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语义引申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语义引申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语义引申周 文摘要:语义引申是对原文语义融会贯通、反复推敲、熔铸新词的过程。“神似”、“化境”、“真善美”等文学翻译标准的提出无一不说明了语义引申对文学翻译是十分有意义的。Plenty一词的翻译,发挥了译文语言优势,用四字词组“一言难尽”准确有力地表现出老头的感慨之情,传达出原文的内含意义。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语义引申

周 文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摘要:语义引申是对原文语义融会贯通、反复推敲、熔铸新词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语境引申:以原文特定的语言环境为依据,适当改换原有的表达形式,译出原文的内含意义和联想意义,译出原文的情感色彩和语气特征。语用引申:根据语境变化的需要和读者的接受能力,着重处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问题,对形象词语、文化特征和体语描绘进行语用引申。艺术引申:根据词语本身的形象和特点,把握原文的潜在含义,刻意传达原作的神韵和意境。

关键词:文学翻译;语境;语用;艺术;语义引申

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比如,政论文体译“意”,应用文体译“体”,文学翻译译“文”。就是说文学作品的译文要准确、生动、传神。正如茅盾先生所说,文学翻译的目标是“艺术创造性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读译文时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神似”、“化境”、“真善美”等文学翻译标准的提出无一不说明了语义引申对文学翻译是十分有意义的。

文学翻译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语义融会贯通、反复推敲、熔铸新词的过程。语义引申贯穿文学翻译的全过程。语义引申包括语境引申、语用引申和艺术引申三个方面。

一、语境引申

语境引申是以原文特定的语言环境为依据,适当改换原有的表达形式,译文的内含意义和联想意义,译出原文的情感色彩和语气特征。

(一)译出文学作品的内含意义和联想意义

在翻译这种意义时,译者要注意分析话语产生的词语语境、语音语境和心理语境等因素。像演员进入角色一样,仔细揣摩字里行间可能有的情感意义,并在译文中予以灵活的处理。例如:

(1)“How much did you suffer?”“Plenty,”the old man said.

“你吃了多少苦呵?”“一言难尽,”老头说。

Plenty一词的翻译,发挥了译文语言优势,用四字词组“一言难尽”准确有力地表现出老头的感慨之情,传达出原文的内含意义。

(2)“Don’t you know that I only love you in the world—you,who are a stone to me.”

“你难道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爱的只有你?你对我就像石头一样冥顽不灵”。

Stone一词的翻译,既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又传达出原文韵寓意,使原文的内含意义和联想意义均得到了体现。

(3)Up Broad way he turned,and halted at a glittering cafe,where are gathered together nightly the choicest products of the grapes,the silkworm and the protoplasm.

他拐到百老汇路上,在一家灯火辉煌的饭店前停下来,那里每晚汇集着上好的美酒,华丽的衣服和有地位的人物。

the choicest products of the grapes,the silkworm and the protoplasm意为“葡萄、蚕和原生质最精良的产物”,译文放弃原文的表达方法,将其内在含义直接翻译出来。

(二)译出文学作品的情感色彩

在任何一种语言内,词语都可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或有褒义,或有贬义,或者不褒不贬。这种褒贬之意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使用语言的人对于客观现象往往有一定的情感和伦理评价,有不同的好恶与爱憎。翻译时要利用语境因素来排除歧义,使原文中多义和歧义之处得到明确、单一的表达。在这里,上下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上下文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下文是特定语言成分的前言后语。广义上下文是指全段、全章乃至全书与某一语言成分的语义关系。准确地把握上下文可以有助于正确理解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特定意义,在翻译时恰如其分地把文学作品中的褒贬之意传达给读者。例如:

(4)I never had much in seeing you.There was no love lost between us at anytime,I think.

我向来不大想看到你,咱们两人之间大概什么时候都不曾有过好感。

(5)We grumble a little now and then,to be sure.But there’s no love lost between us.

