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阶段(—年)

探索阶段(—年)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主要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评价。该评价包括研究生培养及质量、学科建设及成果和研究生机构建设3个一级指标。此次评价为解决不同类型大学的可比性做出了积极探索,是国内第一个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排名。“中国高等学校排行榜”是目前为止国内最短的大学排名,也是国内第一个大学综合排名。此后,该中心每年公布一次发表论文数最多的大学。
探索阶段(—年)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行讲话发表,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上世纪90年代乃至20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建立有教育和社会各界专家参加的咨询、审议、评估等机构,对高等教育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提出咨询建议,形成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对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要采取领导、专家和社会用人部门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

1993年6月,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等人对全国614所本科大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为题发表在《广东科技报》上。排名共涉及25项指标,指标权重由全国203位专家确定,这是国内第一次使用较大规模专家群体给定的权重作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也是首次包括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活动在内的中国大学评价,在此之前对中国大学的排行仅涉及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1994年7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评估所成立(2003年更名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主要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评价。1995年10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受原国家教委委托对全国33所大学研究生院进行了评价。该评价包括研究生培养及质量、学科建设及成果和研究生机构建设3个一级指标。此次评价为解决不同类型大学的可比性做出了积极探索,是国内第一个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排名。

1996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第1期刊登了题为“中国高等学校排行榜”的文章,文章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学科建设及成果、学生质量等指标列出了中国最佳大学30所。遗憾的是,该排名连同标题在内只有499个字,没有公布任何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中国高等学校排行榜”是目前为止国内最短的大学排名,也是国内第一个大学综合排名。

1997年12月,《中国科学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1996年部分统计结果”的文章,该文公布了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的“论文最多的前20所大学”排名和“基金项目论文最多的前10所大学”排名。此后,该中心每年公布一次发表论文数最多的大学。

1997年,赵瑜、王战军、周学军等人在《高等教育研究》第6期上刊登了题为“一级学科选优评估及其分析”的文章,介绍了数学、化学、力学、电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选优评价情况,最后得出了5个一级学科的最终评价结果,同时也列出了被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排名情况。

1998年4月,中南工业大学蔡言厚研究员在《湖南研究生教育》第2期上发表题为“我国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综合实力比较”的论文。文章根据我国各大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文科基地)的情况,采用比重法排出中国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综合实力前100名。

这一阶段大学排行的特点包括:第一,评价中介机构独立性不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中介机构的独立性不强,虽然它们大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但有不少同时又是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是“隶属于”教育部、上海高等教育评估所是上海教委的“下属”事业单位等。而且,“这种上下关系同时也体现在具体运行中:评价机构的重要负责人由政府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兼任,经费由政府资助,评估项目主要由政府提供,评估结果由政府认可等”。[1]

第二,社会科学被引入到评价中来,并开始尝试综合评价。前一阶段的大学排行都是有关高校科技成果的排名,其数据源都来自国内外各种科技统计资料汇编。自1993年开始,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等人首次引入了原国家教委社科司编的《1991年全国高等学校社科统计资料汇编》作为数据源,第一次发布了包括哲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活动等在内的中国大学排名。这标志着社会科学作为大学评价内容之一开始被引入到大学排行中来。不仅如此,这一阶段也开始出现了对大学的综合评价。如1996年第1期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刊登了“中国高等学校排行榜”的文章,尽管还不完善,但却是我国第一个大学综合排名,具有开创意义。

第三,由完全依据客观数据的评价过渡到加入主观的价值评价。此前“对大学进行评价基本上是完全依据公开的客观数据”[2],所有的引用数据都未作任何处理,直接照实记录。1992年,湖南大学张英等人首次对不同成果采用不同权重的评价方法,开始了由完全依据客观数据向加入主观价值判断评价的尝试;1997年,武书连课题组以“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的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为基础,建立了“分类难度系数的概念”,从而计算出不同类型的大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难度系数;1998年,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采用比重法排出了中国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综合实力前100名。实践证明,在专门研究基础上加入“主观价值判断”确实要比纯客观的数据更加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