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等级标准内涵理解的偏差

对等级标准内涵理解的偏差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 对等级标准内涵理解的偏差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国家标准,按照这一标准的解释,每一等级的普通话都有自己的等级特征。有些测试员在理解等级标准时,忽视了以分数为依据的事实,把定性作为定量的前提,这就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涵理解片面化了。

四 对等级标准内涵理解的偏差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国家标准,按照这一标准的解释,每一等级的普通话都有自己的等级特征。有些测试员在理解等级标准时,忽视了以分数为依据的事实,把定性作为定量的前提,这就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涵理解片面化了。如果在培训时按照这一理解对标准进行讲解,就容易让应试人产生错位,也就会脱离正确的训练目标。

比如对三级乙等普通话中“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所指的范围、程度的理解,有些测试员就片面理解成“听不懂”的话就是三级普通话,这就未免把普通话低等级的范围扩大化了。事实上,三级乙等普通话是带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话,中心词还是普通话,而不是带有普通话色彩的方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试人说的普通话应是有较多的普通话成分,交流时整体上理解还是不成问题的,只是有些词的发音或语义难以理解,让人一下子很难把握某句话的含义,而且测试分数能达到60分以上。

同样的情况,对于二级甲等普通话,有些测试员过分注意对发音难点的分类表述,而忽视了分值的价值,从而理解成二级甲等普通话中允许有成系统的发音错误存在。按照这一思路,二级甲等实际上包容了二级乙等的一些特征,在实际评分时就容易出现印象分先行,干扰正常打分的情况。

此外,测试员在完成1000人以上的测试量后,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的判断性定势,即与应试人简单交流几句话,就能大致确定应试人的语音面貌。这种定势的存在,使测试员具有了对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整体把握能力,但同时也造成测试员在整体把握与实际测评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产生对测评结果的怀疑,从而出现测评结果服从整体评判结果的现象,造成测试信度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