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荀子对孔子传人的态度

荀子对孔子传人的态度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上文所述,俞樾、郭沫若皆认为荀子批评的并非子游本人,而是子游的后学。笔者以为,荀子批判思孟时提及子游,正表达了对子游及思孟的讥讽。荀子对此十分警觉,他所担心的正是孔子思想的精髓被他所认为的“俗儒”歪曲,所以他极其激烈地批评了除他认可的孔子传人之外其他的孔门传人,并急于建立他所认为的儒学“道统”。既然荀子要建立“道统”,那么他所反对的必然是他认为没有忠实于孔子学说的孔门弟子。
荀子孔子传人的态度_浙江伦理学论坛.Ⅲ

从《荀子》书中可以确知荀子十分推崇子弓,他多次将仲尼、子弓并提,对于子弓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深表惋惜,他说“是圣人之不得势者也,仲尼、子弓是也”。相较于对子弓的颂扬,书中对子游则仅有两次提及,第一次引发了郭嵩焘的质疑,第二次则令读者无法明确“子游氏之贱儒”究竟指子游以及子游的门人,还是仅指子游的门人。依上文所述,俞樾、郭沫若皆认为荀子批评的并非子游本人,而是子游的后学。如果按照他们的理解,荀子这里仅批评子张、子夏、子游的后学,而不包括他们本人,那么,荀子同时将仲尼、子游并提则并无郭嵩焘所认为的逻辑矛盾。如果荀子批评了子游及其门人,那他说“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等又作何解?对此,钟泰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认为这是为了与“此真先君子之言也”相应。笔者以为,荀子批判思孟时提及子游,正表达了对子游及思孟的讥讽。而荀子究竟是否批评了子游之辈?要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跳出《荀子》文本。

我们知道,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凸显了学生的个体性,无疑是一种高明的教育方式;但也正因此,孔子的学说看起来似乎有些散乱而缺乏贯彻始终的标准,他的弟子们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也大相径庭,这造成了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各自为政的状况,从而导致了儒家学派的分化。这一状况在《韩非子·显学》中得到了确证(“儒分为八”)。荀子将“子张氏之贱儒”“子夏氏之贱儒”以及“子游氏之贱儒”分别批判,说明荀子自觉地根据孔门弟子思想流派的传承谱系做了相应的分别。虽然荀子与韩非子分门别派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但这些材料都体现了两点:第一,当时学者们已认识到儒家各派的分裂;第二,荀子本人对孔子死后,儒家分裂成各个派系的事实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当时已经意识到孔子的弟子们对孔子学说的理解并不一致,这些理解的偏差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被不断放大,甚至有逐渐掩盖孔学真实面貌的危险。荀子对此十分警觉,他所担心的正是孔子思想的精髓被他所认为的“俗儒”歪曲,所以他极其激烈地批评了除他认可的孔子传人之外其他的孔门传人,并急于建立他所认为的儒学“道统”。焦国成教授曾列举八条理由,说明《荀子》书中的“子弓”应为“子贡”,他认为子贡是儒家经世学派的第一任领袖,荀子则是经世之道的传人,所以子贡才是荀子真正推崇的人。[28]无论荀子所重是子弓还是子贡,我们至少可以推论,荀子在文中曾树立了一个他认为得孔子真传的圣人,并自认为师承自这位圣人。荀子之所以极力讥斥“子游氏之贱儒”,因为儒家弟子发展到战国时期,出现了“士习多僻,诸贤之门人守道不笃,流为伪儒”[29]的状况,荀子认为,正是由于他们的先师仅具“圣人之一体”,以至后儒之学渐露弊端。其实,荀子所要建立的“道统”,传自子弓还是子贡并不重要,他所要强调的仅是一种观念上的儒学的统一,其目的是追本溯源,砍除儒家的支脉,保持他所认为的孔学的真实面貌。虽然这种做法如今看来必定是失败的,但追求“道统”似乎是当时思想界的迫切需求。既然荀子要建立“道统”,那么他所反对的必然是他认为没有忠实于孔子学说的孔门弟子。所以,除了他自己认可的先师以外,荀子极有可能不满孔子的其他弟子,并且直接批评儒学的其他传承人,也就是子张、子夏、子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