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语言的共性与异性

关于语言的共性与异性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3.4 关于语言的共性与异性5.3.4.1 核查理论概貌从前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最简方案的分析模型是由词库、显性句法、语音形式和逻辑形式四个部分组成的。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由恒定的原则和一定范围的允许差异两部分构成。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差异应取决于原始语料中可觉察的部分。乔姆斯基认为,英语动词不能显性提升,是因为在英语这类形态不丰富的语言中AGR的动词特征弱。

5.3.4 关于语言的共性与异性(7)

5.3.4.1 核查理论概貌

从前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最简方案的分析模型是由词库、显性句法、语音形式和逻辑形式四个部分组成的。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由恒定的原则和一定范围的允许差异两部分构成。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差异应取决于原始语料中可觉察的部分。而语言中可觉察的部分包括:

(i)语音形式选择;

(ii)词库中的概念与语音结合中的“索绪尔任意性(Saussurean arbitrariness)”;

(iii)词库中的语法因子(grammatical formatives),如屈折系统等非实词(nonsubstantive)部分的性质;

(iv)词库的词项中可觉察的一般性质(如中心语在前或在后的参数等)。

然而,显性句法和逻辑形式的证据较为间接,所以,乔姆斯基假定:除了(i)和(ii)外(他对此忽略未计),差异只存在词库中的(iii)(iv)两个部分。逻辑形式和显性句法则基本体现恒定的原则,它们在各个语言中都非常相似,除非差异可在语音形式等中觉察。乔姆斯基认为,拼读(Spell-out)的位置与逻辑形式条件无关,其差异只与形态性质有关。因此,形态性质在语音形式中的反映就构成了拼读位置的决定性因素。这意味着在最简方案中,语言表征(representation)进入发音-听觉系统和概念-意向系统的点是分离的。

在最简方案中,词项在词库中(意味着在拼读之前)已带有完整的形态特征,而不仅是光杆的词根。但是,词库中所有的形态特征在入句后都必须在适当位置接受某个功能语类(functional category)的“核查(check)”,通过了核查的推导式才能“汇集(converge,又称“整合”或“成功”)”到接口。这就是乔姆斯基的“核查理论(Checking Theory)”。如前所述,功能语类就是可担任中心语的屈折词缀。在最简方案中,小句的功能语类有C,AGR和T三种。下面,我们将从两个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核查理论以及该理论对语言差异性的解释。

5.3.4.2 AGR和T对动词和名词词组的核查

AGR和T都含有“动词特征(V-features)”和“名词词组特征(NP-features)”,这使得AGR可以核查动词与名词词组之间的相互一致关系;T可以核查动词的时态和名词词组的格。为了接受核查,名词词组必须位于AGR的指示语(Spec)位置,动词则须嫁接到AGR和T的位置。因此,前面(11)和(12)“John loves Mary”一句中的“loves”最终要(隐性)提升到AGRs的位置,接受[AGRs AGRs T](即[AGR T AGR]和[AGR VAGR])的联合核查。核查的目的在于确保入句后动词和名词词组的匹配。核查可以在计算中随时进行。

但是,从各语言中动词的句法表现来看,有的语言中的动词有显性提升,而另一些语言中则没有这样的显性提升。譬如,根据Pollock等提出并已经为转换生成语法学者所接受的理论,法语动词存在显性提升的现象,所以,动词位置在副词和否定词之前,疑问句中动词提升到句首。与此相反,英语动词不能显性提升,所以动词的位置在副词和否定词之后,疑问句中助动词能提升,而动词本身不能提升(程工,1994)。

乔姆斯基在最简方案中借鉴了Pollock等人的意见,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解释:AGR的动词特征在法语类语言中强。而强动词特征表现为丰富的形态,因此在语音形式中是可见的。但在另一方面,AGR的动词特征的功能只是核查已有完整形态的动词,对语音形式来说不是合法物,因为发音-听觉系统无法对它们进行处理。因此在法语类语言中,动词必须显性提升到AGR位置,以避免AGR的动词特征进入语音形式。

乔姆斯基认为,英语动词不能显性提升,是因为在英语这类形态不丰富的语言中AGR的动词特征弱。弱动词特征在语音形式中不可见(或可被删除),因此动词无需显性提升。而且逻辑形式移位比显性移位要省力,根据经济原则,语言系统总是尽量减少显性移动,以避免多余步骤,这就决定了英语动词不能作显性提升。

乔姆斯基认为,英语助动词能够显性提升是因为助动词只占位置而无语义内容,在逻辑形式中是不可见的,因此,只有通过显性提升的方式才能使助动词受到逻辑形式规则的作用(程工,1994)。

5.3.4.3 C对疑问句的核查

没有屈折特征而有语义内容的疑问词为什么在某些语言(比如英语、法语)中有强制性提升而在另一些语言(比如汉语、日语)中是处于原位的呢?乔姆斯基在最简方案中的答案是:语言中的这一差别是由某种“内部”形态促成的,这种内部形态使汉语、日语的直接疑问句和英语、法语的多重疑问句中疑问词可以在原位受到逻辑形式原则的操作,只须移动疑问算子即可(关于算子移位,请参阅本书5.3.7的叙述)。至于为什么疑问算子必须作显性提升的问题,乔姆斯基的回答是:CP的中心语C(=complementizer)具有算子特征(operator feature),这一特征就是疑问等算子的形态性质。算子必须提升到CP的指示语Spec位置以接受C的特征核查,核查的内容是算子的辖域性质(scopal properties)。如果C的算子特征强,移位则是强制性的。乔姆斯基在借鉴了Watanabe(1991)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疑问算子在所有语言中都强。这就是汉语、日语疑问句中空疑问算子必须显性提升的原因。

我们借用程工(1994)的两张表格(表5-3、表5-4)来归纳有关核查的内容及不同语言中的移动现象。

表5-3 核查内容

img85

表5-4 各语言中的移动现象

img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