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韦的位置和朝贡路线

失韦的位置和朝贡路线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南北朝失韦的地理位置,以及从和龙一直北行所经的山川地理的记载可知,当时失韦的朝贡路线,是沿今嫩江的西部,经今嫩江以西的各条支流南下到和龙(今朝阳),再由和龙经渔阳进入卢龙塞而通中原王朝,与乌洛侯等同经西部纵贯蒙古草原东缘的草原之路,过燕岭南下而达中原。
失韦的位置和朝贡路线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南北朝时代的失韦,隋以后称“室韦”或“蒙兀室韦”。关于南北朝时代失韦的族源和地域分布,史学界亦意见不一。据前引《魏书》卷一百《列传八十八》“失韦”条载:“失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路出和龙北千余里,入契丹国,又北行十日至啜水,又北行三日有盖水,又北行三日有犊儿山,其山高大,周回三百余里,又北行三日有大水,名屈利,又北行三日至刃水;又北行五日到其国。有大水从北而来,广四里余,名捺水。”由于对其中的山川位置当今在何地的看法不同,因此对失韦方位的推定学界也各有不同。前已考“水”,亦称啜水,即今嫩江。日人白鸟库吉认为捺水指今黑龙江上游,故推定失韦在今黑龙江上游[90]。津田左右吉和方壮猷等则认为捺水当今嫩江,故认为失韦当在今嫩江上游[91]。20世纪80年代大兴安岭北魏祖先的旧墟石室嘎仙洞的发现,明确了鲜卑和乌洛侯在今嫩江上游以西的方位以后,失韦的方位也渐趋明朗。从和龙到失韦所经山川一路有啜水、盖水、犊儿山、屈利、刃水,其国内有捺水。这些山川当今何地,众说纷纭。其中唯啜水、刃水、捺水为当今哪些条河流推定后,失韦的方位方可求出。啜水为当今哪一条河流,史学界的意见分歧亦较大,有当今绰尔河、霍林河、哈拉哈河、西拉木伦河等说。笔者认为,啜水即明代福余卫住地的“戳儿河”[92],亦今之绰尔河。古代山川地名,有的后来改称他名,有的一直沿用至今。其啜河、戳儿河、绰尔河或洮儿河,则是自古至今一直沿用而未改的嫩江支流。刃水为当今哪一条河流,其说亦不一。但从《魏书》所记,“刃水”是从和龙(今朝阳)北行失韦去的最北的一条河流。而失韦国又在刃水北五日行程的地方,即《旧唐书·室韦传》所说的室韦“居猺越河北”的地方,则刃水应即猺越河。有的人认为“猺越河一谓为嫩江别名,一谓为嫩江支流之绰尔河”[93];也有人认为是当今洮儿河北源的陀喇河[94];更有人认为是当今结雅河(精奇里江)[95]。这些说法,除结雅河说外,皆失之偏南,和《魏书》“失韦”条所载失韦在刃水北行五日的地方,以及《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北狄》“室韦”条所说的室韦“居猺越河北”的记载并不相符。如前所述,乌洛侯当在今嘎仙洞(石室)的东南地方,当今嫩江上游的支流甘河与嫩江汇合处一带。失韦则当在乌洛侯北,即从刃水“又北行五日”的地方,正当今黑龙江上游及其支流的呼玛河流域。故刃水应即猺越河,这是从南往北行到失韦去的嫩江上游最北的一条河流,这一河流当在今嫩江支流中最北的一条河流中求之。从语言学的情况来看,有的把刃水(猺越河)推定在清初所说的嫩江江源之一的纳玉尔河,也称纳约尔、纳裕尔,亦即今之二根河。二根河发源于伊勒呼里山南麓,东南流入今南瓮河。而“南瓮河”即“那河”的上源,与《旧唐书》“室韦”条所说的“室韦者,契丹之别类也,居猺越河北”、“其河东南流,与那河合”的记载相符。由此可知,把“刃水”即“猺越河”推定在今之嫩江支流二根河,比推定在其他河流更符合实际。这里是当时室韦故地的中心。今黑龙江上游支流“刃水”(二根河)流域及其南北,正在大兴安岭以西、呼伦贝尔草原北部的森林草原地带,地处《史记》《汉书》所述的苏武牧羊“北至丁零”之地,也是魏晋以后“失韦”(室韦)和金元以后蒙元帝国的始兴之地。在东北亚草原文化和草原交通中,其雄踞北疆草原交通地理的位置尤其重要[96]

据前引《魏书》“失韦”条载,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544)四月,“始遣使张焉豆伐等献其方物。迄武定末,贡使相寻”。《北史》“室韦”条亦载:“及齐受东魏禅,亦岁时朝聘。其后分为五部,不相总一,所谓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并无君长。”室韦诸部过着游牧生活,“至夏则移向北”,“移则载行”,“渡水则束薪为栰,或有以皮为舟者”。到隋唐时代,室韦到中原王朝的朝贡使臣较前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唐玄宗开元时,室韦不但遣使朝贡,而且还接受了唐朝的册封,由唐朝授以将军、郎将、大都督等官职,成为唐朝的北疆藩国,交通往来日加频繁。

从南北朝失韦的地理位置,以及从和龙一直北行所经的山川地理的记载可知,当时失韦的朝贡路线,是沿今嫩江的西部,经今嫩江以西的各条支流南下到和龙(今朝阳),再由和龙经渔阳进入卢龙塞而通中原王朝,与乌洛侯等同经西部纵贯蒙古草原东缘的草原之路,过燕岭南下而达中原。

上述南北朝时代,中原王朝虽然不断更替,但东北北方各族和中原王朝的贡使往来却一直没有间断。两晋南北朝时代,东北各族开辟的通往中原王朝的朝贡道,不但使远在数千里外的东北北方各族和中原王朝在经济、政治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为隋唐以后东北亚北方各部族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