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理解传播与信息的关系

如何理解传播与信息的关系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表明,在一个传播过程中,关系高于内容,关系影响内容,关系决定内容。比较而言,公共关系理论基本上是遵循传统主流传播学研究的线性模式。它们基本上是将“传播”和“关系”分离开来,要么以“传播”为研究单元,传播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要么以“关系”为基本单元,传播从目的退回到战略工具的地位,人际关系研究被大大强调,而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又被忽略,在人际传播视野下,公共关系研究始终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
关系传播维度与要素_公共关系学原理

“人们不能不传播”。这是传播学的一条金科玉律,它的意思是,任何行为都是一种潜在传播,在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你与其他人的关系总是在传播之中,即使你不想与对方建立关系,你所表现出来的“无传播”关系本身也是一种信息。

事实上,传播永远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链条,任何一个既定的行为链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被“标点”,这种不同的方式就是指不同的关系背景。

小约翰认为:第一,关系总是与传播有关,不能与传播分离的;第二,关系的本质是由关系成员的传播行为决定的;第三,关系通常是含蓄模糊、不清晰的;第四,关系总是随着卷入关系方的传播过程而发展的。总之,关系是动态的、网状的。[1]

因此,传播的本质是寓于传播关系的建构和传播主体的互动之中的,传播是社会关系的整合,并且关系总是按照自身的意志来裁剪传播内容的,传播是通过一种被传播的内容来反映或说明一种关系的。

在信息传播中,人们常用的符码是语言,比如声音、词汇、短语等都是用来传播内容的数字式符码,它们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意义和内涵。

而在关系传播中,则主要使用非言语,比如面部表情、姿态、手势、时空环境等这些类比式符码,来传递较为潜在的、深层的情感和内涵,来评述与他人的关系。

比如,父亲看到女儿在操场上摔倒了,他马上会说:“别哭,爸爸来了。”这句话的内容信息非常明确,但是关系信息呢,则取决于这一信息的表达方式,父亲传播的可能是担心、恐惧、愤怒、厌烦或宰制,与此同时,他可能会传播几种不同的感性认识:“你真不当心”、“你一刻也不让人省心”、“我对你够关心的了”等,因此,一旦涉及关系,就会出现“行胜于言”的状况。

研究表明,在一个传播过程中,关系高于内容,关系影响内容,关系决定内容。当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最饱和状态时,传播将产生一种催眠效果,这个时候的内容信息接近零度,也就是说,内容已经失去意义,只剩下最纯粹的传播关系,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热恋中的双方喋喋不休,有效信息极少,甚至是没有信息量可言的,但正是在对“真实的废话”的不断重复中,情侣关系得以建立和巩固。

比较而言,公共关系理论基本上是遵循传统主流传播学研究的线性模式。大众传播视角重在强调“信息层面”的策略和效果研究,组织传播视角强调“文化层面”策略和效果研究,人际传播视角则强调“情感层面”的关系维持与发展。它们基本上是将“传播”和“关系”分离开来,要么以“传播”为研究单元,传播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要么以“关系”为基本单元,传播从目的退回到战略工具的地位,人际关系研究被大大强调,而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又被忽略,在人际传播视野下,公共关系研究始终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

关系传播理论的代表巴罗阿多(Palo Alto)学派反对根据线性单向模式而构造起来的效果研究,他们提出,对于说服、宣传和研究大众传播效果来说,单向模式可能是非常适用的,但是这种假定的线性因果关系并不适合作为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以“关系”为中心的传播。

本书认为,公共关系学只有建立在“关系传播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知识体系。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我们不能真正分开传播手段和传播关系,它们在一起组成传播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