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尚和园

中华尚和园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尚和园充分利用现有的和文化资源,进一步将“和”文化主题公园推广开来,使大众对于和谐理念有更深的认识,并推动和谐理念的传播。最终,中华尚和园通过挖掘和文化的本质并赋予其外在形态,形成具有特色的和文化饮食、购物、音乐等,使中华尚和园成为集文化熏陶、园林观赏、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中华尚和园_和之说

【万和宫】

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殿明致力于“和”文化的专题研究,开发建设了中国首座和谐文化宫——万和宫文化旅游景区,并在万和宫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设中华尚和园。中华尚和园充分利用现有的和文化资源,进一步将“和”文化主题公园推广开来,使大众对于和谐理念有更深的认识,并推动和谐理念的传播。最终,中华尚和园通过挖掘和文化的本质并赋予其外在形态,形成具有特色的和文化饮食、购物、音乐等,使中华尚和园成为集文化熏陶、园林观赏、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在中华尚和园中游憩,游客仿佛穿越历史的时空,从先秦到两汉、从南北朝到隋唐以至宋元明清和当代中国,无不将中国传统和文化娓娓道来。整个园区通过选择每个时期促进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人物(杰出帝王将相、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和重大历史事件,采用浮雕、雕像、雕刻、书法、场景等多种手段,将1000个景点一一展现。在每个时期的开始位置,游客都能看到醒目的木质时期标志牌。相邻景点之间用花草灌木连接,临水种植垂柳、合欢树、杨树等树木,沿途设置特色座椅、凉亭等休憩设施,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历史的自然景象中,流连忘返。用自然的手法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和”文化精髓。

中华尚和园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为己任,并从和文化之中汲取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旨在中华民族5000年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撷取最灿烂的浪花集中展示给世人,让每一个华夏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

【万和三圣】

万和三圣是尚和园内特有的。民间传说,一个叫和谢的军旅药师,有3个孩子,心地纯美,乐善好施,他们走到哪里就能把和谐、平安、幸福、欢乐带到那里。因此,人们尊称长男为“和美大圣”,尊称长女为“和睦仙子”,尊称次女为“和顺大师”。他们讲天地之规,指人间正道,惩恶扬善,顺天应人,备受百姓景仰。

为顺应人们向和、向善、向美的淳朴愿望,期盼事事和美、家家和睦、人人和顺,万和宫叩请“和美”、“和睦”、“和顺”三兄妹长住,作为万和三圣,供人朝拜,护佑福康,引人效法,倡和施善。

【和宗史伯】

史伯,中国西周末期思想家,他是掌管起草文告、策命诸侯、记录史事、编写史书,监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朝廷重臣。西周将亡之际,他同郑桓公谈论西周末年的政局时,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指出西周行将灭亡,原因是周王“去和而取同”,即去以直言进谏的正人而信与自己苟同的小人。

史伯第一次区别了“和”与“同”的概念。他说:“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不同的事物互相结合才能产生百物,如果同上加同,不仅不能产生新的事物,而且世界的一切也就变得平淡无味没有生气了。史伯已经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根本法则就是“和”,即二元乃至多元的对立统一。事物的不断生成,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也就是“和”的不断展现,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不断展现。史伯的言论主要见于《国语》的《周语》、《郑语》两篇文字。他是阐述“阴阳五行”的智者,提出“和实生物”的哲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和学思想家。

2010年12月,和宗史伯标准铜像落户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该标准像为铜铸坐像,高约4米,由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殿明出资铸造,王殿明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为和宗史伯塑像第一人”。

【万圣宫鼎】

鼎自古以来被认为是神圣之物,人们将鼎作为祭祀的礼器,祈求美好生活。万圣宫鼎是尚和园特有的器物,寓意着人们对和谐的美好祈盼,显示了天地人和的美满。万圣宫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鼎身四面以祥龙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龙首,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施以祥云纹饰,处处彰显了和谐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