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在语言科学基础之上的修辞研究

建立在语言科学基础之上的修辞研究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在语言科学基础之上的修辞研究——评《英语修辞格词典》1992年11月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文军编著的《英语修辞格词典》,为英语修辞学界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参考书。《词典》对喻类辞格条分缕析,提出分类达20种之多,说明这类辞格表现手段众多,传情达意具有很大的潜力。

建立在语言科学基础之上的修辞研究——评《英语修辞格词典》

1992年11月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文军编著的《英语修辞格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为英语修辞学界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参考书。此书从语法、语义视角入手研究各种英语辞格,将修辞学研究建立在语言科学的基础之上,条分缕析,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学术专著。

应该说修辞学本身即是一门语言科学,它系统地研究语言单位的各种表现力、表现手段以及因“变异”而在语法、语义两个平面上所产生的“错格搭配”,因此语法学事实经常出现在修辞反映之中(即指语法形式涵蓄着修辞要素);反之,修辞反映也常常出现在语法学事实里。然而传统的修辞学研究却注重于艺术修辞,强调艺术作品中语言要素的特殊效力,所谓“示言外之力,收言后之果”,自然也就忽略了艺术效力赖以产生的语言基质,忽略了艺术之为艺术的语言本体。针对这个问题,《词典》钩玄提要,从语法问题入手,对各种辞格传达艺术效果、承载美学内蕴的语言基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于学界多有启迪。

即以学人尽知的喻类辞格为例就可看出作者在这方面的确着力甚勤。

喻类辞格表达“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寓意”,表现手段众多,表情潜力丰富,且容量很大,语义修辞范围很广,与语言单位的转义用法切切相关,因此亦可将喻类辞格用语言学术语定义为:“句法正确,遵循语法规则;意义异常,破坏语义规则”。由于语义异常,语言单位喻化以后即将语义场予以扩充,使其与其他的场交叉、映叠、重合,这样就产生了该语言单位语义场以外的补充意义,修辞效果即油然而起。

《词典》对喻类辞格条分缕析,提出分类达20种之多,说明这类辞格表现手段众多,传情达意具有很大的潜力。综观对这20种辞格所作出的评析讲解,可以看出作者对辞格赖以产生的语言手段很感兴趣。

比如“明喻”(simile),一般的解说都只局限于该辞格与“隐喻”(metaphor)之间的区别,在谈及喻词时也大多只说用like或as引导,与汉语的“如”、“若”、“犹”、“像”等相似,语焉不详,于学者不利,然而《词典》却在详述暗喻几个特点的基础上径直列出17种喻词类型,除常见的“like”,“as”型以外,还有as...(,)so...,may(might)as well...as...,as if(as though)等,但真正的特色却体现在喻词大的分类上,如:

(1)介词(短语)型

(2)连词

(3)形容词比较级型

(4)动词(短语)型

其中尤以“动词(短语)型”最具特色,下分:

1)seem型,如:

So as she shows she seems the budding rose.

2)surpass型,如:

In clearness does surpass

The crystal and the silver pure

Or clearest polished glass.

3)be likened to型,如:

Passions are liken’d best to fllods and streams.

4)remind of型,如:

His nose was particularly white and his large nostrils,correspondingly dark,remind me of an oboe when they dilated。

5)compare...to型,如:

I compare his genius to a lightening flash。

还有treat...as,regard(consider)...as,pass,resemble,serve...as等各种类型,分类翔实,例证丰富,既富于理论创见,又具有实际意义,尤其是从辞格的语言载体入手进行讨论,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再如“隐喻”(metaphor)的结构式,《词典》也从语法入手将其分为同位、修饰、并列与移用等类型,并明确点出适用于喻体的词类及句型,这就使该辞格的理论阐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一定的学术价值。请看下面同位与修饰两种类型。

(1)同位型:主体和喻体间在结构上是一种同位关系。例如:

1)“You little Mexican rat,”hissed from between Danny’s gailing lips.

2)Hold out your hands,you little beast。

这两个例子分别将you比作little Mexican rat和little beast,主体和喻体在句中为同位关系,格式为“主体在前,喻体居后”,两个成分之间没有标点符号分隔。但此型也有例外,一是主体与喻体之间用标点符号分隔,一是主体与喻体相互换位,如:

3)...she was a lady born,a jewel,though probably she could do no more than just read and write!

4)No getting out of it—a mal-adjusted animal,civilized man!

(2)修饰(偏正)型:主体与喻体系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有下列表达方式:

1)修饰语为喻体,被修饰语为主体。修饰语可以是形容词,如:a rosy cheek,the spidery tracks;可以是复合形容词,如:their parrot-learned knowledge;可以是现在分词,如:the billowing snow.

