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劝告说服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劝告说服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章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劝告说服Chapter 8当我们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改变到肯定时,幽默力量具有说服效果,它几乎是一种有效的处方。然而,人类的社会生活却又离不开劝告说服。毛泽东的一生可谓阅人无数,被他劝告说服的人当然也是无可计数!看看下面的精彩故事吧,看看毛泽东的幽默语言能不能征服你?前委的同志都支持毛泽东的这个意见。

第八章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劝告说服

Chapter 8

当我们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改变到肯定时,幽默力量具有说服效果,它几乎是一种有效的处方。

——特鲁·赫伯

在人际交往及工作、生活中,当别人的思想、观点、见解、主张及意见出现了谬误与偏颇,或者与你的想法大相径庭的时候,为了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一致的态度,为了让别人能听从或服从你的正确意见与想法,就需要对别人进行劝告说服。从人的心理角度来看,渴望被肯定是人类最基本的永恒的心理欲望。劝告与说服从表面上看,虽然不是对对方的批评与指责,但是,因为如果接受了别人的劝告与说服,就意味着自己的观点意见受到了别人的否定与非议,这自然就显出了自己的考虑不周、思想不深、见解不高,这就同样涉及了人的自尊心,人的虚荣心,人的尊严,人的面子等等比较敏感的心理问题,所以对方对此自然会持非常强烈地排斥态度。同时,还由于劝说者劝说方法的不当、形式的不当与语言的不当,往往更难以收到良好的说服效果。这正如德国学者奇斯特菲尔德所说:“劝告很少受人欢迎,最需要劝告的人,永远最不喜欢接受劝告。”这恐怕也算是人性中永远的弱点吧。

然而,人类的社会生活却又离不开劝告说服。换句话说,人类社会正是在人们对旧的不合理的现象的否定中前进发展的。无论人们如何排斥,劝告说服都在进行着,并成功着,它在人类社会交际中的重要性不仅是日渐显现,而且是举足轻重!由此可见,劝告说服本身是好的,是人们需要的,而关键是语言的得当与方法的得当!毛泽东的一生可谓阅人无数,被他劝告说服的人当然也是无可计数!无论是他曾经的敌人后来的合作伙伴,还是与他一同打江山打天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论是他麾下的指挥员和广大战士,还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听毛泽东的劝说,不古板,不生硬,不枯燥,不晦涩,幽默,风趣,生动,形象!他从不以他的权威压服你,而是以幽默的语言征服你!

看看下面的精彩故事吧,看看毛泽东的幽默语言能不能征服你?

1.神明吗?那是很可敬的。但是不要农民会,只要关圣帝君、观音大士,能够打倒土豪劣绅吗?

1926年12月下旬,毛泽东在参加了湖南农民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做了精彩演讲后,又来到了自己家乡韶山进行农民运动考察。有一次,在向农民们宣传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时,他这样说:

“过去遇到旱灾,就拜菩萨,结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现在农民修了塘坝,解决了一些问题。看来还是要靠自己动手。民国十四年,我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一些人对我讲我们八字不好,坟山不贯气。现在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今年几个月光景,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一齐倒台了。难道这几个月以前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还大家走好运,大家坟山都贯气,这几个月忽然大家齐走坏运,坟山也一齐不贯气了吗?土豪劣绅形容你们农会的话是:‘巧得很,如今是委员世界呀,你看,屙屎都碰上了委员。’的确不错,城里、乡里、工会、农会、国民党无一不有执行委员,确实是委员世界。但这也是八字出的吗?巧得很!乡下穷光蛋八字忽然都好了,坟山也忽然都贯气了!神明吗?那是很可敬的。但是不要农民会,只要关圣帝君、观音大士,能够打倒土豪劣绅吗?那些帝君、大士们也可怜,敬了几百年,一个土豪劣绅不曾替你们打倒,现在你们想减租,我请问你们有什么法子?信神呀,还是信农民会?”

一番生动幽默的话,说得听演讲的农民们都大笑起来。后来,这些演讲被毛泽东写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

毛泽东是靠农民运动起家的,他深深知道农民兄弟需要什么,更知道如何与农民说话。在这段话中,毛泽东充分发挥了他的幽默天分和语言天分,运用了最能打动农民心灵的土话俗语,如:坟山不贯气、走好运、走坏运、屙屎、穷光蛋、什么法子等等,显得生动通俗,诙谐有趣,很能抓住人心。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毛泽东将反问和反语这两种修辞方法联用,并贯穿了谈话的始终,四个反问,两个反语,一边问着,一边用反语来讽刺那些迷信的东西——八字、神明。明明说“巧”其实是说不巧,而是革命的作用;表面上说“可敬”其实是说“不可信”,因为它不会帮你打倒土豪劣绅。

在毛泽东这样既有思想深度又深入浅出、既有幽默趣味又通俗易懂的语言启发下,农民们还能不笑着告别迷信,告别愚昧吗?