当然,我们有时也免不了争论几句,但是我们还是相亲相爱。

这两句都出现了there is no love lost between us这样的句子。由于lost的特殊语义,孤立地看这个句子,可以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但此句出现在具体的上下文中,由于语境的制约作用,其含义也就随之确定。

Sister Carrie一书第九章上也有There was no love lost between them这样一句话,根据广义的上下文,这句话是用来评价酒店经理Hurstwood和他妻子之间的那种貌合神离的关系的,作者在这一章节里对这种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故应译“他们之间已毫无爱情可言”。

(三)译出文学作品中的语气特征,语气应该与人物的身份以及使用的场合相配

一个人的谈吐用字,不但表露出他的学识、教养,还表露出他的职业和工作。小说戏剧中人物的言语,常常都烘托出他的社会背景,这都是应该留神译出的。翻译时可借助语境中特定的情景意义来译出文学作品中的语气特征。例如:

(6)Some friend You are.You won’t even lend me.

你连一英镑都不肯借,真是太不够朋友了。

(7)Miss Ingram was a mark beneath jealousy;She was too inferior to excite the feeling.

英格拉姆小姐不是一个值得嫉妒的对象,她不配使人产生那种感觉。

以上两例用“正说反译法”译出了原文表示谴责的语气(如第6例)和鄙视的语气(如第7例)。

(8)And I like large parties.They’re so intimate.And at small parties there isn’t any privacy.

而我喜欢大型宴会,这样亲热得很。在小的聚会上,三三两两的谈心倒是不可能的。

Privacy一词,如照搬词典释义,无法译出这一词的内涵和它所传达的语气特征。而“三三两两的谈心”却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原文的亲昵语气。

二、语用引申

语用引申是在语言的具体运用,亦即双语转换中,根据语境变化的需要和读者接受能力的需要而进行的引申。语用引申要求译者必须总体把握原作的意义,熟悉两种语言及文化差异,了解译文读者的接受水平。这样方可以正确运用这种技巧。

(一)象词语的语用引申

修辞格中的某些形象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翻译时是否需要保留或进行增补,这属于语用引申的范畴。例如:

(9)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a Frenchman.

虎恶狐狡,兼而有之,这就是法国人的性格

译文对tiger和ape的喻义加以引申,既保留了原作的修辞形象,又点出其隐含的寓意。

(10)Anna was thin and black,a very umbrella of a woman.

安娜是个又瘦又黑的女人,上身粗大,下身细长。简直像一把雨伞。

译文增加了加点的词语后,意思更加明白流畅,便于读者理解。这种翻译方法的优点在于既引进了原作的修辞形象,又照顾到译者的接受水平。缺点在于补充说明的分寸不易掌握。

(二)文化特征的语用引申语用意义与文化因素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不同文化赋予同一种对象的不同联想意义。翻译时释义的取舍与否,就要根据中西文化因素的差异而进行语用引申。

方法之一:文化特征的浅化

文化特征的浅化就是舍弃具有原语特征的表达法,只保留其寓意,它适用于不宜进行语用增益或加注的表达法。例如:

(11)He acted as a great Samarita,and took the poor old man to the hospital.

他乐于助人,把那位可怜的老人送进了医院。

A great Samarita出自《圣经》典故,是耶稣讲的一则比喻,表明了撒玛利亚人乐善好施,远比自视清高、见死不救的犹太人好。若直译为“他是个好心的撒玛利亚人”,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会使很多人不解其意,所以译文取其寓意引申就较好地译出了原文的内涵。

(12)It is my special albatross to be related to the guy.

使我感到特别无法摆脱的苦恼是我同这家伙竟然沾上了亲。

albatross一词意为“信天翁”。在柯勒律治的长诗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中,它给全船带来无尽的灾难。后来这一词的喻义“无法摆脱的难题”对英美人来说,几乎家喻户晓。正如中国人熟悉“情人眼里出西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样。但要把原文的全部意义都传译出来却很困难。译文只有牺牲形象,取其释义,以求尽可能传达出原文的涵义。典故传译的困难是文化传统影响语用意义理解的一个典型例子。

方法之二:文化特征的归化

归化就是将原文中有一定文化色彩的词语纳入到译入语相应的文化范畴里,用对应(但不一定对等)的词语去翻译。归化的长处在于使译文读来比较地道和生动。

翻译成语和典故时经常采用归化的方法,以求保持它们特有的简洁力和表现力。例如:

as cunning as a dead pig像狐狸一样狡猾,as happy as a cow。快乐得像只小鸟。

(13)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山中无老虎,猴子

(14)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15)Kissinger felt the massive bombing would strengthen the President’s hand in China.

基辛格觉得这场大规模的轰炸会使总统在中国的腰杆子更硬一些。

为体现原文的表达效果,译文套用汉语中的形象说法,以“腰杆子”替换hand,虽形象不同,但功效相当。

(16)Ignore it as you ignore the cold of last winter.

