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安排的统筹规划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安排的统筹规划探讨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打算就以上问题,结合目前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点的具体实践,尤其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在职中国学生:教学实习包括汉语教学设计、观摩与实践,其中课堂教学实习不低于40学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安排的统筹规划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安排的统筹规划探讨[1]

吴春相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摘 要】 本文基于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存在的三种类型,讨论了统筹安排他们实习的问题。认为在完成教指委下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之下,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最理想的统筹安排如下:全日制中国学生第一学期以见习为主,第二学期以实习为主,第三、四学期派往海外实习;留学生从第二学期进行见习,第三学期进行对免费班留学生的辅导;在职中国学生第一学期以见习为主,第二学期对免费班留学生进行辅导,第三、四学期尽量全部派往海外实习。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安排;类型

一、问题的提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作为将来的海外汉语师资和国际教育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系统的知识和足够的能力,其中知识方面主要通过课程学习和自学而获得,而能力的培养则主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完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学生实践的重要性,赵金铭(2010)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的实习内容作为一种系统,笔者(吴春相,2010)也有此相同看法[2]

但是,为了适应近年来世界兴起的“汉语热”,为了满足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师资和相关管理人才数量上的需要,就国家首批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的24所高校来说,这两年,硕士生类型由原来的在职攻读学位的中国学生,发展到现在的全日制攻读学位的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三种类型,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

这样就需要解决满足学生实习要求与目前各学校实习条件的关系,我们认为,这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制定的各种类型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实习要求有何异同?

(2)三种类型学生的实习内容具体是什么?方式如何体现?

(3)怎样建立学生的实习平台?

(4)统筹安排学生实习的策略是什么?

本文打算就以上问题,结合目前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点的具体实践,尤其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从2011年开始,汉办发文停招在职攻读学位的学生,但目前24所高校仍同时并存三种类型的学生,这种状况并且还将要持续2年多的时间,因此探讨三种类型学生培养的统筹规划还有暂时的现实意义,我们相信,就这一问题的思考也对只具有中、外两种类型硕士生的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必须完成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

国务院教指委和国家汉办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国际上近年来兴起的“汉语热”的具体实际情况,适时设立了汉语国际专业学位点,制定了指导性培养方案,并对首批设立的24所院校的硕士点进行了分工。这些措施,为各院校硕士生的培养工作提供了目标和思路,特别是在统筹安排三类硕士生的实习方面,各院校必须按照指导性培养的要求来做,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两个方面,下面具体作一介绍。

1.三种类型硕士生的培养目标

三类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和相关的具体要求分别如下:

中国全日制学生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应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留学生培养目标:培养了解中国,理解中华文化,具有较熟练的中国语言文化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胜任汉语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应具备较熟练的汉语教学技能,具有较好的中华文化理解能力和中外文化融通能力,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项目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中国在职攻读学位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应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从以上内容来看,三类培养方案内容可以分为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两大方面,总体上来说,三类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趋同,但要求的高度有所不同。比如在应具备的知识方面,在职中国学生要求是应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而对留学生要求是了解中国,理解中华文化;在能力培养方面,对于中国学生要求的是具有多种类型的高水平能力,而对于留学生的培养要求就要低一些。

2.三种类型硕士生的实习要求

三类硕士生的实习要求分别如下:

中国全日制学生:各培养单位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批国内外相对稳定的多种形式的实习基地。研究生要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

留学生:各培养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批国内外相对稳定的多种形式的实习基地,研究生在国内外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实习阶段不得少于六个月或实习工作量必须达到240课时以上。

在职中国学生:教学实习包括汉语教学设计、观摩与实践,其中课堂教学实习不低于40学时。

从以上对三类学生实习要求的内容来看,由于每种方案所涉及的培养对象不同,培养的目标不完全相同,因此对三类学生的实习要求也不同,单从实习的时间来看,留学生要求的实习时间要比在职的学生多得多。

三、三种类型硕士生的特点分析

三种类型硕士生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在制定和下发的时间上存在差距,其中全日制中国学生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制定于2009年5月,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制定于2010年3月,在职攻读学位中国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制定于2007年12月。时间上存在如此大的差距,三种类型学生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难以完全协调统一,结合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点几年来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中发现三种类型硕士生的培养方案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从他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培养要求及培养目的方面进行分析。

1.客观条件

(1)学习方式和期限

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的是中国双证学生[3]和外国留学生,一般学习期限为2年;在职攻读学位的中国学生是利用业余时间,即或是周末,或是寒暑假学习课程,一般学习期限为2—3年。

(2)生源方面

就目前全国24所首批试点院校招收的教育硕士生来看,在职攻读学位的学生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以2007年在职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为例,人员类别包括教师、行政干部、现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其他人员;本科专业包括外语、中文、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历史、图书馆等文科专业,还包括理工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考生来源包括普教系统、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政府机关公务员和部队人员等。

从生源的专业出身来说,全日制中国学生生源相对单纯,留学生生源最单纯。全日制中国学生中,生源原来的专业至多不过几种,其中汉语类(包括中文专业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生所占比例明显为主体部分,拿上海外国语大学近两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占了近2/3;而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留学生中汉语类专业出身的占了90%。

(3)中国语言文化的背景

中国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比较了解,有些非常熟悉精通,虽然外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汉语类专业出身,但由于汉语言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中国语言文化的水平仍与中国学生差距非常大。

2.主观培养

(1)培养目的各有侧重

全日制中国学生是有重点培养的全方位的人才。所谓“有重点”,是针对某个以语言文化圈为主要元素的区域化国际教育人才,这从首批24所院校重点培养的外语语种上可以体现,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重点打造以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为外语背景的学生;同时,这一类型学生一般还要面临择业艰难的处境,因此,除了有重点培养外,还要使其不仅适应某一区域的汉语国际教育,还可以适应更多区域的汉语国际教育,同时适应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相关的汉语教学管理工作,因此,对他们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是全方位的。