2.又不是去打架,你要那么多人去干什么?你是一个人先去做“长工”哟。

工农革命军打下遂川后,在一次省委会上,毛泽东总结了前段时间袁文才部队通过红军的帮助和整编改造而成为一支革命武装的经验,再一次提出了王佐农民自卫军的整编问题。前委的同志都支持毛泽东的这个意见。

会后,毛泽东找来了何长工,对他说:“前委决定派你上山去做王佐的工作,把他争取过来,怎么样?”何长工听了后面显难色,因为他知道:王佐的农民武装虽然受到革命的一些影响,但毕竟是一支旧式的农民武装,部队成分复杂,绿林习气严重,政治目标不明,要将它改造过来太不容易了。毛泽东似乎看出了他的心事,风趣地说:“你呀,还说要推翻旧中国、打倒蒋介石呢,怎么了,连王佐都怕了?”

何长工可受不了这一激,他腾地站起来,大声说:“好,去就去,给多少人?”

“又不是去打架,你要那么多人去干什么?你是一个人先去做‘长工’哟。”毛泽东笑着拍了拍何长工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人当然还是要派的,你要先取得他们的信任,让王佐主动邀请派人上去,那样,才‘师出有名’嘛!”

这样,何长工带着毛泽东的亲笔信来到茨萍王佐的司令部,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成功地改造了王佐的部队。后来,王佐还入了党,当上了纵队副司令。

衍释姓名,是毛泽东创造幽默的一个最常用的方法。在上面这段对话中,毛泽东先是用激将法激发何长工的革命热情,然后当何长工问毛泽东给他多少人时,毛泽东风趣地回答说:“又不是去打架,你要那么多人去干什么?你是一个人先去做‘长工’哟。”这里,毛泽东仍然运用了衍释姓名的方法,对“何长工”姓名中的“长工”来了一个别致的解释:长工,是对长期给地主家里做活的农民的一种称呼,其中自然是免不了要忍气吞声挨打受骂遭欺负。毛泽东用“先去做长工”来要求告诫何长工,一方面是根据他的名字来调侃,另一方面是希望他到王佐那里后先要顺应环境,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高自大,要与王佐等人求大同存小异,争取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打开局面,将王佐这支绿林习气严重的农民武装收编为革命的红军。这虽不比打长工的忍气吞声,但也需要在开始的时候尽量忍辱负重,以大局为重。毛泽东真是一个幽默的大师,他居然能在一个毫无意义的名字上面挖掘出了与话题密切相关的意义来,并从中创造了幽默与风趣的谈话氛围。3.所以说,这座山,它革命,这座山是最革命的山。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敌人的封锁,红军的生活非常艰难,时间一长,就有许多人产生了不安分的思想和埋怨情绪,有的提出要离开井冈山,打到城里去。有一天,毛泽东针对部分同志的怨气,讲了一段颇为风趣的话:

“有人嫌井冈山高、嫌井冈山大,今天东山,明天西山,爬山爬厌了,不愿再爬它,想打到城里去。这种思想错了。要知道:井冈山,虽然它磨破了我们的脚,爬酸了我们的腿,但是,它给我们存粮食,给我们作根据地,便利我们机动,便利我们打击敌人。同志们不是都有一条经验吗?我们每逢爬它一次,就打一次胜仗,消灭一些敌人。如果我们多爬它几次,就会多打几次胜仗,多消灭一些敌人。所以说,这座山,它革命,这座山是最革命的山。”

毛泽东这里没有一点抽象空洞的说教,完全是用简单明了的具体实例来揭示革命道理。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他能运用战士的口语——“大白话”进行现身说法的讲解,使战士听来感到亲切朴实,乐于接受。更重要的是,毛泽东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将井冈山比拟成人,说“它革命,这座山是最革命的山”。谁都知道,山是没有感觉与知性的,它无所谓革命不革命。但毛泽东这样一说,就让山具备了人的品质与特性,就让井冈山与红军——人,结合在了一起,融化在了一起,幽默风趣地表达了红军战士们要热爱井冈山的观点。

4.反革命打了革命的屁股,把我们的屁股打青、打肿、打得个稀巴烂。人没得屁股,怎么坐得住啊?

