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动类移动动词研究概述

自动类移动动词研究概述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自动类移动动词研究概述1. 自动类移动动词相关研究Talmy对移动动词的分类研究Talmy首先对英语和西班牙语的移动动词作了对比,概括了词汇化模式。词汇化方式或原因指移动动词中包含方式或原因类的语义成分。这类动词包含两个重要的语义成分,即“移动”+“方式”,汉语和英语都属于这一类,Talmy将其称作方式类语言。

第二节 自动类移动动词研究概述

1. 自动类移动动词相关研究

(1)Talmy对移动动词的分类研究

Talmy(1985)首先对英语和西班牙语的移动动词作了对比,概括了词汇化模式。他根据语言如何对移动事件编码而区分了三种类型,即:有的是词汇化方式或原因,有的是词汇化路径,有的是词汇化移动主体。

词汇化方式或原因指移动动词中包含方式或原因类的语义成分。这类动词包含两个重要的语义成分,即“移动”(move)+“方式”(manner),汉语和英语都属于这一类,Talmy将其称作方式类语言(manner-type language)。这些动词的主语可能是有生命体或无生命体。Talmy用英语作为例子。

表示方式的,如:

(8)a. The rock slid/rolled/bounced down the hill.(石头滑下/滚下/

跳跃着滚下山。)

b. I slid/rolled/bounced the keg into the storeroom(.我把小桶滑进/滚进/跳跃着滚进储藏室。)

表示原因的,如:

(9)a. The napkin blew off the table.(餐巾纸从桌上刮走了。)

b. I pushed/threw/kicked the keg into the storeroom .(我把小桶推进/扔进/踢进储藏室。)

词汇化路径指移动动词的语义成分包含路径,其语义表现为“移动”(move)+“路径(path),西班牙语属于这一类,Talmy将其称为路径类语言(path-type language)。以下是他给出的例子:

(10)  a. La  botella salió  de la cueva flotando

这个  瓶子 移出  从 这个 洞  飘

the  bottle moved-out from the cave floating

The bottle floated out of the cave.

瓶子从洞里飘出。

其中的salió是动词加介词的形式,flotando表示移动的方式,在西班牙语中,大多数情况下瓶子或气球的移动方式为缺省。

致使移动的例子如下:

b. Saqué  el corcho de la botella retorciéndolo

移动 这个 软木塞 从 这个 瓶子  拧

I moved-out the cork from the bottle twisting it

I twisted the cork out of the bottle.

我把软木塞从瓶子上拧下。

该例句中动词Saqué相当于英语的moved-out,移动方式或原因由状语retorciéndolo充当,而在英语和汉语中,移动方式或原因都在动词本身包含了进去。

词汇化移动主体指动词中包含移动主体这一语义成分,其语义表现为“移动”(move)+“移动主体”(figure),这种语言主要在北加利福尼亚的纳瓦霍人(Navajo)使用的奥坎语(Atsugewi)中出现,Talmy将这类语言称之为移动主体类语言(figure-type language)。这类动词类似于英语的rain和spit。rain包含的移动主体是“雨”,spit包含的移动主体是“痰”,如:

(11)a. It rained in through the bedroom window.

b. I spat into the cuspidor.

在奥坎语中,动词隐含了移动者,如:

-lup-指小的、有光泽的球形物体(如:圆的糖果,眼球,冰雹等)移动或被放置到某处。

-t-指小的、可以附到他物上的物体(如:邮票、补丁、纽扣等)移动或被放置到某处。

-caq- 粘稠的团状的物体(如:蟾蜍、牛粪)移动或被放置到某处。

-swal-一端被挂起的柔软的线形物体(如:晾衣绳上的衬衫,挂着的死兔子)移动或被放置到某处。

-qput- 尘土的移动

-staq-又软又粘的、令人恶心的物体(如:烂泥,肥料,烂西红柿,动物内脏,嚼过的口香糖)等的移动

下面是带有-staq-的例子:

(12)c. /s-‘-w-cu-staq-cis- a /

方向前缀:-cis-到火里

工具前缀:cu- -通过细长物体的移动对移动主体产生作用

屈折前缀组:s-’-w- -a -主语“我”及第三人称宾语“它”

