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盛懋画中的文人形象关于元代山水人物画摹本的两种样式

盛懋画中的文人形象关于元代山水人物画摹本的两种样式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懋继承家学,山水、人物、花鸟俱精。这件《访友途中》属于盛懋的山水人物画,画面纵短、横长,只是墨画,没有彩色。在日本就有一些传称为盛懋的作品,其中之一为京都·本法寺所藏的《故事山水图》(图3)既被视为元代山水人物画的精华。这件作品是元代表现李郭画派的一对典型山水人物画。
盛懋画中的文人形象关于元代山水人物画摹本的两种样式_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 : 全2 册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吴孟晋

关键词:盛懋、文人形象、《访友途中》(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故事山水图》(京都·本法寺所藏)

前言

元代后期画家盛懋,活动于至正年间(1341~1370)以山水人物画见长,盛名古今画坛。历代著录传说,当时的盛懋与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吴镇(1280~1354)毗邻而居,因为他的名气胜过吴镇,使得吴镇的妻子非常羡慕。这个传闻故事也可能是促使他有很多作品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在这些流传作品中,以《山居纳凉图》(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藏)为代表的盛懋真笔作品相当少,大部分都是属于「传」盛懋作品。身为职业画家的盛懋本就善于山水、人物、花鸟画,加上成功地学习了上一代各种流派,其带有复古主义的画风,带给明代的院派、浙派、吴派等后代画家极大的影响。这也是后代无名画家们之所以利用他的名气代笔,刻意地制作出盛懋作品的理由之一。

本小文以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所藏的盛懋《访友途中》和日本京都·本法寺所藏的《故事山水图》为例,在主题上对两件作品来做个比较、分析表现「盛懋」风格的文人形象的类型和流传。

一、水墨山水人物画∶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的《访友途中》

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有一件盛懋作品,题名为《访友途中》(见左图),一幅,纸本墨画,纵33厘米、横54厘米[1]。这件作品没有盛懋的落款,只是在画面左上角有「子昭」(白文方印)一方,另外在左下边有五、六方左右的鉴藏印,但都残缺难识。

盛懋,字子昭,原籍临安(今杭州),寓居嘉善武塘镇(今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生卒年岁待考,只知其活跃于大概元代后期的至正年间[2]。父盛洪,字文裕,善画,供职于南宋画院,名臻工巧。懋继承家学,山水、人物、花鸟俱精。始学陈琳,大德年间(1297~1307),后宗赵孟頫(1254~1322)法,运笔精劲,布置邃密,峰峦浑厚,林木丰茂,评者谓“精绝有余,特过于巧”[3]

虽然各种著录都记录着盛懋都善于山水、人物、花鸟等中国绘画上主要的画题,但是盛懋的传世作品以山水人物画最多,而花鸟画或是没有搭配人物的山水画,还是没有背景的肖像画,可以说是非常少。目前仅知有至正19年(1359)制作的《松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及在《石渠宝笈初编》(重华宫)上有所著录[4],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春塘禽乐图》两幅而已。

这件《访友途中》属于盛懋的山水人物画,画面纵短、横长,只是墨画,没有彩色。这类型的传世作品形式当中,以大幅立轴为最多,手卷、团扇和图册册页等小型画面也有,但大多是绢本设色之类,像此作品那样,纸本墨画,纵短、横长的作品暂时找不出相同类型。所以,《访友途中》有可能载断立轴而形式的画面,或是由手卷、画册的一部分,裱褙成现在的形式。至于钤印方面,一般盛懋的作品大都是白文方印的「盛懋」和朱文方印的「子昭」双方搭配盖上的,只有白文方印「子昭」一方的画幅目前仅见于此幅,况且此一方也不知是原先盛懋亲手钤印的,还是因为某种原因由后人添补上去的,一切尚待考证。

虽然款印问题还不能解决,但是这件绘画的描写技巧比较好,可算是典型的「盛懋」风格的山水人物画之一。一位手执拐杖的长身高士和携琴跟随在后的侍童从画面下方岸边小径的右手方慢慢走过来。中间有三棵老树和二棵小树成丛,有的枝叶茂生,有的枯木凋萎,生态多姿。四只大雁腾空飞起,像是被高士们的脚步声惊吓了,宁静的画面呈现了动感。从高士他们所在的此岸,可望见彼岸的连山,平平远远,令人联想到董源、巨然的典范华南山水图的构图。

