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鲁迅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

鲁迅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因内部发生矛盾,遂陷分裂。十二种已刊或未刊书目中,都是取之于域外的朝花嘉卉,而且大部分为木刻。他为朝花社代售书刊,还常常借故不付书款。当天的中外报纸都发表文章表明自己对萧伯纳的态度。鲁迅在忙了一天后回到家里,和当时寓居在鲁迅家的瞿秋白谈起一天的见闻。编的是乐雯,鲁迅作序。此后,鲁迅就向不少青年木刻者发信,告诉他们这个打算,并向他们征集作品。
鲁迅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_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晚清至民国的书刊形态研究

1 鲁迅自言:“《月界旅行》原书,为日本井上勤氏译本,凡二十八章,例若杂记。今截长补短,得十四回。初拟译以俗语,稍逸读者之思索,然纯用俗语,复嫌冗繁,因参用文言,以省篇页。其措辞无味,不适于我国人者,删易少许。体杂言庞之讥,知难幸免。书名原属《自地球至月球在九十七小时二十分间》意,今亦简略之曰《月界旅行》。”见《辩言》,《鲁迅全集·译文序跋集》。

2 鲁迅亲拟广告,刊登在《时报》上:“是集所录,率皆近世名家短篇。结构缜密,情思幽眇,各国竞先选译,裴然为文学之新宗,我国独阙如焉。因慎为译述,抽意以期于信,绎辞以求其达。先成第一册,凡波阑(兰)一篇,英一篇,俄五篇。新纪文潮,灌注中夏,此其滥觞矣。至若装订新异,纸张精致,在近日小说中所未覩也。每册小银员(元)叁角,现银批售及十册者九折,五十册者八折。总寄售处:上海英租界后马路乾记弄广昌隆绸庄。会稽周树人白。”

3 有关于二集,阿英写道:“一九三五年,余得第一册于邑庙冷摊,惟封面已失,后郑伯奇兄与先生谈起,先生非常惊奇,并谓自己并无藏本。伯奇归而告我,乃寄赠先生。先生当于二月十二日复函云:‘此书原本还要阔大一点,是毛边的,已经旧主人切小。’并述及当时发售情形。因知已非原来形式。大约后来我又有一信给先生,说及此书封面为章太炎题,故先生于四月三十日复函,于再述流传不广如前函外;并告我:‘至于书面篆字,实非太炎先生作,而是陈师曾所书,他名衡愙,义宁人,陈三立先生之子,后以画名,今已去世了。’因此而更得知此书之题签人。今年春始意外地得一完整如新本子于苏州,然去先生逝世已近年矣”(《鲁迅书话——为鲁迅先生逝世周年作;〈域外小说集〉》,1937年)

4 见姜德明编著:《书衣百影:中国现代书籍装帧选1906-1949》,上海三联书店 ,1999年。

5 祝志宏的闻妙香室书话《〈呐喊〉的版本学》中说,属于据说第一版印了一千册。鲁迅很生气,责怪负责此事的孙伏园不会办事:印五百册足够了,印那么多,卖给谁呀?结果很快脱销,然后又加印第二版,是由某监狱印刷的。

6 莽原社于1925年4月24日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鲁迅、高长虹、黄鹏基、尚钺、向培良、韦素园、韦丛芜等。因出版《莽原》周刊而得名。《莽原》周刊开始由鲁迅主编,提倡“撕毁旧社会的假面”,注重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办此刊物的宗旨是“率性而言,凭心立论,忠于现世,望彼将来”。后因内部发生矛盾,遂陷分裂。1926年以后改为半月刊,1927年12月《莽原》半月刊出至第2卷第24期停刊,莽原社也即停止活动。 1926年1月,原来的《莽原》周刊复刊时为半月刊,32开本。

7 朝花社这套《艺苑朝华》文艺丛刊,按当时的计划,一共要出12辑,即还要出《新俄画选》 《法国插图选集》 《英国插图选集》《近代木刻选集》《希腊瓶画选集》《罗丹雕刻选集》等,可谓雄心勃勃,要有一点作为的;也可以说,朝花社的使命之一就是为了介绍木刻的“朝花”。十二种已刊或未刊书目中,都是取之于域外的朝花嘉卉,而且大部分为木刻。可惜柔石不懂经营,王方仁那个开教育用品社的哥哥,给朝花社供应的纸张,多是从拍卖行里兜来的次货,油墨也是廉价的,用来印制木刻图版,影响了质量和销路。他为朝花社代售书刊,还常常借故不付书款。朝花社经济上遭受极大损失,柔石只得用自己的一点稿费去抵债。鲁迅曾愤慨地说“我这回总算大上了当”,最后他“以百廿元赔朝花社亏空”。

8 同上介绍。

9 此书又名《亚诺什勇士》,是诗人运用人民语言,根据流行在民间的传说写成的长篇叙事诗。主人公亚诺什勇士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和爱情,经历了贫困的折磨、长夜的黑暗、大海狂涛的卷扑,战胜了巨人国和黑暗国的威胁,通过渺茫的寓言洋,终于到达仙人国,寻找到了幸福的牧歌式的国土、生命的泉水和忠实的爱人伊露斯卡。