直译:我使它,那个粘乎乎的、令人恶心的东西,通过用细长物体对它的作用,进入火里。

意译:我用一根棒将动物内脏推进火里。

Talmy 对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分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语言的移动动词特征。以英语为例,很多移动动词都必须与介词搭配,表示路径或方向,如:move into, run out of, go from, walk along, roll towards等等。但并不是英语中所有的移动动词都属于这一类,路径类动词也同样存在。例如:

(13)a. Without a word, he began to ascend the stairs.(一句话不说,他开始上楼梯。)

(ascend=move up along)

b. Silence fell as I entered the room.(我一进房间,里面就一片沉默。)

(enter=move into)

类似的动词还有:arrive, climb, cross, circle, descend, depart, escape, exit, enter, flee, leave, return, tumble, pass, descend, return, 这些词汇都是可以直接与方位名词搭配的及物动词,无需与介词搭配,因为路径已经被内化在动词中了。

此外,还有一类动词尽管方是不及物动词,但本身也隐含了路径,尤其是路径的方向。如:

(14)The leaves are falling.(树叶在往下掉。)

(falling=going down.)

(15)She receded.(她后退了。)

(receded=moved backward)

(16)The troops advanced.(部队向前开进。)

(advanced=move forward)

类似的动词还有:rise,drop,drip,proceed,retreat隐含了移动的方向动词。汉语也是如此,尽管有大量的方式类动词存在,但路径类动词并非没有,如:上、下、攀登、前进、后退、坠落等等。

尽管Talmy对不同语言移动动词的分类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他的研究为我们分析某种语言内部的各种移动动词提供了借鉴。事实是,并非不同语言存在词汇化方式完全不同的移动动词,而是同种语言存在词汇化方式不同的移动动词。英语中有方式类移动动词、路径类移动动词以及主体类移动动词。它们不同的语义内涵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语法表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主体类移动动词,这类动词能够完全决定移动主体,这是动词决定论元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尽管这样的动词在英语和汉语中不常见,但这类动词的存在充分地证明了动词与移动主体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动词的语义成分决定了论元的选择。

(2)Fillmore对自动类移动动词的框架研究

在Framenet中Fillmore对自动类移动动词进行了框架结构分析。他对“自动移动”的定义是:

自行移动者,生命体,利用其自身的力量朝某个方面按照一定的路径运动,没有独立的交通工具。

(http://framenet.icsi.berkeley.edu/index.php?option=com_wrapp er&Itemid=118&frame=Self_motion&)

该定义并不十分准确,因为移动的主体不一定全部都是生命体,例如车辆,应该说是具有移动功能的人和物。

Fillmore罗列了“自动移动”框架的核心和非核心成分以及属于该框架的所有动词或名词,其中大部分词汇还给出了多个例句,并划分例句中的各类语义成分。Fillmore所做的工作就是对动词的搭配结构进行描述,但并没有解释,没有从词汇意义本身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搭配现象。事实上,尽管这些移动动词都属于同一个类别,但它们并非都可以和这些框架成分搭配,即使可以搭配,具体成分的特征也是不同的。例如,dance(跳舞)一般不与距离搭配,但可以与时长搭配。又如,run和walk都可以与速度搭配,但它们的速度特征是不同的。再如,有些动词只要与一个框架成分搭配,而有的必须与两个或以上的成分搭配。Fillmore的框架没能将这些特征一一反映,只能对动词搭配给出一个粗略的范围,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对词汇意义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对具体动词本身作语义分析,因而在具体问题上缺乏细致化和准确度。

2. 本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本研究选择英语的自动类移动动词进行析义研究。英语动词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热点,不管是传统语法,生成语法,格语法还是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都没有忽略对动词的研究。传统语法分析动词的时、体、态,生成语法关注动词词形从深层到表层的转换,格语法探讨与动词相关成分的搭配,构式语法阐释动词与小品词之间不可分割的结构。对动词的研究已经从传统的语法范畴分析转向语义范畴分析。研究者们试图通过对动词的语义分析来阐释其句法表现,或通过分析动词的语义范畴来解释或预测整个句子的语义表征。配价语法、格语法、构式语法都体现了这样的趋势。

之所以选择自动类移动动词,主要有以下理由:首先,英语自动类移动动词非常丰富,按照Fillmore框架语法的统计,有100多个,选择余地较大。其次,该类动词是人们比较熟悉的词类,表示的都是具体的意义,易于进行义征分析和语义成分搭配分析。再次,该类动词具有共同的搭配特征,如:包含移动的方向、路径、起点、终点等,这使得语义比较成为可能。最后,前人已经对相关的动词作了一些探讨,但还需深入。

