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网络文化的意义

研究网络文化的意义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网络文化大约出现在20世纪最后几年,在21世纪的前几年得到广泛传播。全球手机用户入网数将于今年年底突破53亿,其中发展中国家占38亿。研究互联网大国中国的网络文化,将对全球网络文化研究做出独特贡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内地的网站总数已超过190万个。[9]网络经济效益网络促使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四、研究网络文化的意义

(一)什么是网络文化

我们可以从两种层面研究网络文化,即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技术层面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社会层面从网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出发,强调由网络传播内容所引发的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及其生活方式的变化。本书是从社会层面研究网络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改变。

如果给网络文化下定义,可以将其概括为网络上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总之,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蕴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网络文化产生于20世纪中期,即实现计算机联网的时刻。中国的网络文化大约出现在20世纪最后几年,在21世纪的前几年得到广泛传播。

(二)研究网络文化的意义

1.社会意义

(1)研究网络文化具有世界意义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2010年10月19日的数据,全世界网民总数过去5年翻了一番,预计2010年将超过20亿。2010年全球将新增2.26亿网民,其中1.62亿来自发展中国家。全球手机用户入网数将于今年年底突破53亿,其中发展中国家占38亿。[7]这些数字意味着全世界大约30%的人口都在使用互联网,90%的人口通过手机上网。而且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加。中国在21世纪的前十年就已经步入世界互联网大国。全球网民数量的持续增加说明社会成员对使用网络的社会需求呈现出日益强化的态势,这种态势的扩大将引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进而导致社会结构的改变,形成新时期的社会变迁。研究互联网大国中国的网络文化,将对全球网络文化研究做出独特贡献。

(2)探究网络文化反映出的社会群体意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宽带网民规模为4.5亿,宽带普及率达到98.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是66.2%。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41.8%,初中学历网民占32.8%,高中学历的网民占35.7%。网民在家上网的比例仍显著高于其他地点,有89.2%的网民在家上网。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3个小时。数据显示出我国网民已经超过全体人口的1/3,网民以青少年居多。大部分网民在家中上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8个小时。

通过对网络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分析出网络上流传了些什么,广大青少年热衷的话题是什么,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价值和行为取向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后果等。

(3)网络传播形成的产业促使社会结构改变

互联网产生的社会需求大致反映在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交流沟通和网络娱乐等领域,巨大的社会需求必然促进相应的社会服务,使网络服务产业应运而生。截至2010年底,满足社会成员信息获取的搜索引擎使用率达到81.9%,用户规模3.75亿,成为网民第一大应用。商务交易应用用户规模继续领涨。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幅48.6%,是增幅最快的应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的使用率迅速提升,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 875万,在网民中占4.1%,更多的经济活动已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用于交流沟通的微博客用户数已初具规模,达到6 311万,在网民中占13.8%。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仍位居首位,达到67.7%;手机新闻和手机搜索分别以59.9%和56.6%的使用率分别排名第二、第三位。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内地的网站总数已超过190万个。网络娱乐在21世纪前几年得到迅猛发展,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游戏工作委员会所做的统计表明,到2005年底,我国网络游戏用户已达到2 634万,其中,在校学生占了38.9%,已经超过了1 000万人,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中。网络游戏用户的年龄集中在16岁至30岁之间,58.8%的人是出于“纯粹娱乐”的目的。网络娱乐的快速发展到2008年告一段落,此后增速放缓。[8]社会成员对网络服务产生的社会需求是促使网络产业规模扩大的直接原因,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白皮书,2008年中国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6 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互联网制造业销售规模接近5 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0,占全球互联网制造业销售总额的1/10。[9]

(4)网络经济效益

网络促使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大型企业的电子商务正在从网上信息发布、采购、销售等基础性应用向上下游企业间网上设计、制造、计划管理等全方位协同方向发展。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普遍提高,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截至2010年12月,有94.8%的中小企业配备了电脑,无电脑的中小企业仅占5.2%。92.7%的中国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中小企业曾有建站行为(含网上商铺独立网站)的比例达到了43%。42.1%的中小企业曾经利用互联网进行过营销和推广工作;中小企业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营销的比例达到了21.3%,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的比例达到了19.3%,利用搜索关键字进行广告营销的比例达到了15.4%。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57.2%的中小企业正在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及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10]互联网使网上零售规模增长迅速,市场逐步规范。据调查,建立了电子商务系统的大型企业已超过50%,通过互联网寻找供应商的中小企业超过30%,通过互联网从事营销推广的中小企业达24%,中国网络购物用户已超过1亿人。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11]电子商务专业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数字认证、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也正在逐步形成。