1934年底,湘江惨败后,红军在贵州黎平召开了紧急干部会,当时已经靠边站了的毛泽东也应邀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红军当前应该向哪里去?向何处突围?怎样走?走哪条路线最合适?毛泽东一直听着,没有发言。当会议最后主持者请他发表意见时,毛泽东说:

“红军向哪里去?我们的党向哪里去?这个生命攸关的根本性问题,每一个同志都在认真思索。走错一步,就会造成被动;走错两步,就可能挨打受苦;走错三步,就可能流血牺牲……我们是再也错不起。根据地丢了,反革命打了革命的屁股,把我们的屁股打青、打肿、打得个稀巴烂。人没得屁股,怎么坐得住啊?只好走喽。从江西走到湖南,还要走,一直走到我们屁股好了为止。到湘西去,固然好,贺龙同志早就搬好凳子等我们去坐了。可是我们屁股没有好,有凳子也坐不稳。况且,据邓发截收到的蒋军无线电电报可以判定:蒋介石已经派了25万牛头马面各执生死牌,等着打我们的板子。我们旧伤没有好就又等着挨打,哪个有铁屁股哪个去挨打好了,我毛泽东是要先找个地方养养伤,等坐得稳了再去找反革命算账,到时候,你看我来打日本鬼子同老蒋的屁股吧!我要打得他在中国坐不住!”

在这次会议上,一些人对今后红军的路线与方向提出了不少不切实际的意见,甚至有的人提出用现有的红军力量与敌人硬拼。针对这些说法,毛泽东没有一一进行反驳与批评,而是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首先,他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用整体概念代替个体的人,比如用“反革命打了革命的屁股”,“反革命”是指蒋介石的军队,“革命”是代指“红军”;随后,他又将这个借代延伸到“屁股”上,后来干脆就用“屁股”来代指“红军”了,再后来还用“屁股”代指根据地了。其次,他运用了古词今用的方法,将敌人的军队说成是“牛头马面”,将敌人的兵器说成了“生死牌”,说明敌人的凶恶与强大和他们要将红军剿灭的残暴性。其三,他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充满想象地将那些坚持要与敌人硬拼的人说成他们有“铁屁股”,讽刺了他们不切实际的空谈主义。毛泽东这番话将多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幽默而犀利,生动而形象,对极为复杂的情况进行了准确中肯的分析,征服了许多与他意见不同的人,使大多数与会者心服口服。与会者纷纷赞同他的意见,要求放弃原定计划,改变进军路线。

5.蒋介石是不愿意抗战的,我们就采取对付毛驴一样的办法,拉他、推他、再不干就打他的屁股。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抓住了蒋介石,对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在事变发展的紧急关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作出了决定: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许多同志一时不理解,纷纷来到毛泽东的窑洞询问。毛泽东觉得很有必要引导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认识当时的形势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变化,从全局出发理解并自觉执行党的方针。所以,毛泽东来到红军大学作了一场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报告,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的重要意义教育大家,并生动地讲了一个“毛驴上山”的故事。

当时,有人担心地问道:“如果蒋介石不谈判,不接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抗日主张怎么办?蒋介石心狠手毒,毫无信义,放了他,他会抗日吗?”对此,毛泽东作了深刻分析:“日本侵略者、国民党亲日派,他们唯恐我们不会杀掉蒋介石,而蒋介石又最怕死,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蒋介石会认识到他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再加上宋氏兄妹的劝说,蒋介石肯定会接受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抗日主张的。”

接着,毛泽东说:“陕北的毛驴很多,毛驴驮了东西是不愿上山的,但是陕北老乡让毛驴上山有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蒋介石是不愿意抗战的,我们就采取对付毛驴一样的办法,拉他、推他、再不干就打他的屁股。当然喽,要拉得很紧,推得有力,打得得当,驴子就被赶上山了。西安事变就是这样。当前,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是大势所趋。但是,驴子是会踢人的,我们要提防着它,这就是既联合又斗争。”

毛泽东这番话引起了大家的一阵笑声,也让大家从心理上理解了党中央的正确方针。在这里,毛泽东用了一个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比喻,把蒋介石不愿抗战比喻成毛驴不愿上山,用打毛驴屁股来比喻逼迫蒋介石参加抗战。由于“蒋介石”是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毛驴”是喻体(比喻的事物),两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体被“扯”在一起,而且“蒋介石”和“毛驴”之间产生的反差太大,太远,这就让人一联想到毛驴不肯上山、被人打着屁股连拉带推迫不得已向山上走的样子,就会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6.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识。

1938年4月,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为第三期学员讲课。在讲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问题时,他说:

“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识。猪八戒也有许多缺点,但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吃苦。臭柿胡同就是他拱开的。孙猴子很灵活,很机动,但他最大的缺点是方向不坚定,三心二意。那匹小白龙马,它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了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毛泽东运用了移用的修辞方法,引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与故事,用现代常用的政治词语来表现和评价古代的人物,比如说唐僧“麻痹、警惕性不高”,说猪八戒“能吃苦”,说孙猴子“方向不坚定”,说“那匹小白龙马,它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了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尤其后面这句,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小白龙马拟成了人,并用人的标准来衡量,更显出这种精神的可贵和值得学习。这种古今杂混的语言内容构成了极不谐调的感觉,真是谐趣横生,生动活泼,言近旨远。

7.你不要闹气,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民以食为天,你这官不小了,已经管上天了。

江青和毛泽东结婚后,经常要求毛泽东安排她一些“更重要的工作”。几位中央首长也陆续向毛泽东建议,给江青以“大秘书”的待遇,担更重要的责任。毛泽东都断然加以拒绝。

“她和邓大姐不同。她不能介入政治领导。”就这样,毛泽东当着那么多人面,向她关闭了大门。不要说参与领导,连介入都不许,她只能当个生活秘书,而且只是机关党委领导下的秘书,只能支派几名卫士管好毛泽东的衣食住行。

江青不甘心,一天晚上,她婉转地对毛泽东说:“我就是当你的学生,也该工作去,可以替你抄写东西,帮你想问题,为你接电话……请指示!”

大概是最后一句话刺激了毛泽东,他一下子睁大眼睛,警惕的目光凝视着江青,她吓了一跳,平时的毛泽东很是温和亲切啊,她不知问题出在哪里。蓦地,毛泽东将手在她面前一划,警告她说:“这些事不许你插手,有我的机要秘书来做!”

见江青两眼溢出泪花,毛泽东才缓了一口气劝她说:“你不要闹气,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民以食为天,你这官不小了,已经管上天了。”

毛泽东在劝解与说服江青的话中,巧妙地运用了“引用”与“歪解”两种修辞方法。“民以食为天”是一句古语,出自《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在这里,“天”,是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意思是,君王以老百姓为最重要的东西和依靠,而人民则以粮食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与依靠。这就强调了民食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引用这句古语的时候,并不是真正的从正面来解释它,而是故意用了一个歪解的方式对这句话来一个牵强附会的解释:“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民以食为天,你这官不小了,已经管上天了。”你看,毛泽东非常机智而巧妙地将“民以食为天”中的“天”解释成了自然界中的上天,于是这话就成了这个意思:你江青都管了吃饭这件天大的事情了,就等于管了上天了,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啊?一句幽默诙谐的话,不仅挡住了江青伸手太长日益膨胀的欲望,也暂时化解了江青心里的不满情绪,尽管她不会相信自己真的管了上天了,但她也只好见好就收了。

8.这个人就是“肚先生”,也就是我们的肚子啰!

这天,毛泽东正在窑洞里办公,秘书周小舟走了进来,拿着几封信挥了挥说:“主席,‘抗大’新来的同志们又来信了。”“哦?给我看看。”毛泽东接过了信。

原来,由于敌人的封锁,中央决定要疏散部分人离开延安,以解决延安经济贫乏的困境。当时一些青年不辞辛苦到延安不久后,听说又叫离开,于是很多人发起了牢骚,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给中央写信,反映他们的疑惑和心情。毛泽东读完信后,决定和他们讲一讲。几天后,毛泽东来到了“抗大”礼堂。

毛泽东首先介绍了抗日战争的形势,讲起国民党背信弃义封锁延安,讲起延安的经济困难的情况,又谈了中央希望同志们下到基层的要求。礼堂里静悄悄的,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毛泽东话题一转,微笑着说:“上课之前,先讲一件小事。最近几天,有不少同志给中央写信,说‘我们好不容易到党中央身边,怎么一到就叫离开呢?’我说,对呀,中央许多同志也很同情这些同志,但是,就有那么一个人不同意,整天叽哩咕噜的。”

说到这里,他故意卖了个关子——停住了。学员们迷茫地也都在想:这个人是谁呢?大家不由东张西望。这时,只见毛泽东风趣地指着自己的腹部说:“这个人名叫‘肚先生’,也就是我们的肚子!”

话音刚落,礼堂里已是哄堂大笑。

毛泽东接着说:“你们别笑,不相信试试看,谁敢同这个‘肚先生’较量较量!中国古代有一个道家叫老子,他非常信这个邪,他说‘民以食为天’,我说是吃饭第一!”