根据Fillmore的归类,英语中自动类移动动词共有125个,其中常用的、被收入在教学词元表中的有51个。在这51个动词中有些词汇的移动意义并非其核心意义,如:coas(t沿海岸而行)、storm(猛冲)、taxi(滑行)等等。因为这类义项在日常使用中不属于常用义项,所以本研究也不作考虑。排除了这一类词汇后,最常用的自动类移动动词还剩下14个,具体如下:climb, crawl, dance, drive, fly, jump, march, run, rush, sail, swim, walk, step, wander,这14个动词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自动类移动动词指移动主体不借助其他工具自行移动。这类动词有两个特征,其一是表示自行移动,其二是方位变化。“自行移动”这一特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非致使移动,这样就排除了致使类移动动词,如:push(推),pull(拉),throw(扔)等。此外,对同一动词也需区分致使及非致使用法:

(17)a. The kite is flying.

b. He is flying a kite. a句中,fly为不及物动词,移动主体kite为主语,b句中fly为及物动词,kite为宾语。本文仅研究a句中fly的语义内涵。如果某个移动动词同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那么它的及物用法不作分析。

“自行移动”的第二层含义是指不借助交通工具,被研究的动词一般都不与“by+交通工具”这样的短语搭配。第三层含义是动词本身包含“移动”这一语义成分。有的动词本身并不表示移动,但因为与介词搭配而在上下文中具备了移动的意义,Levin等人将这样的动词也视作移动动词,如下面例句所示(Levin and Rappaport Hovav 1995:198):

(18)a. Kelly laughed her way out of the room.

(*Kelly laughed out of the room.)

b. Sam joked his way into the meeting. (Jackendoff 1990:211)(*Sam joked into the meeting.)

c. We ate our way across the U.S. (Jackendoff 1990:212)

(*We ate across the U. S.)

d. ...the elevator wheezed upward.

e. ...a flatbed truck ... rumbled through the gate.

f. ...the kettle clashed across the metal grid.

上述例句中,a,b,c句表示移动时的伴随动作,句中的动词只在与one’s way 搭配时才表示移动的含义,将它们改成与介词短语搭配,句子就不成立。d,e,f表示移动时发出的声响,尽管Levin(1993)也将这类声响类动词看作移动动词,但本文还是将这类动词排除在外,它们与run、walk这样的动词在语义上有本质的差别,因为没有了后面的介词短语,这类声响动词便失去了移动的意义。

“方位变化”是指移动主体在动作前后必须发生位置的变化,这重要是为了与某些身体动作类动词区分开来。如:

(19)a. He stepped on my toe.

b. He stepped into the room.

句a中的step表示“踩”,动词与宾语是动作和受事的关系,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句b中的step表示“步行”,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3. 本研究包含的框架成分

按照Framenet的模式,本研究保留了自动移动框架的核心成分:移动主体、范围、路径、起点、终点和方向。特征如下:

第一,移动主体为句子的主语。

第二,范围主要around、in等介词短语充当。

第三,路径(path)表示移动时所经过所路线,一般由along,down,across,through,over,past等介词短语引导。

第四,起点(source),通常由out of和from引导。

第五,终点(goal),通常由介词to、into、towards引导。第六,方向体现为副词,如:east,west,south,north,forward,backward,up,down,back,forth,away,off等。

Fillmore的框架语法将forward、down(副词)都列为路径,本人认为并不合适。按照一般的理解,路径和方向的差别在于,路径比方向更具体,路径如果明确,方向必然也很明确,反之则不然,因为同一个方向可能由多条道路可以选择。所以,方向只是说明移动的走向,不必说明具体是哪条路,或路上有何标记,而路径既包含方向,还需说明具体道路或路标。以介词down和副词down为例,下面的例句可以说明两者的差别:

