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言学角度的研究

方言学角度的研究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福堂在其专著里另辟一章,集中谈方言演变中的儿化韵现象。王福堂又以方言为论证材料,说明北京话儿化韵的产生过程时,将历时探索与共时比较相互打通,从某种方言的语音现实推测早期儿化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研究儿化演变的具体思路。关于儿化在方言间的影响:俞敏提出,在官话区的几个大城市和附近的方言里,都有用“儿化韵”的习惯。而“最自然的解释”是“清初驻防旗人带过去的”,“所以,凡有驻防旗兵的方言就有儿化韵。”

三、方言学角度的研究

关于汉语方言中的儿化现象综述:钱曾怡(1995)全面论述了儿化作为“汉语历史发展中新形成的一种特定的音义结合体”的性质与作用,细致描写了儿化在不同方言区的分布及音变类型,并就儿化音变与汉语语音的传统结构格局、儿化音的产生及过渡形式、儿化在汉语一些方言中的扩展之势等问题做了深入的讨论。文章博大精深,对儿化研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王福堂(1999)在其专著里另辟一章,集中谈方言演变中的儿化韵现象。其中以儿化韵和韵母的不同表现、儿化韵的形成、儿化韵调类的调整和归并及儿化韵的衰亡的论述为最精彩。王福堂(2001)又以方言为论证材料,说明北京话儿化韵的产生过程时,将历时探索与共时比较相互打通,从某种方言的语音现实推测早期儿化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研究儿化演变的具体思路。

关于儿化在方言间的影响:俞敏(1987)提出,在官话区的几个大城市和附近的方言里,都有用“儿化韵”的习惯。而“最自然的解释”是“清初驻防旗人带过去的”,“所以,凡有驻防旗兵的方言就有儿化韵。”

关于不同方言中的儿化比较:郑有仪(1987)将北京话、成都话和重庆话里的儿化进行横向比较,试图通过儿化音节、儿化词语和儿化的作用三方面的具体对照,说明儿化的一些特点。尽管其中一些看法值得商榷,个别结论也与事实有一定距离,但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探索,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