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重大学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

注重大学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抵御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既要“破”,也要有“立”,对于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而言,除了引导大学生在认清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本质和误区基础上抵御其不良影响外,还要注重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
注重大学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教育_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抵御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既要“破”,也要有“立”,对于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而言,除了引导大学生在认清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本质和误区基础上抵御其不良影响外,还要注重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即通过教育引导把民族精神不断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精神力量,用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将个人梦想熔铸升华于中国梦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累了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中华民族精神就蕴含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中,民族精神既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也正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程度决定着他们的国民自信程度,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产生更多的文化认同、更高的文化自信和国民自信,从而拥有更强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虚无主义则是没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极端表现。民族自信心作为一个民族实现自己伟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这其中固然有一些不能适应现代时代发展乃至糟粕的东西,但更多的是文明的积淀,大学生要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挖掘和汲取历史文化典籍中的民族精神元素,将其内化成滋养自身发展的精神力量,同时也要明确认识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共同创造的,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做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还要做民族精神的发展者和推动者,民族精神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价值体系,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学生既要继承传统的民族精神,挖掘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又要与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在现代化进程历史洪流中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注释】

[1]朱育和:《评“文化反思”中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

[2]李振纲:《民族虚无主义及其理论误区》,《东岳论丛》,1992年第2期。

[3]惠天:《文化安全初级阶段创论》,《理论导刊》,2012年第10期。

[4]郭树勇:《全球化时代文化对国家利益的多重意义——兼论文化现代化与中国国家利益》,《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2期。

[5]李振纲:《民族虚无主义及其理论误区》,《东岳论丛》,1992年第2期。

[6]冯润民:《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3期。

[7]卞恩才、金久余:《评民族虚无主义》,《学术界》,1990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