管他们干什么?把他们的话当作耳边风好了。

译文将the cold of last winter转换为汉语的熟语“耳边风”,既形象又通俗。如果原语和译语两者的文化色彩同样强烈,甚至反过来,那就极可能使译语读者产生时代或地域错误的感觉,显得不伦不类,滑稽可笑。例如:Danniel包青天,the Napoleon of Crime罪犯中的楚霸王。

(三)体语描绘的语用引申

英汉民族的体语也存在着差异,原作中有关体语的描述有时需要用解释、改换等方法加以引申,以利于译入语读者的理解。例如:

(17)I began to ask a question,but Lyonya put his fingers to his lips.

我开口想提个问题,可雷昂亚拿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我别作声。

(18)The young girl thumbed her way to the passing cars.

那个年轻的姑娘站在路边不停地向过往的汽车摆动着竖起的拇指表示她要搭车。

以上两例均含有译入语读者不熟悉的体语描绘,译文分别用语用增补的方法进行了解释,使译文意思明确。这种译法既引进了西方文化的某些特征,又传达出体语的寓意。

三、艺术引申

艺术引申是文学翻译的一种重要技巧。它是以原作的艺术意境为出发点,以巧妙地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为目的,生动、准确、鲜明、自然地表达原文语义的方法。艺术引申根据词语本身的形象和特点,把握原文的潜在含义,刻意传达原作的神韵和意境。

艺术引申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很难像语境和语用引申那样列出些条条框框,下面主要通过译例来阐述这种方法.

(19)He has a very satirical eye.And if I do not begin by being impertinent myself,I shall soon grow afraid of him.

他挖苦人的本领特别高明,要是我不先给他点颜色看看,我马上就会望他而生畏。

译文将impertinent引申为“给他点颜色看看”,语气含蓄却锋芒毕露,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说话人的大胆泼辣、不甘示弱的性格特征。

(20)She held their weakness for lions in good humoured contempt,but played to them her part of the distinguished woman of letters with decorum.

这些人对作家的崇拜让她感到又好笑又鄙夷,但是她却同他们周旋应酬,十足地表现出一个有名望的女文学家风度。

原语in good humoured contempt是一种矛盾修饰法。译文用分译法重新组合,使译文明晰达意,曲径通幽。

诗歌的翻译应以诗性语言遣词造句,统摄原意,熔铸新词。这样更能显示艺术引申的功效。试以江枫译雪莱《致云雀》首节为例:

HAIL to thee,blithe spirit! Bird thou never wert,That from Heaven,omearit,Pourest thy full heart In profuse strains of unpremeditated art.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诉你的衷心。

原诗中profuse意为“丰盛”、“充沛”,译文引申为“酣畅淋漓”,unpremeditated意为“并未预加思索”,反映了雪莱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从心灵涌出”的观念,引申为“不事雕琢”。两词的引申,可谓准确、传神。

再请看此诗第十二节:

Sound of vernal showers on the twinkling grass,Rain-awakened flowers,All that ever was Joyous,and clear,and fresh,thy music doth surpass.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称得上明朗、欢悦,清新的一切,全都不及你的音乐。

译文运用“晶莹闪烁”、“春霖洒落”、“雨后苏醒”三个密集的形象,创造出明朗、欢悦、清新的意境,用词形象鲜明,生动传神。

艺术引申是建立在对原作透彻的艺术分析之上的,是以忠实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为目的的。背离了这两点而进行所谓艺术引申,便会造成自由主义的译文。

文学作品的引申,往往涉及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习惯、风俗人情、人物地理、语气感情等等。因此引申的运用自如,除了必须掌握的技巧之外,译者自身的语言基本功、文化修养、超语言知识等等都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等.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王钢.普通语言学基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5.孟广龄.翻译理论与技巧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杨莉藜.英汉互译教程[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Abstract:Semantic Extension is a process of mixing and weighing of the original acceptation and founding new words.It includes three aspects.One is extension with the circumstance.It means we may make proper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 of origin to achieve the implied meaning.The other is extension for purpose,which is changed with necessity and reader’s acceptance.The third is translated for the romantic charm and mood of original text.We call it extension for art.

Key words:translation of literary works;circumstance;purpose;art;semantic extens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