图2《秋林渔隐图》团扇(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与其他盛懋画来比较,基本上的构图和有「至正己丑」【至正9年(1349)】年纪的《秋林渔隐图》团扇(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图2)一模一样,有大树丛,几只飞雁,连绵的远山,只不过是大树丛移到了右边,携琴高士换成船上渔夫。可惜的是,这《秋林渔隐图》团扇的描写不如《访友途中》的笔墨,有可能是明代摹本。关于《访友途中》的树丛描写,盛懋水墨山水人物画《秋江待渡图》(美国·弗利亚美术馆藏)中典型的李郭派样式的树丛描写也可以作为参考。另外《秋林高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下边的树丛(请注意,树下休息的高士也带着拐杖),还有《江枫秋艇图卷》(同上)卷首边所看到的几种蟹爪树交集成的树丛,其生意盎然与干枯凋零交错的生态,可说是同一类型。

二、青绿山水人物画∶京都·本法寺的《故事山水图》

虽然盛懋的真迹作品流传到现今的很少,却有不少谓称为盛懋的传世作品。在日本就有一些传称为盛懋的作品,其中之一为京都·本法寺所藏的《故事山水图》(图3)既被视为元代山水人物画的精华。

《故事山水图》,二幅,绢本设色,各幅为纵166厘米、横104厘米[5]。左右二幅画面的下角都有「武唐盛懋子昭」、「盛懋」(白文方印)、「子昭」(朱文方印,只是左幅因画绢剪短而缺失)之款印。

这件作品是元代表现李郭画派的一对典型山水人物画。右幅,让人联想到春秋时期的弹琴能手伯牙在痛失知音好友钟子期之后不再弹琴的「伯牙鼓琴」故事[6]。左幅描绘着一位站在松树下眺望江水的高士,使人难以想象他的故事,或许是在画晋代名士谢鲲(幼舆)的故事。

图3.1 《故事山水图》(京都·本法寺所藏)

图3.2《故事山水图》(京都·本法寺所藏)

左右幅虽然都是描绘在松树下休憩的文人故事,但其描写却因为双幅画的结构而具对照性。右幅描绘屹立的断崖和耸立的松树,是画面向垂直方向延伸的构图,左幅则是在画面上方设有水平线的平远法构图,配合覆盖在高士头上歪曲的松树。画面中位于近景的松树画得很大,整个作品追求平远构图的开阔视角,与宋代北方体系李成、郭熙一派所喜好的画法相似。此外,从所绘山水浓彩著色方面来看,右幅的岩石中所使用金泥的情况,可以说本作品既继承了赵孟頫、钱选的传统,也兼备了追求古风的青绿山水的要素。

本图与上述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所藏的《山居纳凉图》相比[7],在山水、景物描写上略为逊色,故难以断定就是盛懋的真迹。然而,左幅的构图与《秋舸清啸图》(上海博物馆藏)、《秋江待渡图》(135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盛懋山水人物画的典范作品又很相似[8]。再者从本图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在严谨的李郭派山水中加入华丽的青绿山水设色,确实带有当时风靡一时的职业画家盛懋的灵气[9]

传闻盛懋师从于赵孟頫的弟子陈琳因而改变了画风。以赵孟頫最有名的作品来看,他有设色山水的《鹊华秋色图卷》(129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和水墨山水的《水村图卷》(130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证明了元代文人画家兼能画出设色和水墨两种画风。近代著名画家、收藏家吴湖帆(1894~1968)曾经收藏过盛懋的《沧江横笛图》(今南京博物院藏),他在重新装裱后,题写画名,并添加两段款文,其中有“子昭此图宗法松雪(赵孟頫),比不下仲穆(赵雍,孟頫的次子)”的字句[10]。从《访友途中》和《故事山水图》中可以看出「盛懋样式」已经稳定成型,这有着异曲同工之趣的两种画风,可说是以盛懋为代表的元代画家所画的文人形象的典型,也可说是经由陈琳学习到赵孟頫的文人画家的理想态度。

三、弹琴、渔乐∶文人理想的生活形态

如果浏览盛懋山水人物画及有关题画诗,我们将容易发现大部分的主题不是「弹琴」就是「渔乐」或是包括两种[11]。例如《访友途中》和《故事山水图》所描写的景象虽然不同,但两件都画出共同的主题「文人弹琴」。《故事山水图》画中虽然没有题名或题画诗,而王振德先生指出此图令人忆起倪谦(1479年卒。字克让,谥文僖,江苏钱塘人。礼部尚书)题盛懋作品的诗句[12]