外国留学生是以培养本土化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为方向。虽然外国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母语和文化背景都不相同,但他们都是热爱汉语热爱中国文化的,对他们的培养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各自国家汉语国际教育的需要,我们也相信,他们中的不少成员将来能够成为各自国家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中坚力量。

在职攻读学位中国学生以培养储备人才为培养方向。由于这些学生是在职攻读,一般不再面临重新择业的需要,对于他们能否在适当时间出国进行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还要看他们自身和单位的具体条件,因此,对这些学生主要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储备人才加以培养。

(2)培养方向近同

从上面所列举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中设置的培养目标来看,三种类型的内容近同,体现为两个大的培养方向,即:师资和教育管理人才。尤其是在针对全日制中国学生设置的培养方案中更是凸显了教育管理方面。

(3)实习量不同

在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外国留学生实习量不得少于240课时,在职攻读学位的中国学生不得少于40课时;虽然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规定全日制中国学生的实习量,但就其培养目标和具体实习要求来看,至少不可能少于240课时。

四、实习平台体系的综合利用

1.多种类型实习平台的开拓

针对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海外汉语教学与文化的推广工作,在他们学习期间,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应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类型丰富的实习,通过建立不同类型且搭配合理的教学实习平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较多国家、较多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教学对象的心理状况与特征以及各类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使研究生教学实习的环境尽量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教学模式,甚至包括文化环境。

综合目前国内外可以提供研究生用的实习平台,可以分为国内实习平台和国外实习平台两部分。其中国内实习平台有:中小学的国际部、国际中小学、大学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有的称作对外汉语学院等)、相关的汉语培训公司等;国外实习平台有: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交流院校、自建的实习基地等。

其实,这些实习平台可以从“教学环境真实性”角度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这里所谓“教学环境真实性”指的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在真实环境条件下实习还是接近真实环境条件下实习的问题,因为我们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目的是为海外的汉语国际教育输送教学和管理人才。在上面提出的这些平台中,国外实习平台是真实性的,部分在华外国公司和国际学校是接近真实的,而中小学的国际部、大学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则与国外教学环境距离最远。

就上海外国语大学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主要以打造适合在拉美国家(地区)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师资为主要特点,因此,我们主要利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孔子学院、国外交流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自己联系建立的拉美实习基地、有联系的培训公司等,通过论证分析,对它们进行合理组配,形成较为理想的教学实习平台体系。

2.丰富的实习内容

为了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践管理办法,使之尽快制度化、规范化,上海外国语大学依托学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领导小组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专门成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委员会,并设立教学委员会秘书。通过学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委员会的论证,认为学生实践内容主要包括:除了提供给学生实习的针对听、说、读、写、译的汉语言知识外国语言生的课程外,另外还有教材评价和编写、试卷评价和拟定、练习题的评价和拟定、班级管理(组织学生进行文化活动)、教务管理(排课、评教)、公关活动、宣传活动、外语应用活动、锻炼应变能力活动。针对不同实践内容的性质特点,对学生实践安排也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分析。

五、统筹安排学生实习的策略

为了完成教指委关于三类硕士生实习的要求,上海外国语大学提出了学生实习的宗旨——实习过程覆盖整个学习过程。

为了体现这一宗旨,我们认为要根据三种类型硕士生特点,依据各校建立的实习平台,制定具体的实习内容和方式,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方面内容的实践,要实践多少时间,都必须做出合理的安排,最后形成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并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

结合上海外国语大学近年来的具体实践以及三类学生的各自特点,本文初步认为,统筹安排三类硕士生实习的策略应该为:全日制中国学生为浸润式实习,外国留学生和在职中国学生采取特别成立“免费班”、或是特别设立的“汉语角”等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地实习。这里所谓的“免费班”也是借鉴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做法,比如为韩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募在校的语言生组成一个临时的学习班,让研究生免费为这些学生辅导或授课,而为在职中国学生招募晚上或周末免费辅导或授课班,或是寻找个别留学生与研究生结对进行一对一地辅导。

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三类硕士生制定的实习计划大致如下:

全日制中国学生:第一学期,学生以见习为主,部分内容涉及实习;第二学期,学生以实习为主;第三、四学期,通过各种渠道,尽量把学生全部派往海外实习。

留学生:由于第一学期主要补习中国语言文化,因此,他们的实习一般从第二学期进行,第二学期见习,第三学期进行对免费班留学生的辅导,或是一对一的辅导,非常优秀的可以直接给这些免费班授课。

在职中国学生:第一学期,学生以见习为主,部分内容涉及实习;第二学期,进行对免费班留学生的辅导,或是一对一的辅导,非常优秀的可以直接给这些免费班授课;第三、四学期,通过各种渠道,尽量把学生全部派往海外实习。

六、余  论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是近年来才设立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方面的规划也需要调整,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硕士生的类型和规模发展迅速,给学生的实习统筹安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怎样更加科学合理安排,尤其在定性和定量方面进行统筹安排,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编:《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小组:《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2007年发布),《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工作通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李炜东:《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海外实习》,《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汝淑媛:《试论通过教学实习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教学能力》,《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吴春相:《谈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的实践是一种体系》,《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吴方敏:《汉语国际教育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实习及管理问题》,《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赵金铭:《课程体系与实习体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两个科学体系》,《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朱其智:《我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习的新举措》,《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注释】

[1]本文获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资助。

[2]赵金铭先生和笔者这一观点是在三亚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论坛暨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上提出的,时间是2010年2月,后来两篇文章均被收入《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3]指有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