渴望同情的自怜心理在起作用。对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慈博士在他的名著《教育心理学》中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人类普遍地追求同情。儿童急切地显示他的伤害,甚至故意割伤或打伤自己,以收获丰富的同情。为同样的理由,成人也会显示他们的伤害,叙述他们的意外、疾病,特别是动手术开刀前的详情。为真实的或想象的不幸‘自怜’,实际是,差不多是普遍的习惯。”对照地想一下自己及身边人的行为,不由得对格慈博士这个精辟的论述与分析深怀敬意:诚哉斯言,信哉斯言!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总难免遭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磨难与打击。比如,落榜、失恋、失业、下岗、炒股失败、家庭被盗、突发病症等,有谁敢说自己会与这些“绝缘”呢?根据人类渴望同情的这个心理,我们在交际中如果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威力,对那些遭遇不幸、挫折、病症、意外事故等的人,给予充满同情心的安抚和慰问,就一定能对他们战胜挫折与失败起到鼓舞的作用,就一定会在他们的心灵深深地打下一个烙印:在我人生最失意、惨痛的时候,是某人给了我巨大的安慰与关怀,是他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和重新站起来的决心与力量,他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然而,该如何更得体、更有效地安慰别人,才能不致遭到反感,起到良好的作用呢?

答案只有两个字:幽默!如果加以解释,那就是前面所列德国作家、美学家让·保罗·里希特的那句话:“幽默是慰藉人类的善意的微笑。”是的,有什么能比幽默的语言和善意的微笑更能消愁解烦、抚平创伤呢?

那一年,著名导演张艺谋与巩俐感情最后破裂,终于分道扬镳。在他正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圈中好友去拜访他,却见他正忙着为他的新片遴选女主角,此时眼前真是美女如云如水,佳丽络绎不绝。这个友人见状,不由轻松地笑着安慰起他:“你是失去一棵大树,换来一片森林呵!”这句诙谐调侃的话中暗含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安慰的意思,又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形象而生动,含蓄而幽默。张艺谋听后不觉轻松地回报他以舒朗的一个笑声。

幽默是一缕灿烂的阳光,它能够照亮对方心灵上的阴翳。

有一个姑娘,天天向邮递员打听情人的来信,连续几次都没有收到,那一次她再度失望地哭了。邮递员望着她一脸的沮丧,忍不住安慰道:“你的信没来,我想,这会儿它正在路上睡觉哩!”姑娘一听这话,马上被逗得破涕为笑。一个漂亮的却明明是荒诞的借口,一句运用拟人方法造成的幽默话语,给了姑娘心灵以极大的慰藉,让人为之忍俊不禁。

幽默是一股温暖的春风,它能够融化对方心灵上的冰霜!

那么,看看这两个幽默安慰的生动事例,再看看毛泽东运用幽默来巧妙安慰的精彩语言,难道你还愁不会成为一个善于安慰别人、最受别人欢迎的人?

1.对革命者来说,坐牢嘛,只不过是一种休息。平日里你想休息都难,这一次让别人强迫休息了一阵子哟。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历尽艰险的中央红军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几天后,陕北当地许多的干部和群众代表就来找毛泽东告状:“主席,刘志丹被他们关起来了。”原来,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陕北也深受其害,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干部被逮捕或被排挤,其中就有陕北红军的领导人刘志丹。

毛泽东愤怒了:“这还了得,陕北还是不是共产党的陕北?立即停止抓人、杀人。中央保卫局迅速调查审理这一案件。”

不久,刘志丹出狱了,来到了毛泽东住的院子。

毛泽东见到悲喜交集的刘志丹后,赶紧上前握住了刘志丹的双手,连连说:“让你受委屈了!”然后摸了摸刘志丹的衣服说:“冷吧,快进窑洞里坐,里面有火。”

进窑洞坐下后,刘志丹向毛泽东汇报了陕北根据地的情况,并表示不会因这种莫须有的诬陷坐牢而影响工作。

毛泽东赞赏地点了点头,诙谐地说:“是啊,对革命者来说,坐牢嘛,不过是一种休息。平日里你想休息都难,这一次让别人强迫休息了一阵子哟。”说完就爽朗地笑了。刘志丹也跟着笑了,在笑声中,他似乎觉得自己的那点委屈一下就烟消云散了。

谁能将“坐牢”看作是“休息”?只有毛泽东,只有毛泽东这样的雄才大略、意志坚定而又永远充满乐观主义的革命家!他居然能对“坐牢”做出一番别出心裁的曲解——别人强迫休息!这种想法与提法本身就非常奇怪新颖,让人觉得与原来的理解产生强烈的反差与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幽默的意味。本来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在毛泽东幽默的话语中变得轻松了。这比那些“同志,你受苦了,我向你表示慰问”、“‘左’倾主义路线真是害人不浅,我们一定要彻底清算它”之类的话,感染力要大得多。难怪,刘志丹听了后觉得自己的那点委屈一下就烟消云散了。

2.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了鸡何愁没蛋呢!