长松鳞皴如老龙,枝叶尽亚洪涛风,鲸奔鼍吼浇涧壑,飞云满山寒映空,

嗟我生平磊块胸,高堂一见明双瞳,好将一段太古意,付与伯牙三尺桐。

这些题画诗有的以优美的文辞描述盛懋所画的情景,及给人的感受、联想,诗情画意地表达了「诗画合一」的境地。有的用来说明盛懋的制作背景作为记录[13],可是也有的会人难以想象找不出具体的故事。

关于「弹琴」为主题的画面有《访友途中》的侍童携琴随后,《故事山水图》中的高士弹琴,以及至正11年(1351)的《秋江待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里,高士行囊中隐的可见的琴姿,都表现了文人玩乐乐器的雅兴。关于「渔乐」方面,例如有至正4年(1344)的年纪的《元明人画山水集景》册第一幅(画高树小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着高士泛舟垂钓的情形。上海博物馆所藏的《秋江垂钓图》,虽难辨其真伪,但画面上有高士在岸边钓鱼自娱,树丛旁的凉亭边站着抱琴等候的侍童。另外,《沧江横笛图》(南京博物院藏)的渔人在树下临风吹笛的画面,在在表现出悠间垂钓的情趣。

除了盛懋之外,元代画家制作有关「渔乐」的作品相当多,例如做为代表的吴镇《渔父图》(134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还有赵雍的《溪山渔隐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都是继承宋代山水画的传统,做成文人山水画的一种模式。这两种情趣可说是高雅脱俗的象征,是文人们憧憬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得,理想的生活形态。

其实,盛懋的山水人物画的主题也很含蓄,却又令人容易了解,以叫人联想到伯牙的《故事山水图》为首,上海博物馆的《秋舸清啸图》中浮上的文人也使人联想到晋代竹林七贤的隐士阮籍,那位爱酒、爱啸的理想文人偶像[14]。还有台北故宫博物院题名为《袁安卧雪图》的雪景山水人物图,因为《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中有提及“洛阳令”,这暗示着后汉大官袁安雪天里在家休息亦称谓是在爱国爱民的故事[15]。此外,现在被视为复制品的《梅林高士图》(东京·个人藏)画的主题应该是那位爱好梅鹤的宋代文人林和靖的形象[16]

盛懋虽然是位职业画家,但可能他除了画技精湛之外,又兼具了文人的内涵,其作品即使不刻意表明画意,也能让人感受到文学的气息,所以越画越受大众欢迎。

四、「传」盛懋文人作品的流行

到了明代「传」盛懋的山水人物画的人气越加隆盛,借着盛懋的大名所制作的文人风格绘画大为流行。对于当时流行的「盛懋派」和吴镇样式的作品,徐小虎教授指出如下;

在明代吴镇和盛懋的模式似乎混淆一起,典型图像为树木长于前景土丘的水景,有些则以细线描绘舟中的一位文人。在概念上,此一风格是书法性与写意性的,基本上包括了展示于纸或绢上的不同笔法。盛懋派的作品倾向于以轻而媚的笔触吸引人,与吴镇的“注册商标”——重拙的笔墨(强调与画表面的涩度)相反[17]

由此也可了解到现存的盛懋作品群其「玉石混交」、「真假难辨」的必然现象。在《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收录的作品中也有争论,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坐看云起图》团扇,傅熹年先生怀疑明人仿作[18],《渔樵问答图》也是谢稚柳先生也认为款文有伪[19]。甚至,为了重视盛懋继承李郭派为主的北宗山水画之说,就连上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袁安卧雪图》、《灞桥风雪图》(日本·澄怀堂美术馆藏)等以现在的眼光都难以视为真迹之作品、却被认为是盛懋的另一种风格作品。

当然,在风行模仿盛懋的潮流中,也有不少画家不谓称盛懋「本人」,仅以盛懋的大画面构图作为典范,援用其继承元代绘画传统的正统性来制作山水人物画。例如活动于在明代中期的苏州画家周臣(约1450~1535)[20],还有正德年间(1506~1521)的朱端也善于山水人物画,文献上也有“所画山水,宗盛懋”的著录[21]

