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克服固定腔调

克服固定腔调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固定腔调的形成,原因很多,如有的是幼年读书时养成了诵读的习惯,一下子改不过来;有的是认为只有某种读法才受听……现在,人们对固定腔调已经有了分辨的能力,许多朗读者也正在努力克服它,中小学语文课的老师们更是急切地探寻着有效的方法,并以自己辛勤的积累使初学朗读者耳目一新。朗读中存在的固定腔调,同朗读者语感较差有很大关系。

第六节 克服固定腔调

固定腔调,是贬义词。诸如“他说话老是拿着腔调”,“这样读,拉腔拖调也不好听”,就含有腔调固定、千篇一律的意思,这是一种明显的缺点。

固定腔调,在朗读里,指的是使用某种固定不变的声音形式,把词语纳入一种单一的格式,以不变的声音形式应万变的朗读材料,不管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也不管是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是文言还是白话,是鲁迅还是老舍的作品,都同样对待,从朗读中听不出什么区别。

固定腔调的形成,原因很多,如有的是幼年读书时养成了诵读的习惯,一下子改不过来;有的是认为只有某种读法才受听……但最根本的,是对朗读缺乏认识,对朗读理论和朗读过程的研究不够造成的。人们在朗读活动中相习相沿也是形成固定腔调的原因之一。从朗读状态上看,自始至终都是一种缺乏变化的状态,更是造成固定腔调的直接原因。

固定腔调有不同的类型,我们试分为四类,予以简单说明,并引起疗救的注意。

一是念书腔:就是照字念音,或有字无词,或有词无句。词或词组没有轻重格式的正确区分,更没有具体感受的充实。听不出完整的句、段,毫无思想感情的流露。

如:“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这本是一句很浅显通俗的话,可是用念书腔读,就只给人“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这些割裂的词组,听不出词组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更谈不上语气的色彩和分量。

这种固定腔调,把“今天”读成中重格式,“是”字拖长,“开学的”读成中中重格式,“的”不但不读轻声,反而读成重位音节,甚至改变主要元音,读作“dà”,“第一天”也读成中中重格式,“一”的重音位置消失。由此可见,念书腔的主要问题是停顿多,停顿位置和时间都差不多,没有重音,语气近似。

念书腔还保留着识字的明显痕迹,这在小学一、二年级中更为普遍,值得重视。

二是唱书调:念书腔还能表达出一些字、词的基本意义,唱书调却只剩下了声音的外壳,在“唱”的过程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便被大大削弱了。

唱书调的唱法也有几种,大都能谱曲,如:

img4

(“了”均读liǎo)

这是一种老式的唱书调。

img5

这是一种新式的唱书调。

这种唱书调,节拍一律,连休止符、符点都极少见;音程变化不大,只是那几个音简单重复。在这样的曲谱上,可以填上不同内容的词语,而不问主次、色彩如何。这样的曲调,就其音乐性方面说,也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唱书调的最大弊端是声与义隔,只闻声而不解意、不传情。它不管长句、短句,也不论一人、多人,都可以连续不断地唱下去,整齐划一地唱下去。越唱,调子越浓;越唱,字音、语气越不讲究。只要学会了这个唱法,对文字作品可以根本不理解,可以没有任何感受,也能把文字变为声音。对听者,只有简单曲调的刺激,不会产生任何感染。

三是念经式:这是指那种用小而快的声音读书的方式。它可能是从“默读”、“虚声读”沿袭来的,而且属于单纯为了背书的读法。这与朗读的要求在基本点上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是自我领略和品味作品,如果要朗读,也应该适当放开声音,不仅从思想感情上,而且从音律韵味上给自己以美感享受。面对听者,就更不应该采取这种念经式的读法了。

四是朗诵调:舞台上的朗诵,那夸张、渲染的有声语言显得生动引人,不仅激情洋溢,而且音调铿锵。初学朗读者若不分场合、不明目的、不看内容、不管体裁,一味从声音形式上模仿这种朗诵方法,必定给朗读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养成一种固定腔调,难以矫正。

综上所述,固定腔调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现在,人们对固定腔调已经有了分辨的能力,许多朗读者也正在努力克服它,中小学语文课的老师们更是急切地探寻着有效的方法,并以自己辛勤的积累使初学朗读者耳目一新。这个问题,应该在朗读教学法中探讨、详述。这里,只简单地谈两点:一是要增强语感。所谓语感,有两方面的含义,既是指对于语言信息接收、储存的能力,又是指对于语言信息发出、驾驭的能力。朗读中存在的固定腔调,同朗读者语感较差有很大关系。只有增强语感,辨别优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优秀的朗读示范(包括录音),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二是要注意状态。要打破固定腔调,使语流符合朗读规律,必须改变言不由衷、消极被动的朗读状态,加强思想感情的运动,切实把握语气的色彩和分量,注意气息、声音的变化,使有声语言充满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