2)修饰语为名词所有格,作主体,被修饰语为喻体,如:sorrow’s shaf ts.

3)名词与of结合形成前位修饰语,该名词为喻体,of之后的被修饰语为主体,如:a long shot of a room,the f lood of questions.

类似的阐述散见于各页,遂形成全书有别于它类辞书的特色之一。

其实,抓住了语言本体就等于把握住了一个民族运思、求思与载思的基本工具。“比喻”究其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形象思维,要想以“象”体“形”,自然就得诉诸语言载体,由于民族语言的语法即是该民族独有的思路,从语法入手对辞格进行阐释与实证分析当然就是必由之路、非此莫彼的了。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词典》亦对其他辞格进行了语言学分类,如:

(1)代类辞格:言此及彼,实为“替代”,如借代(metonymy)、提喻(synecdoche)等;

(2)反复类辞格:层层递进,增强语势,实为“强调”,如头韵(alliteration)、重言法(hendiadys)等;

(3)节略类辞格:删繁去冗,言简意赅,实为“凝练”,如省略(ellipsis),轭式搭配(zeugma)等;

(4)颠倒交换类辞格:结构的变换实为“突出”,获取“惊异价值”,如倒装(inversion)、时态变换(metastasis)、文法替换(enallage)等。

可以看出辞格的运用是为了获取美学效果,而这种效果的产生又全赖于语言肌质“系统的内在变异”,由于辞格的语言学研究正好可以揭示辞格美学效果的内在规律,因此该辞典这方面的研究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典对语义与辞格相互关系的重视。

迄今为止的修辞学研究多注重辞格表层的静态分析,而忽略了辞格美学效果赖以产生的内在生成机制。翻开汉英修辞学专著,映入眼帘的也多是描写美学效果的“目的语”,而不是揭示辞格美学内蕴的“元语言”,其间差池千里,自然也就或多或少地失去了修辞学研究应有的学术价值。

上面谈到辞格(尤其是喻类辞格)与语言单位的转义(变异)用法切切相关,尤其是主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表面上是以语言符号作纽带,但实际上却是由于两者语义场交叉重合以后在某些语义特征上具有相似、相同或差异性而形成的。

从这个观点入手,作者拈出“通感”(synaesthesia)作为范例进行讨论,具有一定的新意。

通感synaesthesia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together-perception,指“感觉挪移”,仿修辞术语“移情”亦可解释为“移觉”,表面上是感官功能的“错觉搭配”,其实质却是语言单位因语义场错位而形成的“变异搭配”,也是为追求修辞效果而着意选择的结果。钱钟书先生曾有“通感”一文对其“擘肌分理、取心析骨”,是为“会心通神”的至论,因此要对现有的理论有所突破,就必须独辟蹊径,不囿于陈说,力争创出新意。针对钱先生重实证分析,着重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区别对通感进行解剖的特点,文军先生以语言学阐释为纲,拈出语义特征为讨论要旨,明确指出“通感”实际上是词汇意义历史渗透的结果。比如sharp本义是指刀刃等“锋利”,属于触觉语义场,但由于历史的积淀,其语义场逐步扩大,由指刀锋(sharp edge)、刀尖(sharp point)演进到指思想(sharp mind),语言(sharp words),而后便有了audible与visible这两个义项,即与听觉、视觉两个语义场相互渗透,这就产生了sharp与cry 和eyes之间的变异搭配。通感缘由于此,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也是历史的积淀,只不过后来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或“语言能力”,其“推移”(transference)过程也就演化成了一种自动的生成装置,不为常人所察觉罢了。

然而有趣的是,在将通感作为一种辞格处理并进行详细讨论的同时,作者还谈到了通感对词义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实际上也就从反面论证出了通感赖以产生的内在生成系统是一套语义分叉装置,通过有悖于语义规则却符合语法规则的合理推移,即可产生新的“通感”辞格,从而获得修辞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全书罗列辞格共88种,类似的分析与研究比比皆是。作者摒却时下流行的文艺—美学体悟模式,却代之以语法—语义分析手段,将整个研究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试图以动态深层的阐释方法揭示英语辞格的内在生成机制,而不囿于静态的表层描写,笔到之处擘肌析理,触类连通,无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作者多年从事英语辞格研究,每有会心遂操笔为文,经年累月终有《英语修辞格词典》问世,这无疑是一项极有价值的学术工程,定将对我国英、汉修辞学的研究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以此为起点,相信将会有更多、更新、更好的研究模式问津英语修辞学研究,“四方谈异”只会促进学术繁荣,而这也正是作者献身于这项研究的初衷与目的。

(原载:《现代外语》,1994年第2期,第58- 6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