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域变迁对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地域变迁对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羌族传统体育面临同样的发展困境。经调查研究,本研究针对重构异地安置后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如下思路。
地域变迁对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_以“·”地震羌族永久异地安置为例_四川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0—2013年度成果概要汇编

陆 静[1]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63)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分布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松潘、理县和绵阳市的北川、平武境内。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羌族儿女创造了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更深层面展现出羌族族群厚重的历史记忆,负载着羌族族群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发展的集体智慧。震前已经备受现代文明冲击和民族同质化的羌族传统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这使得羌族大多数传统体育活动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5·12”特大地震后,6个羌族聚居县全部受灾,其中汶川、北川、茂县为极重灾县,理县、松潘、黑水为重灾县。由于震中区和羌族聚居区高度重合,羌族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惨重,羌族总人口一次性锐减10%以上,羌族文化遗产遭受“断根性”灾难,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局面。加上震后羌族异地安置,传统体育文化植根的土壤发生了巨变,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如何在变化当中寻求传承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途径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由于种种原因,羌族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失传或消失的危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羌族传统体育面临同样的发展困境。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选择永久性安置在南宝山A、C、D三个羌族安置点的羌民进行了深度调查研究(如图1所示)。经调查研究,本研究针对重构异地安置后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如下思路。

图1 南宝山安置点示意图

1.深入挖掘和整合羌族传统体育,分类进行保护和开发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在羌族聚居区对传统体育进行全面清查,深入挖掘资源和人才,分类整理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筛选出具有重大遗产价值和长久生命力的项目,加快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对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从体育活动的角度规范化,对具有很强历史代表性的文化遗产,通过影像资料等有形化形式保存到民族博物馆中。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对传承人给予必要的资助,安排弟子招募传授工作。

2.开展羌族传统体育课程,积极培育民族体育人才

民族体育是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地震造成的人员伤害给很多体育项目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有的甚至就此绝迹和失传。可以通过培养具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意识和素质的人才来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所以可以在羌族安置聚居区各大中小学校开展传统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如结合学校场地和设施以及学生的身体接受能力,对羌族跳锅庄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合理改造,编撰科学合理的体育教材,积极培育民族体育人才,积极备战民运会、全运会,并为羌族传统体育旅游配备人才库,以避免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断代和失传。

3.依托民族运动会和传统民俗活动,营造传统体育氛围

积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促成以运动会为周期性高潮的群众性活动,提高公众参与传统体育的动力和热情;积极组织各种传统民族体育活动,并同当地羌族人民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各级民族体育的社会团体应积极组织各种性质的民间竞赛、祭祀仪式或娱乐庆祝活动,使广大羌族人民保持传统体育文化的原真性和对自己民族独特体育文化的认同感。

4.开发羌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传承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途径

据四川省旅游局数据显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 000多个旅游景区被损坏了568个,累计损失达278.40亿元。单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来说,2009年上半年全州共实现旅游总收入与最高年份2007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52.56%,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与2007年同比下降48.54%,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旅游外汇收入与2007年同比下降95.23%、95.45%。但是震后重建的大环境无疑给体育旅游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会。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应立足于健身娱乐和休闲参与的性质,以旅游开发和文化创意产业为平台,变政府“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激活传统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变资源优势为现实的经济利益,谋求自身的活态发展道路。

【注释】

[1]作者简介:陆静(1976—),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