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寒牧区发展的人类学探索

高寒牧区发展的人类学探索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发春《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是在杜发春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牧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移民”结项成果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3月在北京出版,全书32.5万字。
高寒牧区发展的人类学探索_《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简介_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成果简介

杜发春

《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是在杜发春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牧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移民”结项成果(结项成果为“良好”,证书号:20111346)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3月在北京出版,全书32.5万字。

本书基于作者7个月的田野观察和思考,以生态移民的“后续生计”为研究主线,客观探讨了青海三江源地区藏族牧民生态移民的逻辑动因、搬迁过程、后续生计、就业类型、文化变迁、移民冲突、迁出地的生态环境和社区扶贫等问题,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主要学术创新和贡献如下。

1.首次提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飞地”的概念,分为两类:“跨州飞地”(果洛新村和昆仑民族文化村)与“跨县飞地”(河源新村)。围绕移民飞地的脆弱性和冲突,就三江源生态移民飞地的文化变迁、产业转型、移民管理、移民返迁、迁出地草原管理等进行了深入剖析。

2.提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属于“生态保护性移民”和“非自愿性移民”。前者是政府主导型的“生态保护性移民”;后者虽然强调“群众自愿、政府引导”,但多数情况是牧民在自愿情况下的被动选择,搬迁牧民对政府有着较大的依赖性。

3.基于大量调查数据和访谈内容,指出青海生态移民陷入困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出现了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如后续生计难以解决、文化冲突、犯罪率上升等。

4.对国外生态移民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梳理并与中国生态移民比较分析后总结出国外的经验教训,旨在尽量避免或减少生态移民可能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充分尊重移民主体(农牧民)的自身选择,避免强制性的非自愿性生态移民;充分考虑生态移民迁入地区的接纳能力,充分调动生态移民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不应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对草场的使用权和生态移民迁入地的使用权持谨慎态度;生态移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并且一些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因此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需要权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诸多因素,谨慎做好生态移民项目的事前评估,降低生态移民的经济、生态和社会风险。

5.2015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节目采访了杜发春研究员,杜发春研究员就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现状和发展发表了看法,视频网址:http://tv.cntv.cn/video/C19140/113ed9246d1c46989374f914c03472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