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骨文又被称为什么

甲骨文又被称为什么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应用文的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应用文是指机关、单位、团体或个人用以处理各项工作、办理日常事务,具有特定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应用文的概念虽然最早出自刘熙载的《艺概》,但应用文的出现却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应用文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大到整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个人,要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应用文,当然也就离不开应用写作。

第一节 应用文的概念

我们现在所说的应用文是指机关、单位、团体或个人用以处理各项工作、办理日常事务,具有特定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它有特定的作者和对象,而且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发挥效用。

应用文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但是应用文概念的提出却是在清朝

清朝道光年间,江苏兴化有位读书人叫刘熙载,字伯简,号融斋,十岁丧父,家贫好学。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十二岁的刘熙载得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使。他身在官场,却不迷恋仕途。他博学而多能,除经学外,还精通声韵和算术,颇多著述。同治五年(1866),五十四岁的刘熙载即称病辞官回到故乡,后应邀任上海龙门书院主讲14年。其间,他把自己历年的文论收集整理成集,分为文、诗、赋、词曲、书、经义六个部分。同治十二年(1873),六十一岁的刘熙载将此书编成,定名为《艺概》,成为一部备受瞩目的文学艺术文论集。

在《艺概》一书的《文概》卷中,有这样一段话:“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这段话的大意是:文辞决定文体,根据此理可以写作一切应用文体。按阅读的对象应用文可分为上行的、平行的、下行的。重视了文辞的区别就是重视了实质的差异。在这里,刘熙载第一个提出了“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的概念虽然最早出自刘熙载的《艺概》,但应用文的出现却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感到迷惑,认为在人的世界之外还有神鬼的世界,所以在重大的社会活动之前,王室贵族一定要占卜,通过占卜让神灵来预示吉凶祸福。有一种占卜的方法就是将龟甲或兽骨整治加工平整后再经过钻凿,然后将钻凿过的最薄处在火上烘烤,在甲骨的反面烘烤后,它的正面就会出现裂纹,占卜者就根据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吉凶祸福。占卜过后,王室贵族命人用刀将占卜的时间、地点、事由、结果以及是否应验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就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甲骨文,所以甲骨文也称为甲骨卜辞。甲骨卜辞的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六类:祭祀、天时变化、年成丰歉、战争、王室重大事件、未来吉凶。其实,占卜不过是奴隶主借助于虚无的神灵加强统治的一种手段,然而,甲骨卜辞却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等方面情况的真实记载,尽管比较简短,却可以将其一些内容视为原始的应用文,因为它已经显示出应用文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作用。

殷商时代把应用文称为“典册”,秦代则称为“典籍”,汉代称为“文书”,三国时期称为“公文”,唐宋两代则称为“文卷”。相比之下,这些概念都不如刘熙载提出的“应用文”的概念完备而又贴切,所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被后来的人们所沿用。在这里“应用文”是指公务文书,当然,应用文也包括私人事务文书。

应用文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大到整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个人,要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应用文,当然也就离不开应用写作。

阅读链接

应用文与甲骨文

应用文是文种,甲骨文是文字,两者之间原本没有必然联系,可是因为有了历史上的一些人和事,它们却有了密切的关系。

甲骨文是商代锲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系统的汉字。商代刻有文字的甲骨绝大多数是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出土的,这里是商代后期二百多年都城的遗址。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大发现之一,那么,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据说在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教育部部长暨国立大学校长)王懿荣生了病,在家请太医看病,当时小说家刘鹗正在王家做客,他颇通医术,见到药方中有一味药叫“龙骨”(其实就是出土的动物骨骼化石),他觉得很好奇,等药抓来后就把龙骨拿出来看了一下,无意中竟然发现龙骨上刻有文字,便拿给王懿荣看。王懿荣是个金石学家,对考古一直有癖好,见后大为惊讶,经过仔细辨认,认定这是介于“篆籀之间”的古文字,于是便以每字2两银子的价格重金收购,先后收购了1300多片有字的“龙骨”。

在此之前,小屯村的村民把从地里挖出来的甲骨当作“龙骨”卖给药铺做药材,此时由于有人出高价收购,出售甲骨可以获取大利,因此在小屯村就掀起一股盗掘之风。有因为争抢而械斗的,也有因为塌方而被活埋的,大量有字的甲骨就这样流散出去了。192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开始在安阳进行考古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前后发掘了15次,共出土了24918片甲骨,而因为盗掘散失的甲骨比这要多得多了。

虽然王懿荣第一个认出了甲骨文,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深入研究,便于次年八国联军进京时以身殉国了。刘鹗从王懿荣儿子的手中收购了他所收藏的甲骨,并继续多方搜求,共得到5000余片。他从中选出1058片墨拓付印,编成6册,因为刘鹗字铁云,故取名《铁云藏龟》。《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刘鹗对于甲骨文的传播和研究功不可没。

与刘鹗同时代的学者孙诒让平素喜好金文,见到《铁云藏龟》后爱不释手,就潜心研究,写出《契文举例》一书,第一次对甲骨文进行了考释。虽然孙诒让的考释存在着不少错误,但《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其功劳也是永垂史册的。

孙诒让之后,在收集出土甲骨文和研究甲骨文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学者,他们奠定了我国甲骨学研究的基础。

迄今为止,已经发掘出的甲骨有十万多片,从上面采集的汉字总数已近五千个,其中意义考释出来的约有一千多个。字数虽不算多,但所记事的内容却很丰富,可以看做是应用文的原始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