1937年盛夏的一天,毛泽东接见了一路艰难困苦回到延安的原西路红军总指挥徐向前。拿破仑曾说过:“吃败仗的滋味是够受的。”徐向前现在也尝够了这种滋味了。当时,一些人埋怨徐向前把几万人马都搞光了,一个光杆司令还回来干什么?

而毛泽东却知道,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西路军的失败也是因为许多复杂的情况造成的,不能怪徐向前。于是,毛泽东爽朗地对徐向前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了鸡何愁没蛋呢!”

如何对待一个打败仗的将军?是批评指责还是安慰理解?毛泽东选择了后者。因为他知道,徐向前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军事家,曾率领近10万红军部队,屡建功勋。现在他虽然败了,但只是暂时的。他将来绝不只是率领2万人马的问题,而是要率领20万、上百万人马。只要有革命骨干在,部队还会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在这里发挥了幽默的天才,他先是引用了一句诗化俗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俗语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然后他又用了个更俗的俗语:有了鸡何愁没蛋呢?他用这个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比喻(借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有了鸡何愁没有蛋呢?有了你徐向前还何愁没有千万人的大部队呢?这句话体现了毛泽东对下级的充分的理解和信任。毛泽东一句风趣幽默、寓意深刻的话,一下子卸掉了徐向前心里的包袱。同时,他也被毛泽东充满信任、关怀、爱护的话语感动得热泪盈眶。

半年后,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从前线发来电报,太行山地区部队由几千人壮大到几万人。毛泽东“有了鸡何愁没有蛋”的预言终于兑现了。

3.速胜论不行吧,也不要有失败主义,还是搞持久战的好。

毛泽东一向热心肠,对身边工作人员关怀备至,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帮助,还热心地给好几名身边的工作人员解决生活问题,在这方面他又热心,又细心,又讲大道理,又讲实际,还十分富有男子汉气概。

卫士封耀松跳舞认识了一位女文工团员,不久又吹了。小封大概是不死心,在合肥跳舞又跳上了一名女文工团员,毛泽东笑了:“你是不是在搞速胜论哪?”

这时,恰好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夫妇来看望毛主席,毛泽东便托他们代为了解一下这个女团员的情况。晚上,曾希圣夫妇来说:“哎呀,不太合适,女方比小封岁数大,快大三岁了。”

“这不算大问题吧?女大三,抱金砖,何况人家长得年轻。”

曾希圣夫妇又说:“她可是离过婚的,带着一个小孩。”

毛泽东说:“封耀松怎么样?小封,给你拖个油瓶行不行啊?要说心里话。”

封耀松沮丧地摇摇头。

毛泽东对曾希圣夫妇遗憾地说:“我身边几个小伙子都是不错的,总想选择个漂亮些的,方方面面满意些的姑娘,这样一来呢,就有点对不住你们那位女演员了……”

送走曾希圣夫妇,毛泽东用指头捅了捅小封:“速胜论不行吧,也不要有失败主义,还是搞持久战的好。”

上面的一段话里引用了“速胜论”、“失败主义”和“持久战”等词语。众所周知,这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所使用的词语。文中批驳了“亡国论”(即失败主义)和“速胜论”,提出了著名的“持久战”的主张。这是打败日本侵略者,拯救民族危亡最科学、最正确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些词语无疑带有鲜明的庄重的色彩。可是,毛泽东却非常巧妙地把这些词语用到封耀松搞对象谈恋爱的问题上来了。这种方式就是降用中的修辞方法中的大词小用。同时,这种大词小用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非常有针对性,当时的青年都是非常讲政治的热血青年,他们的流行话自然就是当时最时髦的政治术语、最革命的口号式的话了。这些话往往就是当时青年人的口头禅,所以他们也最爱听,最容易接受。