(20)a. He walked down.(他走了下来。)

b. He walked down the steps.(他沿着台阶走下。)

a句中down为副词,表示方向,b句中为介词,表示路径。

Fillmore“自动移动”框架的非核心成分为:伴随事件、伴随客体、描写、距离、时长、内在致使、方式、手段、路径形状、地点、原因、结果、速度和时间。这些成分很多并不是移动类动词独有,如:伴随事件、伴随客体(with sb.)、原因、结果、等等,一般都与移动动词本身的含义关系不是特别紧密,也反映不出移动动词的语义特征。因而在本研究中只选取了其中的几个重要成分:距离、时长、速度和方式成分。距离和速度与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不同的移动动词隐含的移动距离和速度也不同。时长表示移动持续的时间,该成分可以区分瞬间的移动和持续的移动。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所指的与时长的搭配指动词与这些成分的直接搭配,即:“移动动词+(for)+时长”,这样的结构,强调移动的距离或移动行为持续的时间。因为有些动词本来不可以直接与距离或时长搭配,但如果后面添上on、out等介词就可以搭配。如,go(去)本身是个结束性动词,但如果后面增加了介词on(继续)就表示动作延续,可以与一段时间搭配。如果后面与out搭配,表示“出去”,也可以与一段时间搭配,此时的时间不是指“出去”这个动作的持续,而是“在外面”这个状态的持续。见例句(21):

(21)a. * He went for ten minutes.(他去10分钟。)

b. He went on for ten minutes.(他又继续了10分钟。)

c. He went out for ten minutes.(他出去了10分钟。)

而有些动词不管是否与介词搭配都可以与时长搭配。如:

(22)a. He walked for ten minutes.(他步行了10分钟。)

b. He walked on for ten minutes.(他继续步行了10分钟。)

c. He walked out for ten minutes.(他走出去了10分钟。)两个动词比较看出,walk(走)包含了具体的信息,如移动的方式,移动主体,可能的速度等,而go(朝……方向去)仅仅包含了移动的路径,可能是步行,也可能是借助交通工具,可能比较快,也可以很慢,移动主体可以是人或交通工具等等,这些信息都很模糊,所以动作行为不明确,不能和时间直接搭配。因此在确定自动类移动动词的“时间”这一框架成分时必须要求与时间状语直接搭配。

非核心框架成分还包括“方式”,方式主要为一些修饰性副词或介词短语,说明移动的状态,紧急还是悠闲,稳定还是摇晃等等,通常选取语料库中最常用的修饰性副词。此外,本研究还添加了两项非核心成分,工具和高度。工具如:绳子、拐杖等,因为有些与人相关的动词可以与这类工具搭配,而有些不可以。“高度”是纵向移动类动词的搭配义征。

除此以外,本研究还将增添一种句型结构:移动主体+be+Ving以示各类动词的语义区别或同一动词不同义项的区别。该结构强调行为,可以区别不同的动词是强调动作行为还是强调位置变化,如果主语是人,该结构可以用来回答“What + be+sb+Ving?”(某人正在做什么?)这一提问。如:

(23)a. He is running.(他正在跑。)

b. They are marching.(他们在行军/游行。)c. * He is marching.(他正在行进。)

running(跑)隐含了方式和速度,可以被视作一个行为动词,也可以被视作是一个移动动词,可以作为“他在做什么?”的回答。而march包含三种义项:①( 部队)行军,②( 群众)游行和③ 有目的地前进,前两层意义的移动主体为复数,主要强调动作行为,所以(23)b句可以作为“他们在做什么?”的回答。而第三层含义“有目的地行进”,主语单数或复数均可,该义项强调位移,所以动词必须与相关方向介词或副词搭配才能保证语义的完整。(23)c句如果后面加上off、out等副词就能够成立。

有些移动动词可以表示长时间的移动,也可以是短时间内位置的变化,前者多为本义,后者为引申义,前者可以与be doing搭配,后者不可。看下面句子的转换:

(24)a. He is crawling under the bushes.→He is crawling.

(他正在灌木丛下面爬行。→他正在爬。)

b. He is crawling into bed. →*He is crawling.

(他正爬上床。→他正在爬。)

a句中的crawl是该动词的原义:匍匐前进,爬行,b句中的是:艰难地进入某处,不一定是完全依靠双膝和双手,属于引申义。a句的动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b句持续的时间较短,a句的动作是标准的爬行动作,b句不是,所以a句的义项可以有be doing 的结构,b句不可以。

最后,可以确定移动框架的核心语义成分为:方向,目标,路径,起点,终点,范围和移动主体,非核心成分为:距离,时长,速度,方式,工具和高度,其中高度为本文所加,因为一些表示在垂直向移动的动词经常与该成分搭配,另外还有一个区别性结构“移动主体+be+Vi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