明代后期之后,由于董其昌(1555~1636)的宣扬、提升文人画,以吴镇为代表的元代四大家的名气越来越高,而对被视为模仿文人气氛的职业画工盛懋的评价渐趋低落[22]

事实上,盛懋的高名并不局限于中国本土,还越过瀛海,远播到日本。从14世纪的室町时代开始,经过桃山、江户时代初期,继续影响着日本画坛。在日本最早的欣赏中国绘画的指南书《君台观左右帐记》(原本早已消失,有1476年、1511年等的摹本)中,盛懋的名字与钱选、颜辉等被所视为代表元代的画家同列于元朝的「上位」[23]。到了室町时代后期,当时在日本最欢迎的狩野派是画中国风格的「汉画」的最大画派。画家们为了制作献给将军或大名诸侯等权势贵绅的「襖绘」(室内门户画)、屏风等大画面作品时,经常参考「盛懋」风格的山水和人物画法。

在这画派的学习笔记中有盛懋画的抄写,例如在江户时代初期确立了狩野派权威的领袖狩野探幽(1602~1674)在《探幽缩图》中的《人形佛绘蚕图卷》(京都国立博物馆藏)里有盛懋的《四子攻书》的摹写(图4),也有“四子攻书,子昭盛懋写,「(白文方印)」”的墨书[24]。之后在狩野派中最正统的木挽町狩野派于18、19世纪中所制作的中国画摹本中也可看到《长果老(张果老)》、《琴棋书画》4幅(清辨、养湖摸)、《江舟避暑》(狩野晴川院养信摸)等以人物画为主的多种摹本[25]。由此可证,盛懋直到江户时代后期继续地在日本画坛上占着相当高的地位。

图4 盛懋《四子攻书》摹写(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图5.1 《山中看书图》

图5.2 《山中看书图》

江户时代的狩野派作为鉴定中国绘画的权威,他们积极地鉴定比较有古风的山水人物画为「盛懋」真迹,但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可能不算是真迹。透过明治时代在日本逗留过的英国人医生William Anderson(1842~1900)的收集,现在由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山中看书图》对幅(图5),为与《故事山水图》对幅相似的青绿山水人物画,还有狩野伊川院荣信(1775~1828)的附件「极书」道是“子昭正笔”。而且,本文冒头所介绍的吴镇妻子羡慕盛懋之盛名的故事,在江户时代后期也有类似的故事。一位名为「中岛一凤」的画家,其妻子羡慕谷文晁(1763~1840)的名气,而质问自己的丈夫何时去世好早点成名[26]。事实上姓「中岛」的画家并不存在,这虽只是个笑话,但也证明了日本画坛上盛名一时的文艺型职业画家盛懋的影响。

小结

本文以《访友途中》和《故事山水图》开始探讨「盛懋」风格的流行,虽然这两件作品的主题都在描写有关文人士大夫弹琴的情景,但严格说来是有差别的;前者为搭配了人物的水墨山水作品,后者为承受传统青绿山水风味的设色山水人物画。这两件作品虽然也不可能是代表盛懋所笔的代表作品,但可以看出含有盛懋当世的元代后期或明代以后的「盛懋」样式的因素,该是后世画家模仿的「传」盛懋作品之类型。

总之,不论盛懋山水人物画是真迹或赝品,「盛懋」之名似乎成了一种文人山水画的名牌,且持续到20世纪初期。也不论是盛懋本人或元代画家们,或是假冒「盛懋」等画家之名来制作作品的后代画家们,都可以说是表现了中国文人形象的典型及其意义。

注释:

[1]刘新岗编著,《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 画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关于盛懋的生平,详细文献如下;Sandra Jean Wetzel,‘Sheng Mou: the Coalescence of Professional and Literati Painting in Late Yuan China’, Artibus Asiae vol.56 3/4, 1996, pp.263-279.