封耀松第一次与女演员谈吹了之后,很快又恋上一个女演员。毛泽东还是热情积极地玉成其事的,但仍在担心他不切实际,用了一句“你是不是在搞速胜论呀”这个风趣的玩笑,其实是委婉的提醒:找对象可不能“速胜”啊。让人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爱护之情。当毛泽东亲自出马帮小封了解了女演员的情况后,小封不由大失所望,尴尬沮丧。毛泽东就用了“速胜论不行吧,也不要有失败主义,还是搞持久战的好”的话来安慰他,而这种安慰远比“你不要伤心了”之类的话要幽默有趣得多,也更让人动容和接受。

上庐山后,毛泽东托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的爱人水晶帮忙,给封耀松介绍了一名女护士。回京后毛泽东还多次帮助封耀松改写情书哩。

4.我就是土包子。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生活习性。她是洋包子,吃不到一起就分开。

毛泽东这一生,对吃穿都不太讲究,也不挑剔。但是,他喜欢吃辣椒和吃红烧肉的习惯却是从早年养成后始终没有改变的。在陕北时,他曾对人说过“只要给我吃一碗红烧肉,我就能打败蒋介石”的话,可见他对这道菜的喜爱。60年代时,毛泽东的卫士组由江青负责管理,她对毛泽东这个爱好很不理解,有一次李银桥说毛泽东要吃红烧肉时,她曾说:“什么好东西?土包子呢,改不了的农民习气。”为此,她让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徐涛从营养学的角度给毛泽东制订了一周的菜谱,其中根本没有毛泽东爱吃的红烧肉。因为这道菜确实容易引起动脉硬化一类的疾病。应该说,这也是从科学态度出发的好意的安排。

有一天,毛泽东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有两三天没有正经吃饭了。当卫士长李银桥提醒他吃饭,并告诉他徐医生已为他订了菜谱时,他却说:“我不要他的菜谱,你给我搞一碗红烧肉来吧。”

可是,当李银桥出门时正好碰见江青,听说毛泽东要吃红烧肉,江青坚决不同意,叫他按菜谱来安排。李银桥只能照她说的办。开饭了。毛泽东一看饭桌上摆了许多菜,而且都是比较价高的菜,脸色不好看了。

“谁让搞这么多菜?”毛泽东紧皱双眉,“我要的红烧肉呢?”

李银桥不敢回话,只是瞟了一眼江青。本来这是江青拿的主意,但她一见毛泽东生气,便不肯承担责任,什么话也不说。

“没,没弄。”李银桥低下头回答。

“为什么没搞?”毛泽东严肃地问:“交待了的事情为什么不办?”

江青还是不做声。李银桥不好推脱,又不能当面指出是江青让他做的,所以只能低下头不做声,还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不要哭了。”毛泽东最见不得眼泪,他也许知道了这是江青的责任,便抓起筷子说:“我要吃饭了,你也不要往心里去。”

吃过饭,毛泽东把李银桥叫到房间里问道:“现在就我们两个,说说吧,怎么回事?”

李银桥眼里含着泪,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

“这就对了嘛,心里有不痛快就要找人吐,吐出来心里痛快了,就不流泪了。”毛泽东和蔼地拍拍李银桥的手。然后又态度严肃地说:“不错,她说对了,我就是土包子。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生活习性。她是洋包子,吃不到一起就分开。今后她吃她的,我吃我的,我的事不要她管。”

不难看出,李银桥在这里可谓是受了夹板气了——毛泽东和江青他哪个都不敢得罪啊。善解人意的毛泽东深知这一点,所以当他知道李银桥的“冤案”后,为了安慰受了好大委屈的李银桥,他仍然运用了他最擅长的幽默方法,来了一次“土包子”与“洋包子”的调侃式的发泄,发泄了他对江青的一些不满。“土包子”是一句大家皆知的俗语,意思是这个地方土生土长的人;而“洋包子”则是毛泽东运用仿拟方法进行的仿造,利用其中的“洋”字,来与“土”相对应,相比较。那意思是说,既然你不是与我们一样土得掉渣的“土包子”,而是满身香气不食人间烟火的“洋包子”,那就“吃不到一起就分开”好了。

毛泽东的这些话,虽说是针对江青说的,流露出对她的一丝不满,但与对后来发展到那个地步时的江青的态度还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毛泽东安慰与安抚人心的一种方式。因为毛泽东深知,是因为江青的安排才让自己对李银桥产生了误解,错怪了李银桥。“解铃还需系铃人”。所以,毛泽东说的这一番话,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表达了对江青的不满与批评,同时安慰了李银桥的冤屈心情,缓解了李银桥的委屈与不平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