正当大家听得入神的时候,毛泽东一下子把话拉入正题:“我要讲的小事,就是动员同志们去洛川就食,把饭吃饱,解决‘肚先生’的问题。所谓就食呢,就是古人所说的‘就粮’,也就是把人带到积粮甚多的地方去找饭吃!《后汉书》上说:‘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弊’。今天,我们党中央也学点古人的做法,动员同志们去洛川‘就食’,其目的就是让大家吃饱肚子,学习好,训练好,做好抗日准备。你们说,该不该去呀?”

大家回答道:“该去!该去!我们一定去!”

要动员这些怀着满腔激情来到久已向往的党中央周围的热血青年离开延安到洛川去,毛泽东没有板着脸孔说:当时延安缺少粮食,为了大家的吃饭问题动员大家去洛川,那里粮食较多,可以解决问题。而是幽默地以“肚先生”为话题说开,从几千年前老子“民以食为天”的理论,还联系到历史上战争年代的“就食”、“就粮”的听起来非常新的概念,并准确地引述了《后汉书》的原文,这番话道理实实在在,可语言却又文白相杂,一会儿“肚先生”土得要命,一会儿“就食”又雅得要命,非常惹人好笑,这一席幽默的话说得听众当时就心服口服,让那些有想法的青年们顿时消除了疑团,高高兴兴地奔赴了洛川。

9.我们认为清一色难和,平和容易,当然是平和好。

1949年,在北平举行的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失败了。这天,中共中央举行了一个宴会,邀请了参加谈判的全体国民党代表,也为将要离开北平的部分和谈代表饯行。

在宴会上,和谈失败的阴影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内战的烽火又将再起,可毛泽东谈笑风生、频频举杯的举动却让宴会气氛仍然十分活跃。

和谈代表之一的国民党将领刘斐却看着觥筹交错,提不起精神来,思想斗争很激烈,是回南京,还是留在北平?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觉得难以抉择。这时,一个身影映入了他的眼帘,毛泽东端着酒杯正向他们这边走近:“来,干一杯,为你们能来北平干杯。”神采飞扬的毛泽东将手中的那杯葡萄酒一饮而尽。

刘斐喝完了酒,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对啊,借这个机会和中共最高的领导人毛泽东谈一谈,探寻一下自己的出路。于是刘斐转弯抹角和毛泽东谈了几句后,最后竟聊到了打麻将牌上面:“毛先生,您认为打麻将是和清一色好,还是平和好?”刘斐的这个问话确实有点投石问路的意思。

毛泽东似乎觉察出了刘斐的用意,他微微笑了笑,并握住了刘斐的手,说:“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哟。不过我们认为清一色难和,平和容易,当然是平和好。只要和了就行了。”

刘斐听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中国革命能团结的人越多越好。于是他的眼前豁然开朗,当即也回答说:“平和好,那么还有我一份。”最后他选择留在了北平。

“平和”本是打麻将的常用术语,毛泽东巧妙地利用这一词语本身的另一层意思——和平、和好,表面上说的是打麻将的“平和”,实际指的是“和平、和好”,这就含蓄地暗示了当时心神不安正在投石问路的刘斐: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后仍会坚持统一战线的方针,欢迎一切爱国的国民党将领和民主人士为国效力。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欢迎你回来!

在这里,毛泽东运用的就是双关的修辞方法。双关,就是利用语词的多义或同音现象,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地使词语具有双重的意义,从而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双关分为两种,一种是借义双关,一种是谐音双关。毛泽东这句话属于前一种。

10.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

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接见第二次团代会主席团时,发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其中在讲到要重视提拔任用青年干部时说:“要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就不赞成!”

毛泽东的这段话虽不长,但却运用了三种修辞方法来创造幽默的意境。其一,引用。毛泽东引用了众人皆知的三国时期人物的典故,用这一典故说明了选拔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的必要性以及遇到的困难。其二,移用。也可称为移时,即将现代的词语用在古代人的身上。“青年团员”与“团中央委员”本是现代的词语,可毛泽东却偏说周瑜是“青年团员”,偏要让周瑜当“团中央委员”,用现代的观念与语言来评价与议论古人,顿使语言新鲜别致而诙谐生动。其三,断取。就是一种“断章取义”,只取其一,不计其他,掐头去尾地任意截取某处词语中的个别字词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这里的“青年团员”,其实就是突出其中的“青年”二字,“团员”二字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因为如果只说“青年”二字,古代也有青年啊,就不新鲜了,更没有了今词古用的诙谐趣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