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书所记录的湘语所在县概况及其单字音声韵调

本书所记录的湘语所在县概况及其单字音声韵调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2.3 本书所记录的湘语所在县概况及其单字音声韵调3.2.3.1 灌阳县概况及灌阳文市湘语单字音声韵调3.2.3.1.1 灌阳县概况灌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纬2510ˊ32″~2545ˊ37″,东经11043ˊ16″~11120ˊ13″。距离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627公里。其中汉族人口占94.18%,少数民族人口占5.82%。全州县的语言情况较为复杂。

3.2.3 本书所记录的湘语所在县概况及其单字音声韵调

3.2.3.1 灌阳县概况及灌阳文市湘语单字音声韵调

3.2.3.1.1 灌阳县概况

灌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纬25˚10ˊ32″~25˚45ˊ37″,东经110˚43ˊ16″~111˚20ˊ13″。东与湖南省江永县、道县接壤,北邻恭城、灵川、兴安、全州等县,南连桂林市。距离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627公里。

根据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标明,灌阳在西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前已建县,称观阳县。可见灌阳历史文化沉淀之深。隋大业十三年(617)改称灌阳县至今。原属湖南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自湖广永州府改属广西。

全县面积1863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势南高北低,四周群山环绕,中间为丘陵和平地。森林覆盖率高,山多耕地少,人称“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气候温暖潮湿,雨水多,适宜农作物生长。

1990年灌阳县辖3镇、7乡,总人口为26.66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3.09%,瑶、壮、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91%。

灌阳县的语言情况较为复杂。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有以下4种:

西南官话——全县通行,与桂林所说的官话略有差别。

观音阁话——俗称土话,通行于观音阁乡、洞井瑶族乡的若干村子。操官话、湘语的非本地人听不懂。

新方话——俗称湖南新化话,通行于比邻湖南的乡村。

瑶语——零星分布在各乡的瑶族村子中。

笔者记录的是文市话。发音人说,他们的祖宗是江西人,黄巢起义后逃难到灌阳。

3.2.3.1.2 灌阳文市湘语单字音声韵调

声母

img590

韵母表

img591

声调表

img592

img593

3.2.3.2 全州县概况及全州县城湘语单字音声韵调

3.2.3.2.1 全州县概况

全州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纬25˚29ˊ~26˚23ˊ,东经110˚37ˊ~110˚29ˊ。地处湘桂走廊北端。东、北依次与湖南省道县、双牌县、永州市、东安县、新宁县接壤,西邻广西资源县,南连广西兴安、灌阳县,距离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639公里。

全州堪称历史名城,秦置零陵县,五代后晋置全州,此乃全州县名之始。全州原属湖南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州(今全州、灌阳、资源)自湖广永州府改属广西,民国二年(1913)改称全县,1959年改今称。

全州接受楚文化影响较早,文化底蕴丰厚,北宋以来,科名兴盛,至清朝,全州进士及第者共143人,举人1570人。

全州县面积4021.19平方公里。东北相对低平,中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湘江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全县。南北最长99.23公里,东西最宽85.77公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利于发展农业。

1990年全州县辖5镇、15乡,总人口为74.8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4.18%,少数民族人口占5.82%。

全州县的语言情况较为复杂。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有以下4种:

湘话——多见于县城。

西南官话——全县共同语,与桂林所说的官话略有差别。

土话——俗称“文桥话”、“庙头话”。

瑶语——零星见于各瑶族村。

3.2.3.2.2 全州县城湘语单字音声韵调

声母表

img594

img595

韵母表

img596

声调表

img5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