10 《引玉集》:是鲁迅亲自选编的苏联版画选集,由三闲书屋1934年3月印行。由于中国的宣纸适宜拓印版画作品,当时许多外国画家也非常喜欢。鲁迅通过好友曹靖华,以宣纸交换版画的方式,从苏联画家手中收集到原版手拓版画一百余幅,精选59幅编成此书。因为未花一分钱,故以“抛砖引玉”之意取书名。封面用中文书名和俄文作者名组成装饰,既古朴又现代,令人耳目一新。

11 1933年2月17日,英国进步作家萧伯纳周游各国到了上海,宋庆龄在自己的住宅里接待他。鲁迅应邀前往会见,共进午餐,并陪同去上海“笔会”,和几十位中外记者、作家见面,然后又回到宋宅一起谈天、拍照。当天的中外报纸都发表文章表明自己对萧伯纳的态度。鲁迅在忙了一天后回到家里,和当时寓居在鲁迅家的瞿秋白谈起一天的见闻。大家觉得萧伯纳“真是一面大镜子”,各种各样的面目就都反映出来了,要是把各种报章文字都收集起来,编成一书,倒也是很有意思的。说干就干,许广平就立即到街头搜罗报刊,由鲁迅、瞿秋白圈定,许广平、杨之华剪贴。接着鲁迅写序,瞿秋白写前言,几天功夫,一本书就编成了。不到一个月,这本《萧伯纳在上海》就由野草书店印行,出现在上海的街头了。是一本短评快的编编著,封面设计用了现代的设计方法,用剪拼贴,构成主义的构图模式。鲁迅说:“萧伯纳一到香港,就给了中国一个冲击,到上海后,可更甚了,定期出版物上几乎都有记载或批评,称赞的也有,嘲骂的也有。编者便用了剪刀和笔墨,将这些都择要汇集起来,又一一加以解剖和比较,说明了萧是一面平面的镜子,而一向在凹凸镜里见得平正的脸相的人物,这回却露出了他们的歪脸来。”所以这是一部未曾有过先例的书籍。编的是乐雯,鲁迅作序。每本实价大洋五角。

12 《木刻纪程》的编选工作,是在1934年3月开始筹划的。鲁迅在给陈烟桥的信中说:“中国的木刻,已经像样起来了,我想,最好是募集作品,精选之后,将入选者请作者各印一百份,订成一本,出一种不定期刊,每本以二十至二十四幅为度,这是于大家很有益处的。”此后,鲁迅就向不少青年木刻者发信,告诉他们这个打算,并向他们征集作品。大约到了五月间,鲁迅已决定把这本不定期的木刻画辑定名为《木刻纪程》。他在给罗清桢的信中说:“弟拟选中国作家木刻,集成一本,年出一本或两三本,名曰《木刻纪程》,即用原版印一百本,每本二十幅,以便流传,且引起爱艺术者之注意。”这期间鲁迅的工作就忙碌起来了。选定了作品,得告诉作者,有时还得说明为什么选这几幅。原来打算“请作者各印一百份”,但作者大都没有较好的印拓条件,为了保证印拓质量,后来改为请作者将原刻木板寄来。有的作者没有很快复信,又得再次去信催问。木板寄来后,鲁迅又得抱着这些木板亲自去印刷厂。这些木板有的厚薄不均,有的歪斜不正,在手摇圆盘机上拓印需要填平嵌正,鲁迅就又得一次一次和老板打交道,一次一次去和工人商量,务使印拓质量得到保证,为此又“被印刷厂大敲竹杠,上当不浅”。鲁迅还为这本木刻集设计了端庄、大方的封面,并撰写《小引》。到这本原板拓印画册在这年十月间出版时,鲁迅已整整忙了八个月。画册出来后,鲁迅又忙着寄赠作者们和其他木刻爱好者。鲁迅化时间化精力外,还要赔钱,纸张费、印拓费、装订费都得自掏腰包。《木刻纪程》共印订一百二十册,八十册委托内山书店出售,以收回一部分成本。

《木刻纪程》从编辑、写序到印订、发行,都是鲁迅一人经手的,除许广平帮助做些事务性工作外,别无他人插手。这则告白,自当出自鲁迅之手,不可能有第二人。这本画集由内山书店“代售”,售去一本拿一本的回扣,是不会出钱来登广告的,因而代售店撰写这则告白的可能性也不存在。其次,鲁迅历来有事必躬亲的作风,他为未名社、朝花社、三闲书屋的书都曾亲拟广告,这次告白为鲁迅亲拟并非偶然。再次,实事求是、朴实无华的文风,也是鲁迅所拟广告的共同特色。最后,鲁迅是《文学》月刊编委之一,这则告白很可能是利用补白的义务广告,即不付费用的。我推断它出自鲁迅的手笔,即根据上述的这几点理由。

13 杨永德:《“东方的美”——鲁迅书籍装帧简析》,《鲁迅与美术·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9期。

14 鲁迅为好友瞿秋白的遗著《海上述林》做的装帧设计更是独具特色。当年,《海上述林》在国内打好纸型后寄往日本印刷,共印500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