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系统退化

生态系统退化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系统退化在我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使系统的功能衰退,而且也是其他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湖泊面积缩小了186万公顷,占现有湖泊面积的40%,使得江河、湖泊的行洪泄洪能力降低,灾害频繁发生。中国2.7万条河流消失:截至2013年,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22909条。
生态系统退化_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生态系统退化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生态系统退化在我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除在西南(西藏东南部)、东北及天山山脉等地还保存有少数的原始森林外其他地区的森林几乎都可归属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目前,我国拥有天然林8726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9%,而到1995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中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面积为1458.84万公顷,仅占天然林面积的16.7%。大部分森林还处于粗放经营中,乱砍滥伐的现象还十分严重,这使得现有森林(尤其是原始林和天然林)进一步遭到破坏。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表现在:①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单、残次林多。我国目前疏林和灌木林的面积分别是1802万公顷和2970万公顷,两者共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35.7%。②森林生态系统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国现有森林中的中、幼龄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71%,这说明我国大部分森林生态系统处于退化或不成熟阶段,其稳定性很差,抗干扰能力低下。一旦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则很容易遭到进一步的破坏甚至崩溃。因此,我国森林资源的平均蓄积量仅为83立方米/公顷,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110立方米/公顷)。③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高。由于人类活动强度大,我国现有的森林大都呈片状或孤岛状分布。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一般都要达到其最小面积,森林的破碎化则使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减少,并增加了它们的脆弱性,使其容易遭受进一步的破坏。此外,我国还有大面积的人工林。虽然人工林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一些脆弱地带)起到缓解和改善作用(如三北防护林等),但是人工林尤其是人工纯林由于其种类组成单一结构简单、易受干扰(如虫害等)、自我调节能力差等缺陷,其功能不够完善。据有关研究表明,人工林的土壤饱和持水量、土壤肥力都比天然林低,而土壤侵蚀量则大于天然林。由此可见,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远低于天然林。总之,我国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还在进一步加剧。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使系统的功能衰退,而且也是其他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4]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草原超载放牧、乱采滥挖严重,鼠虫灾害频繁,状况堪忧。20世纪90年代,北方12省(区)草地退化面积已占该区草地总面积的50.24%,草地退化形态由线状、点状退化发展到带状、片状退化阶段,退化程度不断加重,已有235.3万公顷草地成为沙漠化土地。同时,盐渍化大面积地发生于东北松嫩草原,内蒙古西部,新疆、甘肃、青海等干旱荒漠区,绿洲边缘和大水漫灌改良草地,目前面积已达930万公顷。农业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表明,近年来,草原生态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草原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但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草原沙化、盐渍化、石漠化依然严重。草原生态呈现“点上好转、面上退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态势。我国草原生态状况仍不容乐观,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2.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所有的大流域都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据1999年的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占我国总面积的38.2%,而且每年还在以10000平方千米的速度递增。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并带走大量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从而导致土地的贫瘠化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每年的净增人口数大,而耕地却以每年数以百万亩的速度锐减,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水土流失则加速本来就十分珍贵的土地资源的丧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由于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达270万公顷,平均每年损失约6万公顷土地,这还不包括远高于这个数的土地瘠薄,生产力越来越小的贫瘠化土地。此外,由于泥沙的淤积,致使河床升高、湖泊萎缩。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湖泊面积缩小了186万公顷,占现有湖泊面积的40%,使得江河、湖泊的行洪泄洪能力降低,灾害频繁发生。总体来说,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5]流失面积大,波及范围广;②发展速度快,如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3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80年代的56万平方千米;③侵蚀模数高、泥沙流失量大,如黄河流域年入海输沙量高达20亿吨,长江流域亦达5.6亿吨;④危害严重。[6]

根据中国水利部国家统计局2013年3月26日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29.32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165.59万平方千米。

中国2.7万条河流消失:截至2013年,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22909条。而近30年前的一次普查得出的数量还是5万多条。

3.生物多样性程度降低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一笔巨大的资源和财富。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共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脊椎动物6347种,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近600种。

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全国共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到了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已确认有258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在《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

草原生物多样性也在锐减。原来草原上很著名的野狼、黄羊等动物已经很少。牧草的多样性在下降,草原植物种类也在减少,草场生产力每年也以惊人的速度下降。

生物多样性程度降低,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程度降低的最主要原因。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地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比如: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

生物环境的片断化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多种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同样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从而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及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时,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之间的消长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地开采,必然导致物种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