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拾梦想的前行

重拾梦想的前行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裔移民的第二代,融合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精髓,与一代相比更具优势。汪晓虹,1977年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个普通家庭,10岁时随父母移民来到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1988年,汪晓虹的父母为了能让女儿到美国接受教育,得到更好发展,举家移民美国。她的母亲放弃了原先的教书工作,在芝加哥开了一家中餐馆,而父亲则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
重拾梦想的前行_大洋彼岸的陌生人:中国移民美国纪事

第一代华裔移民,刚到美国,身处异域他乡,如同第一代农民工进城一样,是拓荒的一代。在语言、心理和人脉资源等方面均不占优势,苦苦打拼解决生存问题,如何在美国立稳脚跟,是他们那代人挥之不去的印记。华裔移民的第二代,融合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精髓,与一代相比更具优势。如果说,一代中国移民是筚路蓝缕,满脸无奈讨生活,那么二代华裔,尤其是对在美国出生的华人而言,则是自我选择、自我开拓和追求梦想的一代。

或许是因为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姜学炳的儿子姜凯也擅长绘画,在学校读书期间还得过奖。“他(姜凯)说爸爸,你画画赚钱太慢了,像这幅画我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才能完成,我需要去体验生活,去动物园观察、拍照,再艺术加工”,姜学炳一边指着自己的作品《银雾》,一边告诉我们姜凯最终未能子承父业的原由。

姜凯,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从初中开始便在美国接受教育,毕业于美国中西部“十大盟校”成员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由于真正让他感兴趣的是金融,姜凯毕业后去了纽约华尔街发展。凭借在金融领域的天赋,成为圈内年轻的金融投资经理,斩获颇多财富

“这套房子是儿子买的,我是买不起,人家都说穷画家,真正富裕的画家是像毕加索那样出名的画家”,姜学炳一边讲解他的作品一边告诉我。说起儿子姜凯,姜学炳满脸自豪。那种自豪,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出于父亲对儿子的自豪,更是源于对儿子事业有成使他在美国实现了艺术梦想的一种感激。

像姜凯一样的华裔二代移民,已经更好地融入了美国社会,或自己选择创业当老板,或从事比较赚钱的行业,如金融和医生等职业。我认识的汪晓虹是另一个典型代表,她的故事普通而不平凡。

汪晓虹,1977年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个普通家庭,10岁时随父母移民来到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她在芝加哥与两名合伙人一起创办并经营着17家服饰连锁专卖店,在流行服饰圈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1988年,汪晓虹的父母为了能让女儿到美国接受教育,得到更好发展,举家移民美国。她的母亲放弃了原先的教书工作,在芝加哥开了一家中餐馆,而父亲则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汪晓虹的高知家庭背景为她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华裔身份使她通晓中文和东方文化,美式教育又赋予了她一股闯劲儿。

2000年,主修计算机信息专业的汪晓虹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全美最优秀的工科大学之一,也是她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开一间小店,自己创业经营,一直是不少华裔移民的梦想。汪晓虹也不例外,创业的梦想不曾磨灭。

大学毕业后,由于当时缺乏继续深造的兴趣,汪晓虹没有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而是进入一家咨询公司工作了大约两年,“但这并不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汪晓虹说。随后,她来到了洛杉矶,寻找机会。

“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些人,对流行服饰颇感兴趣,于是就把我的想法——The latest fashion at affordable prices——告诉了大学同学,也就是我现在的一个合伙人,芝加哥当时并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我朋友听了之后感到很兴奋,我们一拍即合。大概6个月之后,我就搬回了芝加哥,想试一试自己开店。”

几经周折,2002年,她们的第一家Akira服饰专卖店诞生了。第一家店并不大,面积只有1500平方英尺,起步相当艰难,“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钱,没有经验,都是我们自己粉刷店面的墙壁,隔试衣间,包括选计算机系统、店内色调、商品形象、服饰搭配等,什么都是自己动手……”。

