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看,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从高等教育面临的责任和使命看,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固然重要,有质量的高等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更为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式启动。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
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_《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研究》丛书总序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超常规发展的时期。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为108万,在校生数为340万,毕业生数82万;到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达681.50万人,在校生2308.51万人,毕业生608.16万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增长,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缓解了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投入赶不上学生规模扩大的速度,办学条件普遍紧张,师资出现结构性短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不够及时,教育教学改革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一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可见,提高教育质量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从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看,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历史和现实表明,发展高等教育不仅是发达国家保持领先地位的法宝,也是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的捷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崛起充分显示了人才第一资源和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力量,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和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逐步发生重大转型,经济发展模式从高消耗拉动增长转向高科技、高人才引领发展。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人才资源既是稀缺资源,也是最关键的要素。依靠人才兴邦,依靠人才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要义。可以说,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强国,重点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很丰富,但我国是人才弱国,人力资本很匮乏。要把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必须靠高质量的教育,将教育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

从高等教育面临的责任和使命看,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是创新、创造,是引领时代科技发展的先锋。高等教育应站在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坚持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固然重要,有质量的高等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更为重要。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说过,美国真正的实力并不在于造了多少汽车和飞机,而在于它是一个大学林立的国家,拥有4000多所大学和上百所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式启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在办学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新的贡献,这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期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

从我国大学的竞争环境看,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普遍法则,现今大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不仅要面临国内的激烈竞争,更要面临来自海外的竞争与挑战。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33.97万人,占全球总数的14%,居世界第一。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放弃高考而选择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国内大学质量的不信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学不进则退,而教育质量无疑是大学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应对海外高校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必须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深化改革跨越发展”阶段之后,现已迈入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前一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实现中国高等教育“量”的飞跃;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显著特点,将是转变发展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质”的飞跃,步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已从关注发展不发展,到关注怎么发展,如何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亟待回答的问题。在沙漠中,水是人的生命线;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在现代社会,质量就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近些年来,为适应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客观需求,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围绕着高等教育质量理论、质量保障以及高校分类与评价等,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相继发表了《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6年第3期)、《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7年第3期)、《国外高等教育分类研究述评》(《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8年第2期)等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论纲》、《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研究》等著作,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和实践价值。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就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为进一步深化我们的研究,有效回应高等教育的质量需要,在湖南省教育评价研究中心的大力资助下,我们组织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精干力量,紧紧围绕着“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这一主题,分别从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论研究、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及保障研究、大学教学质量及保障的研究、认证制度与高等教育质量治理研究、社会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机制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比较研究、大学有效学业评价研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高等教育分类与评价的研究、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等方面开展专项研究,最后集结为《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研究》系列丛书。

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宽广的研究领域,在众多的研究中,我们的研究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太史公在写《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理想追求,远不是我们这套丛书所能企及的。但我们这个学术群体中一批醉心于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研究的学者们,面对人类发展史上一座座学术巅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好在任何知识都不可以被一劳永逸地获得,“终极的解释”是根本不存在的。所有的知识和认识,都只是我们对于某些问题所作的暂时回答,都需要在以后的认识活动中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反驳。正如波普尔所言:科学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或得到了很好证实的陈述体系,也不是稳步趋向终极完成状态的陈述体系,我们的科学也永远不能宣称获得了真理或真理的替代物。我想,我们这套丛书的研究也是如此。今后,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方面的发展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加强与学界同行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努力深化和拓展在高等教育质量和评价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余小波

2013年5月28日于长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