(5)网络的负面影响和社会政策

网络的广泛应用也不免带来负面效应,引发社会问题。近年来,互联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进入21世纪,中国的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各种传统犯罪与网络犯罪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侵害他人财产的犯罪增长迅速,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入侵和攻击计算机与网络的犯罪日趋增多,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及从事赌博等犯罪活动仍然突出。据统计,1998年公安机关办理各类网络犯罪案件142起,2007年增长到2.9万起,2008年为3.5万起,2009年为4.8万起。[12]为有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并强化管理措施。2010年,我国的基础网络安全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2010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比例为45.8%,较2009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占21.8%,较2009年降低9.7个百分点。显示出调整社会政策解决网络社会问题已见成效。

2.学术意义

社会科学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认识、分析、解释文化现象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以往学术著作中已经体现。研究当代社会的网络流行语对建立和发展新学科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1)探究网络文化的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

观察近年来发布的主流媒体流行语和文新报业集团发布的网络通信流行语、新媒体流行语,内容大致可分为:网络、手机、电子产品、数字技术等。将2002~2010年的流行语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把与网络相关的流行语收集起来,就整理出网络文化集丛。网络文化集丛中排列的流行语展示了两大方向:一是近年来网络文化传播的热点和新形式,二是网络传播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对策。这些问题将分别在本书各章中描述、分析并解释。经过本书研究者梳理展示的网络流行语为我们勾勒出21世纪前十年网络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概貌,广大读者不仅关心当代中国社会流行的网络流行语是什么,更希望了解隐含在流行语中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文化元素及其发展趋势。因此,本书首要的学术意义是客观科学地描述21世纪初期网络文化产生发展的概貌,并揭示蕴涵其中的深刻复杂的因果关系。

(2)丰富成熟学科

网络文化的显著特征反映在21世纪初期爆出了许多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从产生之日就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纳入研究范围。2004年9月,国家语委开始筹划推出《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由当时被称为中国语言国情报告课题组完成,分年度搜集、报告中国语言生活的基本状况及其热点问题。从2006年起,每年出版上年度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项研究从开始就把网络语言状况作为专题研究,探讨社会发展对网络语言的影响。此后,在每年度的研究报告中,都会公布当年的汉语新词语,其中有许多网络类流行语,如:博客、播客、威客等。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词语的迅速融合现象是国民语言生活状况变化的显著标志之一。所有能够产生社会性传播效果的事件几乎都源自互联网的揭示和推动,而后迅速被各种传统媒体引用、传播,网络和传统媒体相互作用,相互借力,以致形成某种时尚潮流。某些词语甚至成为描述当年社会生活的流行语。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不仅丰富语言学及其他成熟学科,还能对研究21世纪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史提供丰富的经验事实资料。

(3)开拓新学科

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研究的问题从社会到个人、从宏观到微观,分类越来越细、门类越来越多,如今建立的学科或发展学科已经有几十种,但是还没有完全囊括当代网络流行语文化现象。笔者认为仅此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就可以建立网络文化学学科。另外还可以在成熟学科中开拓新的分支学科。例如,在语言学中开拓网络语言学,在经济学中开拓网络经济学、网络营销学,在管理学中开拓网络管理学,在社会学中开拓网络社会学等。网络文化现象是覆盖面较大,社会大众参与较多的文化现象。学界应鼓励更多学者深入研究,建立理论体系

3.现实意义

(1)研究流行语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新潮流

青少年是流行语现象的创作者、传播者、追随者和效仿者。研究流行语文化现象对于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和文化,特别是正确对待“新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我国网民中10岁至29岁的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60%以上,小学生网民群体近年来不断攀升,占网民总数的8.8%。纵观前几年主流媒体和文新报业集团发布的与网络相关的流行语,既展现了网络新媒体技术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反映出由于网民低龄化、未成年人引发的网络社会问题日益增多,急需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应对。

(2)研究流行语有利于运作文化创意产业

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为人服务的行业逐渐取代向自然索取资源和加工资源的行业,即第三产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其中文化产业创造的效益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文化产品成为社会大众的日常消费品。技术的发达使传统的工作方式逐渐被淘汰,人们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以人为本”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因此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从以往重视宏观研究向贴近日常生活的微观研究转变,研究为人服务的第三产业,特别是使人愉悦的文化创意产业,例如,研究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创意产品的流行语,为文化创意产业积累了新时期的经验事实,以此类流行语为线索,通过深入挖掘并探究开发运作这些产品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可为我国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经验研究的依据,有利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为社会大众打造更多更好、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