服饰零售与她主修的计算机信息专业毫不相关,当被问及为何跨行创业时,汪晓虹回答道,当时,由于芝加哥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人口密集(2013年辖区人口接近290万),类似“Forever 21”和“Zara”等国际流行服饰品牌尚未入驻芝加哥,芝加哥的流行服饰店并不多,服装销售行业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闲暇时,汪晓虹和她的两个创业伙伴经常聚在一起,研究流行时尚,计划未来发展。如果来芝加哥旅行,购物自然少不了。漫步在市区,大大小小的店挤满了州街(State Street)和华丽英里(Mag Mile)。中心商业区的州街和华丽英里都是芝加哥的购物天堂,这里既有迎合大众消费水平的梅西百货等购物中心,也有苹果、路易·威登和香奈儿等高端品牌专卖店。汪晓虹的Akira连锁店便位于州街,不少消费者慕名而来,“粉丝”也不断增多。

尽管是跨行创业,谈及自己当年创业的想法时,汪晓虹说,“没有犹豫,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思考很长时间,反而会吓到自己而退缩。如果看到机会,就要想办法抓住,否则就有可能错失良机”。

2013年9月15日,当我采访汪晓虹的时候,国内恰好在热映影片《中国式合伙人》,讲的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30年大变革的背景下,三位好友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合伙创办英语培训学校,实现梦想的故事。

汪晓虹告诉我,尽管是合伙人,也会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但她们会协商处理。她们之间各有专长,各有分工,分管产品(Products)、运营(Operation)和市场(Marketing)三块,而汪晓虹本人主要负责产品和店面的运营。

“比如说,如果你负责店面运营,就要处理如雇佣、培训和解雇员工以及顾客反馈和店面管理等事务;你分管市场,则需要拓展Akira的品牌,增强它的知名度和受欢迎度;负责产品的则要判断什么样的产品会最受消费者欢迎,需要多少钱,什么时间应该进货。”

从2002年的第一家Akira店面到成长为眼下的17家店面,汪晓虹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第一家店面开业时,店面特别小,无人知晓。“就是靠一步步,慢慢来,如果你来我们商店,喜欢的话就告诉别人,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发展壮大。”

万事开头难。至今,汪晓虹依然清晰地记着开第一家店面时的不易和艰辛。即便要找一个合适的店址,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历经磨难。由于是第一家店面,“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不愿意租店面给你,没有信用记录,缺少资金,我们看了很多地点,找了几个月,终于找到一家相对合适的。” 汪晓虹说。

现在回想Akira的发展过程,汪晓虹认为,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开始的时候,你自己做事情,没有问题,因为你知道怎么去做,也会去想怎么做。但是当店面增多的时候,你要依靠别人做事情,而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开阔眼界(eye-opening)和令你吃惊的(surprised)过程。”

“坦言讲,因为我们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management expert),所以很多例如包括雇人、培训、运营等管理方面的工作,包括依靠经理人来做出最好的决定,每天都会面临类似问题,而且越来越有挑战性。”

“你自己也必须从一个实干家(doer)向一个管理者(manager)转变,而这也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这也是我在过去3年中一直致力于要做好的事情。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如何培训你的人做出你想要做的决定,这绝对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转变,也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我们意识到,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人,但找到合适的人,并且对人员进行培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我的工作重点便转移到管理层面,包括雇佣和培训员工。对我而言,一定程度上,零售业已经成为了一份管理工作。”

贯穿Akira 服饰连锁店发展过程的一个自始至终的概念是“The latest fashion at affordable prices”,即将最流行的衣服拿到Akira 服饰连锁店销售,但价格能够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

