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结式和结果宾语句的句法生成

动结式和结果宾语句的句法生成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4.1 动结式和结果宾语句的句法生成根据第二章的分析,句子中的结果部分是主句动词的“补语”,“补语”是具有整体句法功能的“小句”,其作用是为主句动词提供一个终结点。但A类结果宾语和B类结果宾语的结构稍有差异。和A类不同的是,A类结果宾语表示制成一个成品或者凹陷,比如“编了一个筐”。

6.4.1 动结式和结果宾语句的句法生成

根据第二章的分析,句子中的结果部分是主句动词的“补语”,“补语”是具有整体句法功能的“小句”,其作用是为主句动词提供一个终结点。小句由主语、谓语和某些功能性成分一起构成。表示动词“体”的“了”就是一个表示实现的功能性成分。以“张三打破了花瓶”为例,“花瓶破了”就是主句动词“打”的结果补语小句(SC/AspP)。

(24) [vP 张三 [v'v0[VP Spec [V 打 [SC [AspP (了)[花瓶 破]]]]]]]

根据上面的讨论,结果宾语句中宾语的作用也是为没有终结点的主句动词提供终结点,并且句子中也包含了一个零形式的补语成分,因此也可以用结果补语小句理论来解释结果宾语的生成。但A类结果宾语和B类结果宾语的结构稍有差异。首先看A类,以A1类的“他编了一个筐”为例,它的深层结构如下:

(25) [vP[v' v0[VP 编 [SC 一个筐Φ(好、完)了]]]]

句子表达的语义是:“他”引起一个“编”的事件,事件的结果是“一个筐完成/出现了”。由深层到表层的生成过程和动结式是一样的。小句谓语“Φ了”移动到“编”合并形成“编了”再移到轻动词v0的位置。小句主语“一个筐”移到Spec VP位置获得宾格,生成“他编了一个筐”。

(26)

img38

如果轻动词的位置被“把”占据,则生成“张三把筐编好了”。如果致使者“他”不出现,小句主语“一个筐”移到主句主语位置获得主格,生成“那个筐编好了”(4)

再看B类结果宾语。和A类不同的是,A类结果宾语表示制成一个成品或者凹陷,比如“编了一个筐”。B类往往是指导致某物体出现伤害或者破损,比如“烧”的动作导致“棉被出现了两个窟窿”。因此以“他把棉被烧了两个窟窿”为例,它的深层结构应该如下:

(27) [vP v0(把) [VP 烧 [SC棉被Φ(出)了 两个窟窿]]]

也就是说和(26)结构不同的是,(27)中的小句结构中的空的谓语带了宾语。(26)中,主句主语“他”引起了一个“编”的动作,导致的结果是“一个筐好了”,小句主语“一个筐”受主句动作“编”的影响出现一个由无到有的状态。而(27)中,主句主语“他”引起了一个“烧”的动作,导致的结果是“棉被出现了两个窟窿”,小句主语“棉被”受“烧”的影响达到了“出现了两个窟窿”的状态。如果说A类结果宾语中的动词是单纯的制作类动词的话,B类结果宾语中的动词则有了更多影响类动词的语义性质,是影响某物本身产生出新的现象或者状态,并且在(27)中轻动词v0的位置一般被“把”占据。(27)中的深层结构变成表层形式的过程和前面的动结式和A类结果宾语类似,小句主语在小句内拿不到格,移到VP的指示语位置得到宾格,“Φ(出)了”移到“烧”的位置生成“烧Φ了”,于是就生成“他把棉被烧(出)了两个窟窿”。如(28)所示。

(28)

img39

如果致使者“他”在文中不出现,也就没有轻动词vP的投射,“棉被”就移到句子主语位置,生成“棉被烧了两个窟窿”。其他的例子,如“蚊子把我的手叮了一个大包/我的手叮了一个大包”和“树枝把衣服剐了一个口子/衣服剐了一个口子”的生成过程都是类似的。在实际的语言使用过程中,有的致使者不是很明显,或者省去不说,如“张三跑了一身汗”是由“跑[SC张三 (出)了 一身汗]”中的“张三”前移生成的。

因此从本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结果补语小句理论的框架能够统一揭示动节式结果补语和两类结果宾语的生成过程。结果宾语句中其实包含了一个空谓词的结果补语小句(5),并且A类和B类结果宾语的不同在于小句内部结构的不同。下一节来看本书开头提到的三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