[3]《图绘宝鉴》卷五

[4]著录内容如下“著色画。款署子昭。下有茂林修竹一印。”

[5]抄录自拙文之记述。吴孟晋文、阿莉塔译,盛懋(传)《故事山水图》(京都·本法寺所藏),收录于《元画全集》第4卷第2册(日本藏品卷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

[6]岛田修二郎,〈故事山水图 盛懋(子昭)笔〉,《世界美术全集》第14卷,平凡社,1951年。再录于岛田,《中国绘画史研究》,中央公论美术出版,1993年

[7]关于《山居纳凉图》的解说,参考于小川裕充,〈盛懋山居纳凉图〉,《卧游:中国山水画,那个世界》,中央公论美术出版,2008年

[8]板仓圣哲,〈故事山水图 传盛懋笔〉,《元时代的绘画》展图录,大和文华馆,1998年

[9]岛田,前揭〈故事山水图〉,307页

[10]王戈,〈元盛懋《沧江横笛图轴》〉,《文物》1994年1期,96页

[11]参考陈高华,〈盛懋〉项目,《元代画家史料汇编》,杭州出版社,

2004年,773~777页。一为〈题盛子昭画《会琴图》〉,虞堪,《希澹园诗集》卷三,二为〈题盛子昭画〉,钱宰,《临安集》卷二

[12]王振德,《盛懋》(中国画家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31页

[13]“天清气明,月在松岑,仲温(引用者注;濮公子)弹独弦琴松下,琴余读道书作游仙吟,不知身世在黄厘市、在白玉宫巨阙也。遂以松月道人自号。云间盛懋氏既为图之,而又寄自作《松月诗》一解于余,征文以为记。至正三年七月七日寮诸叟记。”杨维桢,〈松月寮记〉,《东维子文集》卷十六。《元代画家史料汇编》,776页

[14]塚本麿充,〈巡游中国绘画的至宝〉,《上海博物馆:中国绘画的至宝》展图录,2013年

[15]“设色画满山积雪。蓬户严扃。一人作款关状。绯衣揽鞚行山径间者。为洛阳令。先后从者三人。俱回顾岩栖深处。(以下略)”

[16]芳舟,〈盛子昭笔梅林高士图〉,《国华》213号,1908年

[17]徐小虎著,刘智远译,《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典藏艺术家庭,2011年,397页(注56)。原著为Joan Stanley-Baker, Old Masters Repainted: Wu Zhen (1280~1354), Prime Objects and Accretions,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5

[18]《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9卷,文物出版社,1999年

[19]前揭《中国古代书画图目》,346页

[20]陈鹏安,〈周臣与明初苏州职业画家风格〉,《议艺份子》第16期,2011年

[21]铃木敬,〈(图版解说)朱端笔竹图〉,《美术史》第60册,1966年

[22]分析自如下的解读。曾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解读盛懋及其绘画〉,《东南文化》,2001年

[23]“盛懋,字子昭,善山水、人物、花鸟”。〈元朝上〉,《君台观左右帐记》

[24]宽文7年(1667)5月,「加贺殿的用人」(当时统治「加贺藩」(即今之石川县)的大名诸侯的家臣)宫崎弥左卫门向狩野探幽展示23张古今名画,探幽从中选择了16张加以速写。此图为其中之一。京都国立博物馆编,《探幽缩图》下卷,同朋舍出版,1981年

[25]总共有如下的19件;《陈后主玉树、后庭花园》(狩野晴川院养信摸)《长果老(张果老)》《莲根》《山水人物》(井水十郎兵卫摸)《醉人图》(伊迪荣雅摸)《雪江泊舟》(元真摸)《玄宗、杨贵妃》总共6幅(竹内养甫、山村伊村、狩野章信、横山养德摸)《琴棋书画》4幅(清辨、养湖摸)、《江舟避暑》(狩野晴川院养信摸)《松林闲话》(中原长五郎、井水十郎兵卫摸)《岩仙人》。阅览自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网站〈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木挽町狩野所制作的中国绘画摹本目录〉(2010年9月公开)。网址;http://cpdb.ioc.u-tokyo.ac.jp/edo/kano.html

[26]河野元昭,〈谷文晁:他究竟是谁,他是大红画师〉,《生诞250周年谷文晁》展图录,三得利美术馆,2013年,13~15页。本故事收录于村松梢风,〈谷文晁〉,《本朝画人传》中央美术社,1924年

刘贯道(传、元) 元世祖驭马图

绢本立轴 139cm×91cm

钤 印:昆来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6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出版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63,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使。善画佛道人物,又能作山水、花竹、鸟兽等。

备 注:萱晖堂旧藏

佚名(元) 腊梅芦雁图

绢本立轴 140.5cm×90cm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68~P6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64,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