目前,在芝加哥,包括“Forever 21”和“Zara”等国际流行服饰品牌已经入驻,并吸引了大批拥趸,而这些公司的实力相当雄厚。服装零售行业的业内竞争激烈, Akira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汪晓虹说,在业内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为了保持有利地位,Akira 服饰连锁店非常注重“客户服务”(customer service)的理念,“例如,如果去其他的商店,可能很多人一下子涌进去,根本谈不上客户服务,而我们会控制人流,进而提升顾客消费体验。”

不过,汪晓虹也坦言,Akira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说,大公司资金雄厚,购买力强,通常可以买入很多服饰,成本通常更低,这就给同行业构成挑战。

为了应对业内挑战,Akira不断调整策略,拓展产品采购渠道,力求使产品多样化,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为芝加哥及其周边地区的消费者服务。此外,Akira从一开始就走复合式商店的经营路线,店内除了销售单价比较亲民的自有品牌服饰外,也销售价格较高的知名服饰品牌。这样的经营方式,打破了以往单类商品零售服饰店的传统,实行弹性的商品组合,以满足更多的顾客需求。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经济低迷不景气,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受到抑制,服装等零售行业遭受冲击,Akira也不例外。汪晓虹说,面对下滑的经济形势, Akira力争以服务质量取胜,“确保服务质量到位,确保每一位消费者走进店面以后能开心购物”,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如今,Akira已成为年轻消费者热衷的服饰品牌之一,而这也归功于汪晓虹和两位合伙人的品牌推广。汪晓虹说,Akira品牌创建至今非常注重与一些包括Imerman Angels等慈善组织、大学和耐克公司等在内的机构合作,举办流行服饰展,推广知名度,紧扣美国的消费文化,“今年(2014年)10月份,我们还将与倡导女权的非政府组织YWCA合作举办流行服饰展”。

身为一名普通的华裔女性,汪晓虹并非出生于经商世家,但凭借她的悟性和勤奋,把Akira经营得有声有色。谈及成功秘诀时,汪晓虹说,她的成功归功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其实,做生意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母亲来美国之后开了家中餐馆,我也亲自在母亲的中餐馆中体验过那种奋斗的感觉”。

“十几岁的时候,每天放学后,我就去中餐馆帮助母亲做一些事情,清洁等等,从中也学到很多东西,积累了不少社会经验。” 汪晓虹说。

汪晓虹来自于一个华裔家庭,10岁以后便在美国成长。受到中国和美国两种文化的熏陶,使她既懂得中文和中国文化,也熟悉美国文化,既有东方女性的踏实稳重,又不失美国人的闯劲和韧性。

汪晓虹说,“如果你来到美国,不说英文,或者英文水平有限,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融入美国文化,尤其是在美国中西部这种更加‘传统’的地方,要在这里创业,不是不可以,但这将绝对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

如今,汪晓虹带领Akira已经走过10多个年头,而Akira也在不断吸取教训和纠错的过程中进步。汪晓虹说,创业与经营绝对没有一个神奇的公式(magic formula)可以套用。

“我们犯过很多错误,包括之前雇佣了一些并不合适的员工,也不明智地解聘过一些雇员,进货时看走了眼,走了很多弯路”, 汪晓虹至今仍记忆犹新。不过,她认为,创业跟族裔、肤色无关,只要努力,走对方向,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如今,仍有一些中国人打算移民美国,也有不少中国留学生打算毕业后留在美国创业发展,这些年轻人被称为新一代的中国移民。他们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奋斗在大洋彼岸。

谈及新移民创业时,汪晓虹说,“必须了解美国文化,因为消费者是美国人,你为美国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服务,不管你是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还是菲律宾人,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美国文化,你注定将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痛苦过程。”

【注释】

[1]由于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2008年1月国务院宣布废止了这一行政命令。

[2]Community Area 2000 and 2010 Census Population Comparisons,http://www.cityofchicago.org/city/En/dEpts/dcd/supp_info/community_arEa_2000and2010cEnsuspopulationcomparisons.html

[3]Employment-based Immigration: First preference EB-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